APP下载

小组工作理论在机构养老人员社会适应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9夏娟

社会与公益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会适应

夏娟

摘 要: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在解决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上海市某福利院老人怀旧小组项目为例,围绕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需求分析、介入目标及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项目开展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机构养老人员;小组工作;社会适应;社工服务

21世纪的中国处于快速老龄化并将长期处于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在家庭养老压力过大和社区养老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机构养老服务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养老机构生活。但机构养老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代际沟通少、亲情缺失等,孤独感更是普遍存在。而小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和负面情绪,重新界定老年生活价值,增强生活的信心,在福利院中安享晚年[1]。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小组工作理论

1.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老人组成的小组为服务对象,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以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协调老人之间、老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促成老人行为的改变,最终实现老人个人潜能的挖掘,使其晚年生活内容丰富,得到快乐。

2.小组动力理论

小组动力理论,是说将招募的老人分成小组,然后开展专业社工小组活动。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小组成员通过有目的的互动,从而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

3.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是针对老年人问题与需求提供的一种专业服务,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以协助老年人解决生理、精神、情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帮助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专业服务活动。

(二)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针对社会撤离理论而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脱离社会的观点,其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以及更能够适应社会。

(三)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Erikson)于1963年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人生分为八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存在一种危机,即重要转折点。65岁以上的老人处于第八时期——成熟期,是最后一个人生阶段,也是个人回顾其生命里程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自我统合。依据埃里克森的观点,达到良好的统合的老人,对生活充满乐观和进取心,能正向面对未来,生命充实快乐又有意义。

二、需求分析

在本次小组工作开展之前,社工采用了问卷量表法(UCLA孤独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方法对福利院老人进行评估,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问卷量表法,发现介护中心老人UCLA孤独量表的平均分為34.7分,属于一般偏上孤独;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平均分为26分,有可提升空间,本表最高得分40分,最低得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平均分为12.6,最高分为20分。当然,其中有个别差异,但是总体上这三个量表的分数均有可提升的空间,也反映出老人存在孤独感、自尊感不强、生活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此外,小组还使用了访谈法,通过与数位老人的访谈发现,他们会提及傍晚一个人的时候会感觉很孤独、对身体状况担忧、对年迈的无力感以及需要朋友和关心照顾等。综合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身体需求。身体健康,护理照料。第二,心理需求。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降低孤独感,消除悲观消极情绪。第三,社交需求。加强与福利院其他老年人的联系与交流,建立稳定的同辈群体关系,能够从同辈群体中收获友谊,拥有更多的朋友,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小组工作在机构养老人员社会适应中的介入

(一)介入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回忆过去的生活,帮助老人完成自我整合,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加老人幸福感。

2.具体目标

增加老人的正面情绪,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提高老人的自尊水平,使老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加强同辈群体之间的联系,增强老人的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二)研究对象及其招募与筛选方式

研究对象为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老人:一是说明研究目的后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二是无严重的视听问题、意识较为清晰、具有表达能力,三是年龄在60岁及以上。

(三)介入过程

本项目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共开展了“让我认识你”“手心里的我”“童年纸飞机”“我们那时的上海”“彩虹背后的乌云”“人生经验代代传”六大单元的主题活动,具体介入过程如下:

1.小组活动第一单元:“让我认识你”

社工作为小组带领者先作自我介绍,简单说明此次小组的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等信息后正式开展小组活动。用“猜数字”的游戏来暖场,猜中数字的老人按要求进行才艺表演,社工利用游戏来活跃老人的思维并锻炼其数字敏感性。其次是自我介绍,社工鼓励老人多讲自己以前的事,同时分享自己来到本福利院的时间及感受,整个活动非常顺利,且老人之间关系融洽。最后,在社工带领大家一起制定好小组契约、活动时间、小组内的规则等事项后愉快地结束第一次小组活动。

2.小组活动第二单元:“手心里的我”

回顾上次活动的内容以及老人的活动感想,以两个小游戏暖场后进入本次小组活动的主要环节,社工先让老人将手指按在纸上用笔画出手指的轮廓,接着社工给老人指令:大拇指通常都表示最棒,请老人在大拇指处写下自己的三个优点;小拇指在社会规范中代表最弱,请老人在小拇指处写下自己最不喜欢吃的三个菜;食指能指向远方,代表向往,请老人在食指处写下自己最想去的三个地方,有的老人提出自己的身体不好哪里也去不了,写这个很无聊,但社工鼓励其心中要怀有期待,先写下来,或许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鼓励老人心中有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增加其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中指和心脏相连,请老人在中指处写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在手掌心位置写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时间点。画作完成之后,让老人在纸张背面写下自己的名字。社工将老人的画作收上来,随意选取一张念出上面所写的内容,大家一起猜纸张上的手是谁的。

3.小组活动第三单元:“童年纸飞机”

首先回顾前两次的活动内容,老人对于活动的内容记忆犹新。本节活动社工带领大家做童年时的手工,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每位老人都完成了一架纸飞机、一个大风车、一艘小船,且每位老人手中作品的颜色均不一样。接着,社工让老人拿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向其他老人掷出去,被掷中的老人从社工准备的罐子里抽取一张纸条,上面有关于童年的一些问题,比如“你童年时候最期待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你童年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哪本?”等与童年有关的问题。老人的回答都非常有趣,现场气氛也很活跃,老人感觉小组越来越有趣。

4.小组活动第四单元:“我们那时的上海”

通过前几次小组活动,该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已大大增强,接下来的活动重点在巩固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而社工只是作为一个协调者参与其中。在小组活动开始之前社工引导老人先简单回顾前几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了活跃气氛,社工以游戏“开火车”为载体带领老人重温旧时的上海。社工说“火车开火车开,火车开到XX区”,开到所在区的老人要向大家介绍这个区的特点、著名景点、特产等;引导大家一起讨论上海的物价、经济变化、城市建筑变化等;关于旧上海、老上海,这些老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小组内热烈而欢乐地交流着。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欢乐讨论中,时间很快过去了,社工提醒老人活动时间到了,大家也慢慢停止话题,听社工布置下一次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5.小组活动第五单元:“彩虹背后的乌云”

社工首先组织一个加强团体凝聚力的小游戏——生肖猜猜看,每个人说出自己生肖的最大特点,但是不要把生肖说出来,其他人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猜此人的生肖。然后进入本次小组交流的主题,即您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老人都表示最喜欢春节,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共享美食,这让大家很开心。说完开心的事情,社工让大家想一想自己最近有什么烦恼的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最近不开心的事情,小组成员也积极开导,虽然谈论的是苦恼的事情,但整体气氛仍然很轻松、愉快。最后,社工建议大家以后有什么烦心事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承担,不要一个人闷在心里,老人愉快地答应了。

6.小组活动第六单元:“人生经验代代传”

社工在回顾完前几次的活动内容后,社工提到回顾童年的活动,让老人认识到童年的时光有欢乐也有悲伤,正如人生一样,也是充满了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并且希望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三条写下来,这些人生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如学习上、为人处世上、工作中,等等,然后装入信封。接着社工给每位老人發一个信封、一张米色的纸、一支笔开始书写,对于视力不佳或者无法写字的老人,由其他社工协助。之后,社工请在场的志愿者抽取老人的人生经验进行分享,积极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享感受,并对老人表示感谢,老人非常开心。

(四)成效评估

1.小组评估

小组评估采用满意度问卷评估的方式,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之后都会让小组成员填写小组活动满意度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分析。

2.目标达成情况

经过六次小组活动的前测和后测,三份量表分数均有所提高;从行为上看,小组成员均有了改变,小组成员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正能量,自我效能感增强,生活态度乐观且积极向上;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烦恼,通过他人的开导解决了自己的忧愁,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加,关系更加紧密,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同辈支持群体。

3.服务对象转变情况

活动开始之前,小组成员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尊水平低、孤独感较为强烈等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小组活动中,社工给予小组成员支持,也鼓励成员之间相互赞美,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大幅提升,自信心增强,建立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收获了来自他人的夸奖和赞美、团体间的支持、同辈群体的友谊。

四、专业反思

做好小组带领者需要掌握很多社工专业技巧[2],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充分考验了小组带领者的个人能力。对于本次小组活动笔者有如下反思:

第一,在活动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群体的特殊性,项目组在此次小组活动中为丰富小组内容设计了绘画、折纸等活动环节,但小组成员存在视觉、书写障碍,活动开展有难度,所以需要志愿者协助。第二,在个人能力上,社工作为小组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带领者、协调者,在小组中的角色要视小组发展状况及时转变;鼓励小组内部自己讨论,形成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群体。第三,关于细节。在时间把握上要有度,不能超时打乱老人的时间安排;活动结束后要及时作小组评估,让老人分享对此次小组活动的感想,以便调整之后的安排。第四,基于优势视角看待老人,积极挖掘老人的优点。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关注小组成员的变化,调节好小组活动气氛。第五,小组活动结束后处理好老人的离别情绪和移情,以及工作者的反移情。

五、结语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逐渐增多,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此时,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可以帮助老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由于每位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因此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选择适合老年人的介入方法。除了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必要的照顾外,更应该关注老人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老人最近的情绪变化,帮助老人排解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增添生活乐趣,安享幸福晚年。

参考文献

[1]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44.

[2]刘扬.小组工作方法的一般通则及其在实践运用中的修正:以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2):99-105.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社会适应
“筑梦成长”高校贫困生小组工作援助计划
优势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抗逆力研究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