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盏的审美与文化

2021-04-19修光明

海峡姐妹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盏

文/修光明

君子不器(葫芦盏)

建窑建盏,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地为宋代福建建宁府瓯宁县(今南平市建阳区),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故称为“建盏”。建盏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的巅峰之作,是福建省独具魅力的陶瓷制品。

建窑建盏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鼎盛于两宋,元代式微,明代停烧,直至近代复原制作工艺,复烧品种广受欢迎。建盏在宋代为皇室御用器皿,其名品有“兔毫”“曜变”和“油滴”等。其中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中国宋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建盏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今,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窑建盏的制作工艺将流畅、简练、实用的造型,精光内蕴的釉色和匠心独运的斑纹和谐地统一于建窑珍品中,使之毋庸置疑地屹立于中国古代黑釉瓷制造的巅峰。

为茶而生 承茶之道

盏因茶而生,茶因盏而妙。宋代斗茶成风,文人咏茶成趣,天下皆以鉴茶品茶为乐。宋时的建盏为皇室御用茶具,宋人认为:天下之盏,首推建盏。

说起斗茶,不可不提宋徽宗。他是一个皇帝,同时又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不仅创了瘦金体,还极喜欢研究茶道,对点茶法尤为擅长。他所著的《大观茶论》对点茶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论证。

当时,各产茶地每年都要上贡,为了选出优等茶叶,朝廷便用点茶法来鉴别茶的好坏。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竞赛,名为“斗茶”。“截玉夸私斗,烹泉测嫩汤。稍堪肤寸舌,一洗苋藜肠。千枕消魔障,春芽敌剑铓。年年较新品,身老玉瓯尝。”这首南宋诗人袁说友的《斗茶》,描述了宋代风靡一时的斗茶之风。

斗茶的做法是先从茶饼上取下一块,包在纸中细细碾碎,筛出茶末放入茶盏,用晾过之后的沸水缓缓倒入茶盏,先将茶末调成膏状,再继续用水冲点,一边冲点一边用力搅动茶膏,直到茶面浮出白色的细沫。细沫越是洁白,散去得越晚,茶叶越好。正如蔡襄在《茶录》里所述:“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宋人喜好斗茶及使用黑釉茶盏,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黑釉适合衬托茶汤,与白沫形成反差,便于斗茶时观察评判。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建盏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而福建闽北得天独厚,有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建窑黑釉属于结晶釉,含铁量较高。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和气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曜变)。

从有关藏品资料分析,建窑黑釉盏的釉色大致可以分为纯黑色釉、兔毫斑纹釉、油滴釉、曜变釉和杂色釉等种类。虽然主体釉色都是黑釉,但由于生产过程中釉水施刷的均匀程度、窑炉温度、冷却速度乃至产品在窑炉内的放置位置不同等原因,其烧造出来的成品,在釉色上往往存在着一些差异,出现窑变及油滴等现象。

建盏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独特釉斑。釉斑大致可以分为曜变、油滴、兔毫和鹧鸪斑四种,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长有短,深藏在瓷器的釉里,稀疏而淡雅,犹如天空中的星辰、夜雨,变化万千,演化为“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为宋代的黑色釉瓷器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建盏是“不完美的完美品”,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即使粗看斑纹一样,但细辨之下必有长短、厚薄、粗细之分。建盏充分利用了釉料的材质,把其潜在的美表现出来。

粗犷内敛 大巧若拙

建盏艺术,简素为美。建盏可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类。其中束口碗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其釉薄胎厚,线条自然流畅,手感普遍较沉,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盎然的感觉。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建盏都采用正烧,其外壁多施半釉,口沿釉层较薄,器内底聚釉较厚,以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底部发生粘连。在高温状态下釉易流动,从而出现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一大特点。也正是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在宋代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宋人对建盏之美吟咏不绝。建盏体现了宋人为追求生活的舒适而不断寻求自身与外在环境相适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建盏所承载的正是那种沉静、淡泊而怡然自得的追求,师法自然,与“道”的境界相融合。

烈焰匠心 曜变天目

建盏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尤其在两宋时期。迄今为止,日本是海外建盏收藏最多、研究最深的国家之一。建盏传入日本之初,许多品相优良的茶盏就被皇亲贵族和社会名流视为瑰宝加以珍藏。

据传南宋时期,一批来自日本的僧侣到浙江天目山径山寺交流佛法,归国时带走了一些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由于他们只知天目山,不知建盏其名,便为这些茶盏取名“天目盏”,这一称呼一直延续至今。在东京静嘉堂文库、大阪腾田美术馆和京都大德寺龙光院,收藏着当年来自中国的四只天目建盏。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是其中最为珍贵的品种,它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曜变天目的耀斑是釉下仅经一次高温即烧成的,所以带有极大的偶然性。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账记》书中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可见其珍贵。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四只宋代曜变天目茶盏,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十年才公开展出一次。

君子不器(葫芦花瓶)

大盏宏图

大业有成

一盏乾坤 寻味千年

建盏在中国土生土长,浸染了上千年的中国文化。建窑为斗茶家们提供了最上乘的茶具,增添了无尽的生活情趣;而茶风的倡导和传播又促进和壮大了建窑的生产规模,使之成为一代名窑。至明代初年,废团茶而代之以散茶,冲泡散茶的饮茶法代替了碾末而饮的点茶法,斗茶之风渐趋消失。曾经盛行一时的建窑黑釉盏,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单位组成建窑宋瓷建盏科研小组,进行建盏实验。1981年3月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样品;2001年,建窑遗址(水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建窑建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盏与建茶输往海外,极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建盏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贵宾。

时至今日,建盏适应时代趋势,逐渐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众多传统手工艺中,建盏与茶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具有对接现代生活的巨大优势,受到越来越多茶人和普通消费者的青睐。

猜你喜欢

建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盏漫谈
建盏的复兴之路
建盏谣
为茶而生的茶器,土与火的艺术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建窑建盏的前世今生
建盏之“道”在自然
建盏的穿越与还原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曜变七彩虹建盏创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