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措施对冠心病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17舒欣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研究组

舒欣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武汉 43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冠心病康复问题已成为临床学者研究与关注的焦点〔1〕。目前,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2〕。研究发现,在专科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3-4〕。本课题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纳入标准:①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认知能力,③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与其家属,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②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骨科疾病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患者。102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45~73岁,平均(60.5±4.8)岁;病程2~15年,平均(7.5±2.2)年;体重指数21~25 kg/m2,平均(23.5±2.5)kg/m2;冠心病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6例,心绞痛35例;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3例。研究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5~72岁,平均(60.4±4.5)岁;病程2~15年,平均(7.6±2.3)年;体重指数21~25 kg/m2,平均(23.6±2.3)kg/m2;冠心病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5例,心绞痛型36例;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4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与合并症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①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胸痛症状、心律、心率、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②指导患者遵医嘱应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警惕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有无改善〔5〕;③由于冠心病常在清晨与夜间发作,所以应加强夜间巡视;④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知识健康宣教,指导其进食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每餐不宜过饱,少食多餐,合理控制钠盐的摄入量;⑤嘱患者注意加强休息,保证环境的安静,对于精神紧张而影响睡眠质量者,可遵医嘱应用适量的镇静药物;⑥遵医嘱给予患者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治疗,并积极处理合并症,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⑦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消除其不良情绪;⑧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与强烈的情绪波动,戒烟戒酒,做好防寒措施,以免着凉而诱发肺部并发症;⑨嘱患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肥胖者应注意减轻体重。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康复护理指导:向患者说明长期坚持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对于抑制冠心病进展,改善心肺功能的重要性。设计并制作康复护理知识手册,并放发给患者及其家属。(2)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可耐受的日常活动训练,其中早期(入院1~2 d,生命体征稳定)以床边活动与床上活动为主,时间5~15 min,2次/d;中期(入院3~7 d,心功能改善Ⅰ级)以室内行走为主,15~30 min/次,2次/d;恢复期(入院7 d后,心功能恢复或改善Ⅱ级)以步行为主,15~30 min/次,2次/d;训练时应保证患者无疲劳感且无呼吸困难症状。(3)呼吸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合理选择呼吸训练的方法与持续时间,训练内容包括:①胸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平衡呼吸,吸气时隆起胸廓,保持腹部平坦,呼气时回缩胸廓。为了确保训练姿势合理,患者可将手放在胸骨下段与胸缘交界处,吸气时手用力对抗腹部隆起,呼吸时将手轻微压向脊柱。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可多次进行重复训练。②腹式呼吸: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站立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置于胸前,胸部保持不动。以腹部收缩、吸鼓方式进行,其中吸气时以鼻孔深吸空气,直至最大肺容量,呼气时缩唇慢慢将气体呼出,直至最小残气量,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率为2∶1,吸气时对抗手的压力促使腹部隆起,呼气时则轻微用力挤压腹部,尽量回缩腹部。首次训练时间5 min/次,2~3次/d,之后逐渐增加至10~15 min/次,5 min/次,2~3次/d。③深呼吸训练:深呼吸训练主要结合上述两种呼吸训练方法,称为完全式与混合式呼吸训练〔6〕。训练时患者取卧位、坐位或侧卧位,放松全身肌肉,缓慢深吸气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气,首次屏气时间为2~5 s,之后逐渐递增至10 s,缓慢缩唇呼出残余气体,10~20次/组,3组/d。训练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康复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包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②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与总体健康8个维度,共计36个条目,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FEV1/FVC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FEV1、FEV1/FVC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SF-36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与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样变化所致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诱发心肌缺氧、缺血或心肌坏死而造成的心脏病〔7〕。研究发现,人体呼吸系统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起病、进展与疾病转归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即呼吸功能越差,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高、进展速度越快〔8-9〕。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呈现出不同程度损伤,所以通过有效的心肺康复训练能够控制疾病发作,提高其生活质量十分必要。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位,同时也是对传统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其通过运用综合、规范、协调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以便提高机体功能,确保康复质量〔10-12〕。有研究发现,早期合理的康复运动可以强化患者的心功能与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脏周围组织的血供〔13〕。康复护理通过阶段性的运动疗法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强化了心肺功能〔14-15〕。呼吸训练采用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与深呼吸训练方法增强了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改善了肺通气〔13〕。本文通过康复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肺功能状态,增强了主观舒适度,进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冠心病康复研究组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