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通识教育模式

2021-04-16

新美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通识法国

钱 舒

通识教育概念的古典形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一种理智的训练,是一个人的心灵、理性和思考的锻炼,是智力培养的教育。通识教育可以说是根植于“自由教育”,是对自由教育的继承,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大学的通识教育经历了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阶段。法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发生了应用型、专业性的转向,但在看似高度专业化的大学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的符号支配力量依然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法国仍然具有文化认知层面的意义和影响。现代通识教育在法国高等教育中的表现形式与美国式的通识教育模式不同,它以教育理念的形式融入大学教学和活动中。

一 法国高等艺术院校现状

法国是世界上较早创办艺术院校的国家,其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等专业艺术院校,隶属于文化部,这类学校以培养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创作人员和专业人士为宗旨,他们的教育教学重点是艺术实践。如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这些学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历史文化积淀。法国共有56 所由文化部管辖的公立美术学院,包括国立、市立的高等美术学院和实用美术学校,其中10 所为国立学校,直接隶属于文化部,国立学校的招生选拔录取方式非常严格,竞争也比较激烈;另外46 所学校是隶属于文化部的地方专业艺术院校,其余大部分则为私立院校。另一类是在公立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艺术专业,隶属于教育部,注重艺术理论教育方面。1涂轶菲,〈法国的高等艺术教育〉,载《大学教育》2016年第7 期,第5页。综合大学的艺术专业、艺术系科和高等专业艺术院校相比,更偏重理论性和研究性。本文讨论的主要是高等专业艺术院校。

法国的高等艺术教育秉持“艺术教育是传授思想而不只是技术”的观念,致力于培养既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又能对艺术有传承与开拓的艺术人才。法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多样,但都办学理念明晰、办学方式自主开放、教育宗旨相通,都强调开发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用艺术手段、艺术实践来表达思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彰显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识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要做减法,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法国的艺术院校倡导自由与包容,学生学习自由,强调学习、创作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挖掘潜能、拓展想象,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自学。法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并不仅仅以打造艺术家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韦华玲,〈法国大学艺术教育特色借鉴〉,载《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5 期,第100页。以此达成“艺术人格”的形成,更可促成“自由人格”的诞生,使他们成为兼备宽阔视野和创造潜能、创新意识,具备未来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完整的“艺人”,坚持人本理念,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这也正是通识教育的理想。

二 法国高等艺术院校通识教育模式

法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施行的是与美国不同的思路,法国的高等艺术院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通识课程教学部门的实践,而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将通识教育理念和精神贯穿在整个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大学生活之中。

法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一般都开设有理论类的非专业课程,作为正式的显性课程反映着通识教育的理念。这些艺术院校教学个性及自主性突出,各校根据其教学目标规划理论类课程,科目分类方法不一、并无统一模式。通过对走访调研的几所艺术院校开设的理论课程的了解,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艺术理论类,这是艺术院校向所有学生提供有关美术学、设计学等共同知识背景的课程,主要是艺术史课程,包括世界艺术史、设计史等;第二类是人文社科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怀,通过课程以提供理想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反省,是艺术院校执守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方面,使艺术院校学生能够站在多元的文化视角,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来对作品的社会性和道德性进行有益思考,包括哲学、历史文化、社会学等课程。第三类是基本技能类,包括语言、写作等课程。批判性思考是艺术类学生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促进学生写作和批评性思考能力来为其创作创新服务。语言类以本国学生修习英语,外国学生修习法语为主。个别学校开设有多种语言类课程供学生选择,规定至少修习一种,像赛尔吉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开设有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中文、日语等语言课程。英文课会专门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讲解自己的作品,做一个国际性的艺术家,帮助学生更好地推介自己的创作作品,促进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以此培养开放型艺术家。

这些理论类课程的修习形式有必修课形式也有选修课形式。像赛尔吉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所有的课程都是选修类型,分为三大块:理论与语言、实验与生产(与实际艺术机构的合作)、表现,该校几乎已经取消学科设置,采取大融合的办学模式。学生不分专业,通过与教师沟通对课程充分了解后,学生在这三个模块内自选课程,学校为此专门制作了四百多页的学生手册对三百余门课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理论与语言类就是通识类的课程,学校提供大量的具体课程,以学生自由选择为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影响。有些学校在低年级安排理论课程,有些学校每个年级都开设理论课。普罗旺斯艾克斯高等艺术学院有一门总体知识课,在每6 个月进行一次的评估学习期间,学生须修满该课程模块内5 个学分的理论类课程。

法国的高等艺术院校都营造开放的教育文化环境,其通识教育理念更多地体现在以非正式形式展开的各种动态、多元的隐性课堂和教育环节之中。

1.社会实践体验性课程。法国的艺术院校都很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育,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非常充分,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性课程将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其中。学校与很多艺术机构设立联合项目,像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与临近的工程师学院和一些艺术科技项目有协作关系,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赛尔吉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有自己的画廊,并与其他院校和各地画廊有多项协议和开展交叉展览活动。学生在读期间有丰富的实践机会,学校会将学生的研究课题和创作项目对接、参与到相关企业、艺术机构的活动之中,通过艺术手段服务于公众,使学生贴近社会现实,了解和学习各类艺术发展状况。学生们直接参与到社会实际项目中,在实践中使所学与社会发生直接联系,在项目中接触到用人单位。为艺术院校学生走向社会创立了良好的学习契机,提升就业能力,为今后工作做好衔接。

2.国际交流与创作课程。法国的艺术院校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各类国际交流项目,还会为学生提供去各地区,包括世界各地进行艺术考察、创作实习的机会。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有旅行创作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选择不同的国家进行采风学习和创作。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四年级时有长达6 个月的国际交流和实习实践,以此作为校内课程的延伸,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展学生的创作视角。学生参观当地的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和正在举办的重要展览及各种艺术活动,在相关艺术机构实习创作,进而对社会、对艺术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法国的艺术院校具有国际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与氛围,在各类艺术学校里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开放与多元是他们艺术学习中的标签,开拓视野与格局,也感受彼此的差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未来职业和个人发展所需。这些艺术院校对艺术及学生学习的认知具有很大的宽容度,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并形成能力习惯。

3.师生多维互动的教育环节。法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会聘请校外专家团队参与通识教育,有活跃于艺术领域的艺术家、艺术评论界的著名学者、展览的策展人、杂志的负责人、博物馆馆长、哲学家、历史学家等。比如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会定期组织与世界各国艺术家会晤交流的活动,这些专家走进校园,来到课堂,举办各种形式的讨论会,与学生交流分享创作或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与艺术界、文化界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法国艺术院校的教师除了少数语言类教师和管理人员为学校的固定聘用人员外,其他大都来自行业领域的专家、艺术家、博物馆和文物系统工作人员、电影工作者、建筑师、设计师等,他们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为教育源源不断地注入当下与社会最紧密结合的活力,为今后学生完全走向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

法国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是非常充分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互动、分享交流多维而直接。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传递较高的艺术理念与科学人文思想,先通过讲解给学生进行全新的观念引导、打开思维、品评经典,让学生充分了解。3许延军,〈试析法国当代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特征〉 ,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7 期,第78页。他们既注重传统,也更强调创新与个性的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辅导交流中注重个性化和水平差异。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注重课题与社会、自我的关联,更注重个人的感受与方向。老师在信息与方法上施以梳理与引导,更重要的则是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学生思维的多向刺激、培养他们的开放视野、多元智能,不依赖现成的知识与经验,形成独立批判的探究精神和自我认知的研究创作能力,这些非常有助于学生的艺术创新发展。法国艺术院校教育中体现的多元、开放和个性发展,教师因材施教所得到的效果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输的含义上,这种师生间直接的交流碰撞更是一种具有学院殿堂仪式性的全息沟通与理解。

4.校园环境的育人氛围。法国的艺术院校大多“小而精”,他们的校园环境、校舍布置都注重细节和氛围营造,把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学校精神融入到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发挥通识育人的隐性作用。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校园的一角,一个静谧庭院正面的大理石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一排排整齐的名字,这些人不是学校的名师,也不是杰出校友,而是学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罹难的师生,学生面对时难免动容,也能体悟到学校的精神。普罗旺斯艾克斯高等艺术学院的校园呈圆环形状,所有的工作室都是贯穿的,保持了最大程度的流通和通透,同时寓意着艺术是贯通的;传统的法式花园和古堡成为校园的一部分,被开发成展馆;众多的玻璃窗和遮阳板,既体现了校园向城市敞开的办学理念,又富有地中海的地域特色。马赛地中海高等艺术设计学院位于卡兰克自然保护区内,校园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他们围绕校园内的橄榄树,由一位教授发起并举办全校的橄榄节,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生活。在这些校园环境、人文空间中,学生们走出个人世界,参与群体活动,师生们融入其中,彼此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间和更深入的了解。“熏陶比上课更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些校园里的一景一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人文艺术气息,渗透着通识教育的智慧,在润物无声之中薰养师生们的心灵。

三 法国高等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识教育在法国更倾向于被认为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举措或某个教育环节。与美国式的通识教育模式不同,法国高等艺术院校没有像美国高校那样通过增加某些课程来设置专门的通识课程模块或通过改变某种方法来开设独立系统的通识教育环节。法国的艺术院校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将通识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融贯学生的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相对独立与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可迁移技能的培养,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项目研究、实践体验等获得的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整体素养,应用迁移于其他的情境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的综合素质,以不变的能力培养应对变化。把通识教育点面结合,博深兼备的精神渗透到专业领域并贯穿整个大学生活,通过艺术核心素养串联起更多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通识法国
法国(三)
法国(一)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