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在新建校安全教育教室中的应用

2021-04-15杨洋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2期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公众接触到的安全知识越来越多。然而,在事故灾难中由于缺乏安全技能造成的伤亡时有发生。因此,除了普及安全知识,我们更应加强安全技能特别是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安全教育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温度化。文章对安全教室建设背景及意义、总体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实施保障进行了阐述,对地方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安全体验教育,建设安全科普教育标准化教室示范项目提供对策。通过工程实践和项目示范,进一步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达到使学生和教职工能识险避险、能自救会互救的目的,树牢城市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全民安全教育体系。

【关键词】安全知识  安全体验教育  标准化教室  城市安全发展  全民安全教育体系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public is exposed to more and more security knowledge. However, casualties caused by lack of safety skills often occur in accidents and disasters.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popularizing safety knowledg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afety skills, especially safety awareness, so as to make safety education formal,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wa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verall construction ideas,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of safety classroom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local education system to carry out safety experience education and build a standardized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safety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Through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project demonstration,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school safety education, so as to enable students and teaching staff to identify risks and avoid risks, self rescue and mutual rescue,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urban safet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n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Safety knowledge; Safety experience education; Standardized classroom; Urban security development; N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68-03

一、建设背景及意义

近日,教育部制定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包括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学会预防和规避危险,掌握应急常识和急救技能,提升信息素养,增强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和能力。

在西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建设,围绕“自然灾害”“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生活安全”“心理健康”“防空安全”“紧急救护”等主题,在具备条件的学校合理布置安全教育教室和场地,以体验、实践、互动为主要教育方式,提高全市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互救能力,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是整个社会的义务。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科普教育标准化教室的设立以培养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提高未成年自我救护能力为宗旨,通过寓教于乐、亲身体验的方式,培养“安全小卫士”,针对灾前、灾中、灾后的具体防治措施,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真正掌握自救互救、应急逃生的方法。

二、总体建设思路

总体建设思路为科技+教室+教师+体验+实践+课程+评价+示范,建设步骤为七步建设法:

第一步:夯实中小学校教育安全科普教育体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选择安全教育主题,配置体验设施設备,落实安全文化进校园。校园安全主题包括校园内和校园外两部分:校园内(自然灾害、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生活安全、现场急救等);校园外(交通安全、防拐骗等)。第三步:完成安全课程体系与青少年安全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切实把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与消防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评价体系。第四步:借助智慧校园等教育信息化手段,打造动漫、影视场景安全,让学生广泛参与制作和排演,安全教育从小抓起,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第五步:借助名校+工程,区域内校际联动,以点带面,将成功经验复制推广。第六步:区域示范、带动辐射,全面提升安全教育质量,促进安全教育均衡发展。第七步:按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教育强市有关要求,与兄弟城市线上互相交流,共促校园安全,有力支撑城市安全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安全教育科普体验功能部室建设

利用学校现有公共教学用房或学生活动室,按规范要求设置供配电及智能化等设施,电、通信等各种设施的管网布线宜适应安全教学空间调整的需求,教室内有振动或发出噪声应采取减振减噪、隔振隔噪声措施,教室墙面及顶棚应采取吸声措施。安全科普教育标准化教室平面布局如图1,通过安全科普教育、互动体验、实训演练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掌握应对灾害的避险自救技能,提升校园安全和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技能。

2.安全教育系统平台建设

安全教育系统平台总体架构为“四横四纵”框架设计,“四横”为基础设施层(感知网络和通信网络)、支撑平台层(数据交换、数据分析、数据治理、云计算)、应用平台层(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日常管理、安全态势感知、安全应急处置、安全综合应用)、应用终端(教育管理者、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纵”为严谨全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统一完备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创新多元的科技力量汇集机制。可将安全教育系统平台纳入本级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利用平台将卫生防疫、食品安全、防火防灾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知识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同时,建设校园生命线监测系统平台,建立校园重点场所、重點环节、重点岗位的安全风险数据监测预警体系,强化源头感知,提高校园安全治理能力。

3.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根据学生安全教育需求分析、教育目标等开展内容设计

考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学习及生活的不同,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分学段、分人群、分主题地设置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人防安全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安全教育服务内容应本着“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的原则多形式地开展。

(2)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及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搭建

一是创设安全教育环境,把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可通过课程教学、专家讲座、安全教育舞台剧、安全教育影视剧、安全教育线上服务等方式;二是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模拟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重点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开展好学校安全教育周的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转变教师观念,优化教育行为, 将学生安全教育与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情感安全;四是构建学校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校园”网络,坚持安全风险研判。

四、实施保障

1.思想保障:强化对安全教育的认识

对于教育系统而言,安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最基本的底线。

2.机制保障:建设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需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以及省、市、区、校间的联动推进机制,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科技、科普阅读、劳动实践、兴趣培养小组及课程活动,满足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

3.人员保障:大力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重点对肩负安全领导力的校长队伍、安全体验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以及承担校园安全管理的安保队伍等“三支队伍”加快建设步伐,创设“领导懂安全、教师会安全、骨干精安全”的良好环境。

4.经费保障:建立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安全教室建设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除先期设计装修、购置软硬件投入外,建成后还需要持续的维护、系统平台二次开发等资金投入。因此,要充分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对安全体验教育的倾斜。

5.应用保障:推动安全教室在教学应用

要将安全教室建设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内容,通过激励评价机制,确保应用常态化。

五、结论与展望

文章对安全教室建设背景及意义、总体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实施保障进行了阐述,对地方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安全体验教育,建设安全科普教育标准化教室示范项目提供对策。通过建设学校安全体验教室,将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游戏活动、综合素质测评等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的意识,具备主动及时“识险、避险、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形成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安全教育体系。

“十四五”期间,应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一是组建安全教育课程团队,以发展学生安全素养为导向,制定安全教育课程纲要,形成贯通基础教育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将安全教育课程作为校本研修特色课程,面向区域中小学开设;三是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本级教育发展规划与学校教学计划;四是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建立专业化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五是建立省、市、区、校四级培训机制,创建安全教育名师工作室,打造具有安全教育特色的名师;六是通过多样化形式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安全教育协同育人环境,增强师生知危险会避险的能力和防护技能。

总之,安全教育不应该只是安全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沟通、交流与协作,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自救与互助。教育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注重启发和唤醒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深刻认知,以培养师生真正的安全技能,让安全教育更加有温度。

作者简介:

杨洋(1982年-),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能源动力、新能源发电制氢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