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优化教学设计浅谈历史课标到基础知识的转化

2021-04-15游玉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2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基础知识

游玉海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从基础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准确解读课标内容,牢牢把握课标的精神,明确基础知识,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成历史课标到基础转化,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基础知识  课程意识  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23-0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出后,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也由此拉开序幕,其中五大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成为衡量历史课堂效果的有效杠杆,同时也对历史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二十年的历史教学,经历了两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现就本轮的课改,特别着重教学设计的方向谈谈如何实现从历史课标到历史基础知识的转化。

本文以教学设计为关键点,在日常教学中提倡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特以宁德市高级中学李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以德意志帝国立法为例》为研究课例,进行以下三个问题的探讨:

(1)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读的重要性

(2)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知识”

(3)如何转变教与学的视角

在以上三点中,其中第三点涉及到本文的重点探讨。教与学的视角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思路上,要如何优化?笔者认为在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前,必须先理清第一点和第二点,没有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标》,没有搞清楚真正意义上的“基础知识”,教师就没办法转变正确的教与学的视角,那么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历史课标到历史基础知识的转化的目标也就无从实现。

在第三点中,笔者就李老师的《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以德意志帝国立法为例》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将会给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优化策略,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勉。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一、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读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做个俗气的比喻,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关系就如同孙悟空与如来佛的关系,教材内容的编写,结构布局,课程设计都必须依据和围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和原则,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对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因此,教材只是我们学习的工具,或者也可以说教材是我们培养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情感价值目标所使用的材料,是課程标准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纽带。它是手段,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目的,任何版本的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都是跳不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如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其一便是每位高中历史教师都应该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只有认真研读并领悟了课程标准,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教学,如此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独特的教学方法,才能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从容淡定地驾驭课堂,最终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基础知识,并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认真学习并研究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深深感触课标对教学指导的重要性,课标是高考命题的风向标,不去研读课标的教师谈何教学?有的教师凭借着老经验,盲教,殊不知历史教学是有生命力的,需要我们随时抓紧时代的脉搏,而这时代的脉搏怎么抓?那就是认认真真地研读课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去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二、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知识”

通常我们会认为基础知识就是一些基本概念,历史事件发生的基本线索、影响等。学生也会认为掌握基础知识就是理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熟教材中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及影响等,基础扎实了,成绩就突出了。然而概念、事件、结论等不过是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基础知识”应当还包括:

①历史阶段特征: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文明的发展。②基本的历史规律:如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③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这些观点的理性解读等。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好“基础知识”内涵与外延,注重拓展和优化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基础知识”掌握环节要注意多种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境教学的设计、思维导图的构建,才能将课标中对基础知识目标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三、如何转变教与学的视角

基于对宁德市高级中学的调研发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在转变教与学的视角上,教师还缺少大胆的突破性,如笔者听取的李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以德意志帝国立法为例》,就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在转变教与学的视角上的优缺点,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树立课程意识

许多教师有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课改就是教材的变化,教材怎么编我就怎么教,因此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依然没有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侧重于经验型的备课,只是针对教材的变化做出授课内容的相应调整,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教学设计在它们实际教学中作用不大,这种欠缺科学的认识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敌。在《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以德意志帝国立法为例》这节课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就非常单一,即“史料—分析”的探究式学习。名为探究式学习,但整节课却未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依然流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我们强调的课程意识应该要突破课程行政化和校本化的矛盾,课程制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解开传统教学的束缚,大胆放手让学生活动,形成动态发展的课程实施方式,形成有练习、有讨论、有辅导、有层次立体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二)设计自主的学习问题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提问,学生会问,懂得问,才能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习的思考,新课程改革倡导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个性发展为目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分析教学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同样以李老师《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以德意志帝国立法为例》这堂公开课来做分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主要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虽然教学设计在导学案中呈现了三个探究活动,但每个探究其实就是“史料—分析”这样的单一课堂推进方式。笔者认为可以提供史料给学生,但在设计中不出现教师设置的问题,由学生阅读史料后,自主设计一些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师帮忙引导。这样的探究活动哪怕只设计一个,也比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三个所谓“探究活动”更能实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核心素养的目标也可以明确出来。

(三)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式教学

在高中历史新课标关于教学与评价建议的解读中,第二点提到“围绕核心素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第三点“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在遵循课程标准原则的基础上,围绕教学主干知识,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开展探究式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李老师设计的《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以德意志帝国的立法为例》这节课其实内容涵量是相当大的,但教師能够以19世纪期间德意志帝国的各种立法为切入点其实就是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式教学的优秀案例体现。

通过19世纪80年代俾斯麦政府颁布的《疾病保险法》和《工伤事故保险法》的草案史料呈现,探究俾斯麦政府的“社会主义”倾向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之一。

通过1872年,帝国政府颁布的《普通学校法》等史料呈现,探究德国教育的变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之二。

通过1875年德意志帝国政府相继颁布的《城市管理法》《征用法》《住房法》等住房管理法等史料呈现,探究德国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影响之三。

所以李老师本节的教学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建议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她科学整合了教学内容,确定了一个学习的主题,即:工业革命对德国社会的影响,梳理了一条主线,即:德意志帝国在工业革命时代的各种立法,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这无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还是高考复习中都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从基础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准确解读课标内容,牢牢把握课标的精神,明确基础知识,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成历史课标到基础转化,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2]蔡盷.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3]薄纯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5x)

[4]洪明.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教育——埃利奥特教师教育思想探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4(9)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