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方式探究

2021-04-14何碧玉

考试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方法探讨道德与法治小学

何碧玉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通过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知法守法,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拓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并且能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延展;方法探讨

一、 引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突破学校和课堂的限制,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条件,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向社会延伸。这样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立足于课程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课外实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在沿着课堂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与感悟,并且强化学生的社会认知、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的能力。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延展方法能够为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社会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延展现状

(一)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重视程度不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塑造。要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仅靠课堂知识是不够的,讓课堂延伸到课外,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依托教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课外延展,能够巩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载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时,缺乏对课外延展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按部就班教学,未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课外延展策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多集中于课堂,这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仅仅停留在课内,无法将其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功能被弱化,无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品格与基本的法律素养。

(二)课外延展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

道德与法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编订也围绕着个人、家庭、社会等层面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素质。这要求教师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课外延展的过程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课外延展活动的教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外延展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课外延展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学生难以在课外延展活动中汲取营养,自然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外延伸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延伸能够有效提高该课程的育人效果,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外延伸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校园和社会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这样才能使课外延伸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课外延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延后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前自学和课后作业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外延展的阵地。课前自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总结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在思考的过程中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在课后延展阶段,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活动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进行解决,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这样的特点要求教师以课外延展为实践活动的基础,巩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果,并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取得良好的课外延展效果。具体来说,在课程自主学习活动中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在教学四上道德与法治《奇妙的节日风俗》中与节日相关的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与父母合作等多种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对于某一节日的不同习俗,在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增强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能够从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课外的知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不断创新课外延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外延展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加立体的育人模式。首先,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小学语文课程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方面的育人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作载体,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可以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其次,教师还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班级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德育教学活动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学活动打造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的阵地。例如在班会课、晨会课中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让学生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探究学习。

(三)有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外延伸和拓展的直接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方式和行为规范,能够在社会中做到遵纪守法。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进行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课程《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为例,学习了本节课程之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了“我们一起动手做”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一个自己的“环保搭档”,一部分学生做了环保布袋,一部分学生做了环保盆栽。在学生做好了环保搭档之后,教师布置一项拓展作业: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挎着环保布袋跟妈妈一起去超市或市场购物。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渗透了环保理念,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收获更多的体验,受到更多的教育。

猜你喜欢

方法探讨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