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

2021-04-14薛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中职

薛辉

【摘要】在国家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大环境下,从企业需求出发,根据以前中职电气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对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创新),本文从专业课程的选择与整合、实践课程优化与提高、教学条件的扩充与改善、教师队伍的培养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而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提出了教学优化改革方案,创新了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方式,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企业需求  中职  电气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197-02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更加快速适应我国的教学改革,从目前企业需求出发,推动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作为导向,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条件。

一、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最近几年,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在具体的发展中,加大了对电气运行和控制技术等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中级或高级电工等级证书,但是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具体发展中,综合技能性比较高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并不足。再加上,我国中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还是应用以前的方式,并没有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进行创新,还是侧重于以理论教学为工作中的重点,专业划分过窄,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发生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基于企业需求,实现对中职电气专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1]。

虽然,我国中职电气专业院校已经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就业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中职电气专业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些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与技能操作课在比例上安排并不协调,没有体现出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这就需要加强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设置,通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有效运用,促进中职电气专业教学的改革,实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隨着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能力不断提升,制造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性也慢慢地突显出来。大部分企业在此背景下都建立了先进的生产基地,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有效应用,自动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就业市场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型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对我们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是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从多角度出发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需要从电气控制系统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有效应用。其次,还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中职电气专业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拓展教学内容,选择并整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

企业呼唤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特别是需要一毕业就能够顶岗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前,首先要对本地区乃至全省的大中型企业中电气技术岗位和人才的需要情况进行调研,看企业有什么先进设备、工艺流程如何、应用哪方面的先进技术等等,在了解大多数企业人才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再去根据企业的需求对电气类的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为电气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2]。只有这样,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才有市场,我们的学校才能长久发展。例如,中职院校可以派遣电气系的资深老教师深入企业,对企业进行综合性调研,重点关注企业的生产线,用到哪些设备,这些设备是如何协调工作的,用到哪些电气自动化相关的知识点等,在全面、详细了解电气岗位具体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所需技能的综合性培养。在此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对教学相关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实现现场要求和教材知识点整合。在煤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矿井提升机在提升的过程中就要用到传感器、PLC和变频器等主要设备,因此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以这三种设备相关的课程进行筛选,把矿井提升机提升的过程作为我们课程中的一个实例,结合教材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模拟操作训练,把前期调研与电气自动化相关的实例有效融入自编教材,增强了教材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与前沿性。

(二)结合就业实际,优化实践课程提高操作能力

由于中职电气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首先在课时的配比上要重在实操,实训课不能低于50%,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有效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面也非常广,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设置实训课的内容,最好选用项目教学法。每个企业的生产线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企业的需求来设置相关的理论内容和实训内容,然后把整个项目拆分成若干个环节,先对一个一个小环节进行操作训练,最后再把各个小环节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从而达到实训教学目的。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整合,保证中职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3]。例如,在啤酒饮料行业调研后,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啤酒饮料行业中某一家的生产线的运行视频,以及与视频中相关的一些资料及技术依据,特别强调关于电气自动化所需的一些设备及其运行状态。例如,生产线中运送空饮料瓶的皮带怎样通过PLC进行控制,饮料装入瓶子时怎么进行自动延时,装箱打包时怎么控制自动计数等,我们都可以把这些环节做为我们的教学内容。这样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再依据项目设计相关的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再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强化课题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三)完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对我国中职电气类课程内容以及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最大特色是实践性质,并且此实践环节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中职院校开展电气类教学活动时,相关的教学条件并不完善,所配备的专业场地和设施等也不先进,这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带来影响,大大降低了电气类课程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和具体的教学需求,加大对相关设备的完善,为学生的学习和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中职院校目前是我国电气专业教学的主要场地,所以需要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各种电气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4]。例如,学校可以挑选一些大中型企业与他们联系,把我们的骨干教师派2~3个(也可以加年轻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学习他们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然后回来培训年轻教师,逐步壮大并强化我们的教师队伍,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多聘请一些就业和操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去中职电气专业院校进行讲座教学,加强教师和学生对企业发展情况的了解。

(四)加强校企业合作,强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是中职电气专业教學中的主要方式,其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国家积极鼓励校企合作。对以企业需求为主的电气教学院校来说,加强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够让学生在校就可以学习企业发展的技能,进而加强他们对各个工作岗位内容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校企之间的积极合作,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更全面的电气知识,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5]。例如,中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竭尽所能地与当地企业签定定单式培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积极合作,让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去实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岗位的具体实践,加强对电气技术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学生在企业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从而为学生后期的就业分配夯实了基础。此外,促进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可以在实现对学生电气技术实践能力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融入到企业环境后,更加快速地融入社会发展中,不断强化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中职电气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学台。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还能够推进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要加大教学体制改革创新,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在社会中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企业需求探究中职电气类教学改革分析[J].才智,2020(12):222-223.

[2]王红利.基于企业需求探讨中职电气类教学改革[J].中外交流,2019,26(24):39-39.

[3]齐敏.中职学校电气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60-61.

[4]王红卫.新课改下理实一体化的中职电气仪表专业教学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290-291.

[5]邹静静.中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J].亚太教育,2019(2):90-90.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中职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