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1-04-14董倩宇王娟郑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双语课程思政

董倩宇 王娟 郑琴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课程思政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面临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为例,通过明确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深入挖掘设计课程的思政元素,重构《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块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系统性改革和创新,为经管类双语专业课的思政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学  双语  课程思政  课程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石油大学2021年一流本科课程培育建设项目“消费者行为学(双语)”线下一流课程阶段性研究成果;西南石油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消费者行为学(双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059-02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2]。与思政课相比,专业课在育人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1)从大学培养计划来看,专业课学习被安排了更多时间;教师也有机会与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更多的接触;(2)专业课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让育人工作变得更加有厚度和可信度;(3)学生在受教过程中逆反心理较少,受教效果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结合各专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与专业知识、专业精神相得益彰、合而为一,让价值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润物无声,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1.《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现状与课程思政改革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大多是采用外文教材加中英文混合讲授的教学模式。但也正是由于采取了外文教材,对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带来了新的挑战:(1)教材案例选择缺少中国情境。由于欧美国家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远早于我国。虽然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但欧美学者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是领先于我国,所以现有教材的案例仍然是欧美消费者和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2)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消费者的理解缺乏深度。消费者行为与文化有着高度相关性,从欧美开始的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虽然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规律,但也打上了西方文化中的消费者行为的“烙印”。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带来了消费者行为间的显著差异。因此,如何在充分学习和把握国际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基础上,与课程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消费者行为学》本文将该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了解中国消费基本国情与特点;(2)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感受国家发展给人民带来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的改变,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合理消费,杜绝奢侈浪费;(4)培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树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运用

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显性课程,而专业课则是构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文对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挖掘与运用进行了以下设计:

3.1 思政元素的挖掘

《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的发展与消费结构的变化。通过对比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民消费行为、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让学生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坚定爱国爱党的信念,同时也树立学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观。

(2)中国文化和亚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亚文化,以及文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消费动机与企业市场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团结和人文精神,鼓励学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3)理性消费价值观引导。在讲解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和企业利用中国消费者重视“面子”的消费特征的相关内容时,结合中国的传统美德“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和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甚至参与“校园贷”等时事热点为切入点,一方面,强化学生作为消费者时应秉持理性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更应培养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鼓励学生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消费者行为的调查是消费者行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梳理学生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防范调查数据失信和失真,兼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知行合一。

(5)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日常行为不可避免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例如利用python等技术或数据库去搜集调查消费者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更加需要加强学生对数据污染、隐私侵害等技术“道德化”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合规、合法地利用大数据。

3.2 思政元素的运用

(1)课程模块的重构:《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可将教学内容分为“消费者行为原理篇、中国与世界消费文化篇、消费者研究方法与工具篇、消费者行为学实践运用篇”四大模块,帮助学生在构建完整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系统的同时,认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消費者与西方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差异,使学生在充分学习和把握国际上消费者行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能创新地推进中国本土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把研究写入中国的大地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内容设计关注社会发展:在案例选取,内容设计上关注社会发展,让学生深刻体会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带给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领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3)选定时政专题形式的实践调研:如“在倡导节约粮食的背景下,如何促使消费者在社会交际中摒弃“面子”思想,形成节约粮食的消费者行为等,以小组形式完成调研项目,撰写调研报告,汇报交流。

4.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1)育人理念创新。课程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思想,培养学生“潜心求学+刻苦学习+主动体验+自我成长”的学习理念。例如,每一章结束后,会有学生对社会中的各种消费现象结合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剖析,在学习文化对消费者影响的时候,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新晋“网红”李子柒的案例,结合自身00后亚文化这一群体特征,分析了传统文化如何与市场兼容,从而“润如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2)课程思政融合点创新。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重塑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营销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消费者行为学原理篇”教学时,针对大学生的自主性,自我意识成熟,探索意识及冒险意识突出等群体特征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以文明健康的方式进行科学消费,避免盲从及相互攀比,建立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协调发展的消费结构。

(3)教学过程创新。将“三全育人”理念有机融入课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整合教学资源和搭建学习平台,开展了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丰富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消费者满意度与品牌忠诚度时,通过“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等消费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将中国民族品牌建设引入案例讲解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品牌的发展,树立民族自豪感。

5.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文针对《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挑战,深入挖掘设计了思政元素,在灵活融入思政元素基础上重构了《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块,旨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融会贯通于本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三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切实做到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知、情、意、行”统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吴岩.让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高校刮起一股新风[EB/OL].(2020-6-16)https://m.gmw.cn/baijia/2020-06/12/33906584.html

作者简介:

董倩宇(1986年4月-),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跨文化企业管理,营销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双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教育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从课程体系设置的角度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