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海省音乐学科纳入中考的探究

2021-04-14牛玉树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现状

牛玉树

【摘要】2020年10月15日,国家印发了美育教育相关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计划到2022年力争全面实行美育中考改革。本文根據青海省音乐学科的现状分析和青海少数民族多元化的状况,提出了有关青海省音乐学科中考的相关建议,用以测试中学生对音乐学科知识的把握,督促学生对美育教育的学习,监督地区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继承和发扬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希望对青海省音乐学科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也希望这次艺术类学科中考改革能提高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青海省音乐学科中考  现状  评定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1-0149-02

一、音乐纳入中考的政策背景

2020年10月15日,国家印发了美育教育相关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把学习音乐类艺术类课程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中小学生的学业要求,并全面开展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素质评测,探索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计划到2022年能够全面实施美育科目中考的目标。目前,江苏、河南、山东、浙江、云南等省市也接连推出了中考招生的改革政策,青海省虽然还未正式开始实施此政策,但这一政策实施的一天终将会来临。本文根据此政策将提出青海省音乐学科中考评定形式,用以测试中学生对音乐学科知识的把握,督促学生对美育教育的学习,监督地区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继承和发扬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音乐学科纳入中考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审美修养,还能通过课程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和负面的情绪,此外,它还能能促进大脑的协调发展和思维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言能力和敏捷反应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如此,音乐在德育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助于感受爱国主义情怀、陶冶爱国主义情操。音乐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是美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三、青海省音乐教育及中考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环境、地域差别等原因,西部偏远地区的音乐教育与发达城市地区的音乐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坐落于我国西北部的青海省虽地大物博,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与一二线城市之间相比较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加上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音乐专业师资不足等因素,音乐教育的发展也相对缓慢。

随着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青海省各地区音乐学科也进行了积极的试点与改革,但是这种改革大部分聚集在西宁市区的学校,而青海省偏远地区的学校则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一种更重视升学率的观念和氛围,往往忽略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青海省音乐学科现状分析

2020年青海省中考科目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体育共8门学科。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共计360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历史和政治共计120分(历史60分、政治60分);物理和化学共计150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体育则计为30分,8门学科共计为660分。音乐、美术、地理和信息技术等科目不录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但会作为毕业的综合素质评定设定各个等级载入学生的毕业证书。

从2020年青海地区中考科目的分值比例就能够看出美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只有体育科目在中考中有一定的占比,而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只是作为毕业考查科目,未被正式纳入中考。但近几年国家对美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发行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青海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中小学开设二课堂,增加相关艺术类科目,如,器乐、舞蹈、戏曲等,积极推动美育教育的实施。

2.青海省音乐学科教学资源配置分析

根据目前对音乐学科课堂的要求,学校需要在教室配备乐器、音响、投影仪等设施,西宁市区的部分学校还修建了智能教室、音乐厅和多功能厅等场所。如,青海湟川中学就拥有录播教室、演播室及多功能报告厅这种大型的实践场所;多巴中学拥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音乐美术教室及舞蹈室等场所;沈那中学拥有多功能会议厅及音乐美术教室为一体的综合楼,这些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实践场所。但是偏远地区的教学设施就不是那么的完善,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偏远地区学校,能拥有几间多媒体教室就算是不错的了。此外,受到工资待遇、教学环境和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师不愿去偏远地区任教,导致专业的音乐师资严重不足,而部分学校的音乐课堂则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代为授课,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四、中考成绩的评定形式

青海省处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发展任相对滞后,再加上少数民族众多,地方性学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教学设施建设落后、专业教师配备困难等原因,存在着音乐专业教师缺乏、音乐教师团队更新缓慢等问题。并且,由于城镇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与偏远地区学生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制定评定形式的同时,必须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给予偏远地区一定的政策倾向,通过一种更加灵活的评定形式来缩小城市学生与偏远地区学生成绩的差距。

民族多元化是青海省的一大特点,根据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多姿多彩的现状,笔者建议在青海省音乐学科中考的评定中要将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等特色充分展现出来。要注重学生对各种音乐的赏析和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包括理论知识、欣赏水平、听辨能力等,也要重视音乐表演和舞台实践的积累,从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青海省音乐学科中考的评定形式,笔者给出了一个建议方案,具体如下:

1.音乐学科考试内容由过程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组成

过程性测评包含中学生五个学期(七年级至九年级上学期)的综合素质测评,含课堂表现、期末试卷考试和校内外艺术实践积累。其中,试卷考试内容要涵盖听辨、赏析、音乐理论、音乐史学、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等多方面内容,也可以给一些出灵活的题目,比如:“请介绍一种青海传统音乐”或者“请介绍一种青海地方戏曲音乐”。这类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艺术传统的了解,也使青海各民族各地区的艺术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终结性测评主要考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表演和相关音乐艺术知识的掌握,包含总结性试卷考试和音乐表演实践考试。在音乐实践考核过程中,所有学生可任意选择一项音乐表演形式进行考试,如: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等,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学生也可以发挥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演奏民族乐器、演唱民族歌曲或表演地方戏曲等。

2.考试方式

试卷统一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了解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市为单位组织专业音乐教师统一命题,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考试和网上阅卷。

校内外艺术活动可以是学生在中学三年内参与有关音乐类实践活动的情况,学生需提交艺术实践相关证明上报学校,由专业音乐教师团队审核、确认并公示。

音乐表演实践考试则由县市区统一组织考试。

3.成绩认定

学生个人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的25%(5分)和终结性评价的75%(15分)组成,共计20分。

过程性评价由七年级至九年级上学期的课堂表现、期末考试和校内外艺术实践构成,比例各占20%(1分)、60%(3分)和20%(1分)。

终结性评价由九年级下学期的试卷考试的60%(9分)和音乐实践考试的40%(6分)组成。

五、结语

雖然国家将音乐学科纳入中考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美育教育的注意,但是青海并未正式开始实施这一政策,在美育教育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本文根据青海省音乐学科的现状分析和青海少数民族多元化的状况,对青海省音乐学科中考的评定形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青海省音乐学科的发展尽到一点绵薄之力,也希望这次艺术类学科中考改革能够提高青海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刘珊.国家美育评价政策:背景、内容与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8(3):14-21

[2]张莲.艺术中考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19(4):14-17

[3]王思予.浅析音乐中考改革对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意义[J].北方音乐,2020,37(18):202-203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