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创新研究

2021-04-14陈剑锋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课堂创新小学数学

陈剑锋

【摘要】在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为学生创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打造全流程的体验性学习环节,在促成学生深度学习内化知识内容的同时,在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  小学数学  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1-009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将以学为中心作为具体的课程创新指导理念,是教师响应素质教育理论号召的一次课程整体创新。这要求教师在课程之中以传统的数学教学框架为基础,从内部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发展需求做好内部环节的创新设计,以此从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课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模式的转变,促成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内化效率的提高,完成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1.调用生活资源,设置教学悬念。通过在导入环节设置教学悬念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对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求知兴趣,从而驱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主观的推动力量。[1]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导入阶段之中,笔者以生活化的导入问题构建了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首先,笔者提出了两个人分四个月饼与两个人分两个月饼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分配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利用自然数进行分配结果的表达。之后,笔者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两个人分一个月饼的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应如何合理地分配,并如何利用自然数表示半个月饼的大小。这一问题对于尚未学习分数概念的小学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信息差,从而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产生了自主的思考以及追问思维,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欲望。

2.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传统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且机械化,过分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非学生的主动理解,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之中。在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通过丰富教学手段的方式,在课堂中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在《比例的意义与性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首先以课件资源为载体向学生呈现了几幅不同情境下的有关国旗的图像资源,利用数字资源的新颖表现形式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图像资源的观察过程之中。之后,课件以动画演绎形式在图像资源的下方渐变出了对应图像中国旗的长度与宽度信息,通过动画演示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通过笔者在课程中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与辅助教学内容的表现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集中在课件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之上,由此使学生在数字形式的教学模式之下更加主动地展开对课件中呈现问题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效率。

3.创新趣味活动,增强教学趣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通过创新趣味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数学实践环节之中。趣味实践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还能引导学生直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魅力。例如笔者在《三角形》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首先引导学生展开了绘制三角形的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开放的实践过程中自由地画出三角形。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依次展示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观察模式下发现虽然每个同学画出的三角形都有三条线段、三个顶点与三个角,同样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但是不同学生所画出的三角形的大小与形状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开放的实践过程与超出学生想象的观察结果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探究过程的趣味性,学生不仅在观察实践中发现了三角形的定义,又在观察结构的作用下产生了进一步的探究欲望,这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探究三角形定义过程趣味性的同时,产生了进一步的探究欲望,为驱动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究提供了主观动力。

二、以学生个性为中心

1.统筹人员分配,设置分层小组。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学生以往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因素所导致的,教師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统筹分配小组成员的方式,设置分层小组,在课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个性差异为中心形成“点对点”的组内互助结构,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模式下实现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比例的意义与性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结合比例的性质相关知识向学生提出了“(  )∶21=3∶7”,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比例的意义去求比例的其中一项,改变了教材上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了直接的自主探究。这一问题相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较为复杂,考查了学生对比例意义及比的有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因此部分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在解决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将在一定时间内尝试解决问题后,在小组模式下展开集中的交流,给予了学习个性相对较弱学生以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的环境。

2.创设自学环节,设计分层任务。在以学生个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下,教师还应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不同学生设计分层的探究任务,以此为学生创造出最符合自身学习特征的自主学习空间。以此使学生真正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融入到自学环节之中,完成自学任务,在维护学生自学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首先提出了“自写一个分数说出意义”的自学任务,开设了课堂中的自学环节。而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自学环节任务,笔者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中进行了任务分层设计: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要求学生能够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时间再次写出一个不同的分数,引导学生重复实践要求,以巩固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而相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笔者则要求学生首先对单位“1”的概念进行了巩固性的复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打下了解决问题的基础,之后投入到了自学环节之中,完成了问题解决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自学任务,在深化了对分数知识内容理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1.活用课堂时间,巩固基础储备。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是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活动以及数学问题解决所奠定的基础,只有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学生才能更快速地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调用,为其后续的联系性认知建立以及综合性问题解决创造条件。例如在《比例的意义与性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认识到本节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较多,于是灵活地调整了课程教学时间,在课程接近尾声时,利用练习设计的方式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利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问题的自主解决,学生能够清晰通过自身对练习的解答检验出自身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从而在教师的帮助或是自主探究模式下更加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学习认知。

2.阶段问题设计,引导方法掌握。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还应以学生学习方法技能的发展为中心,对课堂中的问题机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与优化,使问题能够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的媒介,由此培養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平行四边形》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首先设计了“根据你的理解,画2个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找出你画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以实践的形式展开了初步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问题引导下以尝试实践的方式建立认知基础。之后,笔者又继续提出“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发生了哪些变化?”问题,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了更加进一步的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任务。通过课程中笔者所布置的探究问题,学生真正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完成了自主探究,并通过对问题框架的理解逐渐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由此推动了学生方法技能的发展。

3.坚持主体原则,发展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还应始终坚持主体性原则为学生创设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实践创造坚实的能力基础。[2]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即结合本课的教学逻辑制定了随堂的自主学习单,将课程中将要讲述的问题直接清晰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使得学生能够首先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对数学教材的数学阅读活动初步尝试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在自主学习单的列表辅助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将更加具有条理性,以此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并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体验。

围绕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打造学生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真正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模式下感受知识体系从基础到复杂的建立过程,由此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内化,并在过程体验中通过感知的方式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情感,真正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武.小学数学如何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

[2]包凤军.小学数学如何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J].新课程(上),2016(5).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课堂创新小学数学
文秘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