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藏在中学生抑郁背后的家庭因素探析

2021-04-13张红梅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爸爸

张红梅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学校开学的日子姗姗来迟。2020年5月11日,在度过了漫长的假期之后,学生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我所带的班级比较特殊,51名学生中有14名特长生,其余学生是由原高一各个班调配进入的。作为班主任,新组成的班集体给我带来了不少压力和挑战,尤其是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实令人不安。

卉是一名漂亮、高挑、乖巧的女生,新生入学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班干部竞选中卉成功当选团支书。但是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她总是独自一人的身影时刻提醒着我,这可能是一名特殊的孩子。果然,卉拒绝参加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在第二次考试中也是中途离场。和卉的母亲沟通才发现,从小父母离异给卉的心理带来了太大的创伤。她妈妈和卉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一个人带你,又要赚钱,又要养你,如果不是你,我需要受这些累吗?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将来找不到工作,嫁不出去,到时候和妈妈一样受累,看你怎么办!”这些话从卉懂事起就开始听,一直到高中她妈妈依然没有想要闭口的意思。直到我建议带卉去医院检查,我才从她妈妈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慌乱。果然,重度抑郁症和中度焦虑症的诊断结果证实了我心中的猜想。看着满眼泪花的卉和坚决不承认结果的母亲,我既难过又感到无力。

乾是一名让所有老师都赞不绝口的大男孩,彬彬有礼、守时守纪,和同学友好相处,对老师尊敬有加。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他满是利刃划痕的手臂是那样令人触目惊心。乾告诉我:“老师,我经常会觉得人活得没意思。”我约了乾的妈妈,初次见面,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妈妈在生活中很强势,随后的谈话也证实了我的猜测。乾的父母是老牌大学生,在单位都是重要部门的领导,从小对乾寄予厚望。偏偏乾从小学习成绩不太好,尤其是和众多毕业于“985名牌高校”的表哥表姐相比,他显得很“不争气”。在我的建议下,乾的妈妈带他去了医院,诊断结果是中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有一天凌晨,我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一看是乾发的信息:“老师,我不想回家,看到妈妈我就害怕,从我记事起她就在骂我,我现在就想离家远远的。”我一下睡意全无,陪乾聊天到深夜。之后乾在妈妈的陪伴下办理了休学手续。

文是一名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孩子,时常跟在老师的身后,诉说着班里的一些事情,发表着一些她的看法。乾确诊之后,文过来找我,轻轻地把袖子撸起来说:“老师,你看。”触目惊心的刀痕再一次深深地刺痛了我。随后文向我诉说了她的遭遇:“我爸爸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妈妈生下姐姐的那一年,爸爸说这辈子必须生一个儿子,于是就有了我。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女儿就是赔钱货,还花那么多钱给她上学,上什么上?这个时候妈妈总是坐一边哭。后来爸爸逼着妈妈再生一个弟弟,可是妈妈身体不允许,于是我的童年就是在妈妈的哭泣声、爸爸的打骂声和他俩的吵架声中度过的。我总以为是我的错,于是我好好学习,直到有一次考了全班第一,兴冲冲地回家拿给爸爸看。结果爸爸只是说了一句,学习好顶什么用,不还是个赔钱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恨爸爸,恨这个家,我不想回家。我看着高高的楼房,想跳下去,可是,老师,我又害怕万一没死怎么办。”我抱住了文,任由她的泪水打湿我的肩头。

之后很长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前一直認为是由于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导致了个别学生成绩的滑落。我一直致力于纠正这些浅显的、表象的东西,可是从未深究这些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现在面对一名又一名深受抑郁困扰的学生,我才恍然大悟:是原生家庭导致了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又该如何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呢?

家庭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错误和缺失极其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学生入学前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一些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足够的家庭教育,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后者,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收效甚微。两者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要想改变必须消除家庭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对于家长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正是学校教育所缺乏的。

家庭是孩子获得最初安全感的场所。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不能信任别人就难以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社会化的过程就会受到阻碍。这样的学生如果进入学校,在面临学习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他同学交往上的困扰。长期双重压力之下,其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

家庭更是提供温暖、爱与接纳孩子的场所。为人父母,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然后把他们送到学校,除了这些,父母更重要的是接纳孩子,这种接纳是无条件的。被爱、被接纳,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价值感。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既能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也能使孩子知道何为爱。这样他们在学校中,才有能力爱自己、爱别人。

家庭还是提供鼓励和支持的场所。如果自幼被认定没有能力,只有惩罚而没有鼓励,孩子很容易丧失追求成功的动力。乾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从小不断被妈妈否定,导致他从小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如果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能做到不论多么细微的成功都给予鼓励,他才会逐渐树立自信心,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会慢慢提高。很可惜,乾的父母没有做到。

所以,孩子的心理健康起源于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受惠于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所幸,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课程全面铺开,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咨询走进了中小学校。可是,只有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向家庭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预防和干预知识,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真正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氛围,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和谐、有爱的环境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爸爸
家庭“煮”夫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和爸爸
恋练有词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