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厉行节约”理念融入学科课程

2021-04-13王德明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厉行节约节约浪费

王德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榮的氛围。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的神圣使命。如何将“厉行节约”理念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养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品质,是德育教师应该思考的命题。

对接教材。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关于消费的内容入手。从消费目的来看,消费包括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但我们必须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消费不等于浪费。从消费观念上看,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使消费与家庭收入相适应,明确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还可以从“小米粒”关系“大民生”的角度阐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对接教材,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对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知识的释疑解惑,借助教学情境打造深度课堂都需要问题的驱动。如何借助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消费与浪费,适度消费、超前消费和滞后消费之间的关系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国家坚持扩大内需、以消费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为背景,写下一个命题:“消费是动力,因此消费越多越好。”这个命题属于错误混杂的问题,其中充满着思辨、冲突和对抗。有的学生认为扩大内需和消费的反作用都充分表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甚至有的同学高呼:“我消费,我爱国;我爱国,所以我消费。”有的学生反对,理由也非常充分:“从正确消费观的角度来看,只有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才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浪费只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危害。”通过对争议性、思辨性问题的探讨,学生对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了全面理解,纠正了“消费爱国”的谬论,对反对浪费、抵制超前消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接活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教育除了需要走进课堂,还需要走出课堂、进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得到深刻的体验。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大部分学生发现餐桌上的浪费主要是在饭店,他们看到厨余垃圾桶里堆积如山,感到心痛不已。有的学生对剩余食品打包提出异议,认为剩余食品回锅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很多人貌似打包,在路上就扔到垃圾桶里,这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有的学生建议加强立法,加大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惩罚力度,让减少餐桌上的浪费从限制点餐开始。有的学生在班级群里发出倡议,开展“光盘”竞赛活动,将餐后餐具拍照上传,让“拒绝餐桌上的浪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习惯。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个人私事,也是国家大事,应该在家风家规中得到体现,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融入学科课程之中,在一定生活情境中、问题驱动下,让学生代入其中,使节约成为其价值选择的主流,让节约在学生中间蔚然成风,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猜你喜欢

厉行节约节约浪费
厉行节约,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社会经济发展中厉行节约问题
节约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
爆笑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