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以德为重 德以俭为先

2021-04-13张玲玲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厉行节约杜绝节约

张玲玲

厉行节约、杜绝餐饮浪费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8月再一次重点提出的民生问题。早在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作出“绝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粮食”的指示,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使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气。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针对餐饮浪费现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国人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杜绝餐桌上的浪费,把节约落实到每一餐每一饭上。历经疫情忧患,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厉行节约的重要性,一场粮食保卫战就此打响。

2020年9月开学,我新带了一个班,是四年级的孩子。开学初,学校发出开展“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要求每个班级围绕主题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节约意识能落实到行动中。该如何开展这项活动呢?事实上,学校每一学期都会举行有关的活动,基本上每次都是全体学生画一画手抄报、写一写心得收获就了事,形式主义的痕迹太明显了,每一次就像一阵风,没多久,学生浪费现象又复萌。这一次,我决定在旧有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加一些新的做法,分步走,长期做,看看能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首先,我带领全班学生于传统诗文中找寻先人勤俭节约的痕迹,借此学习古人的生活智慧,确定活动主题。我结合本学期班级开展的第二课程“中华经典吟诵”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找出古人关于勤俭节约的诗文,尝试吟诵这些诗文;再通过搜索资料,了解古代人民劳作之艰辛,从中学习勤劳简朴的优秀生活品质。这样,本次活动找到了理论支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学生从一字一吟中体会到古人的精神境界,懂得了在古代,若要强国富民、生活无虞,必须做到厉行节约。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了主题为“杜绝浪费,餐餐空盘”的活动,时间为一个学期。

其次,组织“杜绝浪费,餐餐空盘”主题班会。在本次班会上,学生将各自搜集到的我国近五年的粮食生产总量进行比较,认识到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及部分地区的旱情,虽然粮食生产总量依然呈现上升态势,但是增长并不多。而国民的餐饮浪费习惯相较以前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各种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学生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理解了厉行节约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杜绝浪费的現实必要性。接着,我引导学生从“节”与“约”的字义入手:“节”有缠束之义,引申为节制、节约的意思,“节”是自律,是个人修养,是一种内在力量。“约”本义是缠束、捆缚,也引申为约束、节制之义,“约”是具有外在强力的存在,是一种外部力量的约束。“节约”就是把外在的力量转化成自身成长的力量,形成自身的美德。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认识了古人造字的艺术,而且彻底了解了“节约”二字的含义,进而将节约意识在心里扎根。学生在活动中讨论、交流,抒发着心里的激情与愿景。班会结束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手抄报或画画创作,表达自己的内心认识。这次班会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扫清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第三,结合全市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我建立了学生家庭“杜绝浪费,餐餐空盘”垃圾分类台账。台账分为粮食类、肉菜类、骨头类、酒水零食水果类等,学生每天对家里浪费的食物进行称重登记,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供家长日常安排饮食参考。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再提出下一周的改进方式。每周评出“节约小能手”,以小红花或者文具奖品的形式进行奖励。获奖学生当上小老师,在班里介绍自己的节约经验,供同学们学习借鉴。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家庭的浪费现象大大减少,最初反馈的浪费行为得到很大改观。学生的正向行为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有正面的刺激手段,才能慢慢形成习惯,内化成为自觉的行为,真正使之成为影响自己成长的内在动力。这样,“道以德为重,德以俭为先”的观念就牢牢地根植在学生心中,并体现到日常的行动中。

这次主题活动带给我很多启发与思考。我认识到,只有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并把学科知识融合进来,让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主题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信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厉行节约杜绝节约
珍惜粮食
厉行节约,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社会经济发展中厉行节约问题
节约
杜绝初春老化肌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
马晓春杜绝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