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策”并举 抓实勤俭教育

2021-04-13张成尧宁吉娟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事迹美德

张成尧 宁吉娟

勤俭节约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关键素质,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

一、纠正对勤俭的认知误解

思想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对勤俭有正确的认知,学生才会在行动中积极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勤俭的认知各有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勤俭是一种美德,应该发扬光大”,有的学生说“穷光蛋才节俭,我有吃有喝的不用节俭”,有的说“我爸妈挣钱就是为了让我花的,没必要勤俭”……显而易见,部分学生对勤俭存在着不正确的理解,进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不珍惜劳动成果、对浪费现象视而不见、消费心理扭曲、盲目跟风消费等等。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美德的重任,這就要从帮助学生纠正对勤俭的错误认知开始。

班主任可以在构建班级软环境上下功夫,通过板报、条幅等形式倡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理念,让学生深切领悟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这一代也必须肩负起传承延续之责。

二、激发勤俭为荣的情感

勤俭节约之风是班风的一部分,良好的班风会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在班级大兴勤俭节约之风,让学生真正领悟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以勤俭为荣的情感,是实现学生由“思想勤俭”转向“行为勤俭”的关键一环。

班主任可以从“远”与“近”两个维度来进行“勤俭”班风建设。首先,从“远”的角度,要通过道德模范的引领,让学生树“大志”与“大智”。例如,在班会上给学生播放劳动楷模郭明义光荣事迹的视频。郭明义一生淡泊名利,舍己为人,勤俭节约,将节省下来的钱捐赠给困难学子。观看这样的视频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感触,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其次,从“近”的角度,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并对他们进行总结、剖析、表彰。这些事迹贴近学生生活,说服力强,既有利于培育学生以勤俭为荣的情感,也有利于在班级里形成“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

三、养成自觉勤俭的习惯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说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良好习惯对其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勤俭习惯,需要班主任做好以下三点。第一,以身示范,重在引导。最好的教育不是老师的硬性灌输,而是其示范与影响。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从班级日常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根粉笔、一张纸、一滴水,指导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等。第二,做好监督,确保实效。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监督者,只有监督到位,才能确保学生习惯培养的效果。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日常晨检、午检中“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对学生的课桌、丢弃在垃圾箱里的废本废笔等进行检查,对完全用完或者着实不能用的纸笔主人给予适当的肯定,也可以在班会上评选“节俭小能手”“勤俭大使”。第三,用“记录”培养习惯。班主任可以组织、鼓励学生录制以“见证勤俭,见证成长”为主题的小视频,根据21天习惯养成周期,让学生记录自己21天的行为改变,通过行为改变养成习惯。录制好视频后进行集中播放与展示评比,让学生在展示中学习他人,修正自我;在评比中,激发学生勤俭节约的积极主动性。

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能够全方位引导学生厉行节约,从而产生育人实效。

(作者单位: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事迹美德
小学生命教育策略研究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道人善即是善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节约用水是美德
与时俱进
助人为乐是美德
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