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俭之德不能丢

2021-04-13高正伟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厉行节约浪费粮食

高正伟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物质条件。自远古人类开始种植粮食作物以来,我们人类便懂得依靠农耕来解决温饱问题,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中华大地上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粮食文化”,中国人更是将勤俭节约作为评判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要标准。

勤俭节约是一种道德品质。“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在一个文明的时代,人们常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然而在现实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大摆宴席,铺张浪费,看似大气豪爽的待客之道,实则是道德洒了一地。道德的缺失,是对节俭最大的挑衅。

勤俭节约是一种忧患意识。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不加以节制,就有可能陷入“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的欲望深渊。粮食靠人为耕作,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如果缺乏忧患意识,用之无度无节,必然会面临生存的困境。纵观中华泱泱历史长河,国家越兴旺,勤俭节约的风尚越浓厚;国家越衰败,奢侈萎靡之风越盛行。所以,只有常怀忧患意识,身体力行地践行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才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勤俭节约是一种使命担当。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现实生活中,一个勤俭节约的家庭,家人之间更懂得和睦相处;一个崇尚节俭的国家,社会治安更稳定,社会秩序更井然,社会成员之间更团结。一个人只有勇于扛起节俭的旗帜,才能肩负起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传家宝”,咱们子孙后代丢不得。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如果不加强勤俭教育,人们就缺乏忧患意识,不思粮食来之不易,粮食浪费也会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人们不再以浪费粮食为耻,深陷自甘萎靡的泥淖,难以肩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落实到人们的餐桌上,斩断浪费的劣根。同时,还应研究关于浪费粮食的惩戒机制,约束人们的浪费行为,鼓励人们“吃不了兜着走”,营造“打包不丢人”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勤俭节约教育还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带头践行、倡导俭朴文明之风,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只要人人积极行动起来,我相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之花一定会在校园盛开。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厉行节约浪费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厉行节约,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社会经济发展中厉行节约问题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
爆笑网文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