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1-04-12杨洁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摘 要】小学教学体系中,科学教学愈发受到重视。伴随着时代进步、新课改的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以期顺利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

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教学核心,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实验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亲身参与、动手操作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占据重要地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1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让学生热爱科学,并能在学习中、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合理设置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学效率的提高[1]。

1.1  推动教学目标实现

小学科学教学面向小学生开展,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教学的推进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等,这易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成教师的“独角戏”,难以實现教学目标。而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开展,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1.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并非是完全有趣的,有时也会是枯燥的。科学教学包括许多理论知识,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科学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教学必不可少。教师在实验教学导入阶段,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有效实现教学的初步开展;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可以引导其将更多关注点放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为科学教学增添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进而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爱上科学,并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1.3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学教学中,实验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根据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掌握科学知识,并且牢记实验的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其次,实验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客观、真实的实验现象能积累科学实验经验,在实验的运用中发现科学知识。

1.4  促进科学教学效率提高

在科学教学中,许多理论知识、科学现象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实践、教学准备,还容易因为理论过多而使教学陷入枯燥的窘境。但实验教学的开展,能有效突破教师讲解的局限性,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开展现状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同样,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目前,实验教学逐渐成为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实验教学的开展仍存在许多问题[2]。

首先,部分学校能够满足教学所需的科学实验室较少,一些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缺乏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道具,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配备科学实验室,导致实验教学的开展缺乏必要的设备支撑。其次,实验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目前的教学体系中,科学实验开展的实践时间并不多,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顺利开展实验教学,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为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顺利开展科学教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一定的策略。本文以教科版教材为例,通过实验教学的教学案例开展,提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3.1  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要重视课前准备工作。第一,要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验设计,认真构思每个步骤,不仅要设计好教学的总体思路,还要充分思考、合理设计实验的各个步骤,提前预设教学情境,预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第二,要重视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中的每个实验用品都要准备周全,确保实验用品的安全性,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及时防范。实验道具的准备不要局限于传统,可以创新性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第三,提前布置教学环境,避免因为准备不当、环境问题等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第四,教师要预先熟悉实验过程,亲自动手操作,并思考每一个步骤中学生需要理解的地方,以及能够进行知识延伸的部分[3]。

3.2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将教学活动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实验教学是开展科学教学的手段之一,实验教学的开展并非孤立,为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效用,教师应积极创新,将实验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教学的多元化。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在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优势的展现,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这种融合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发展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合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环节,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学习[4]。如在“感受空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传递游戏实验,让学生将石块、水、空气等物质放入容器中,并传递给其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现象中的科学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实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要做到取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3  注重实验结束的教学评价

无论是哪种模式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反馈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推进后,各种教学模式都更加注重教学结束后的评价过程。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每一次实验所收获的知识和心得体会,并对自身在整个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形式,既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和建立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在评价自我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对知识加深记忆。

总之,实验教学是教师开展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合理有效地结合实验进行科学实践教学,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到正确示范,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合理运用资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将实验和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让科学教学模式更丰富,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胜文.“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A].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20.

[2]苗梦莹.美国STEM课程案例及其启示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3]刘恩山.《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J].人民教育,2017(7).

[4]刘勋祥.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2(29).

【作者简介】

杨洁(1990~),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科学教育教学,STEM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