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2021-04-12杨佳丽

文理导航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小学低段

杨佳丽

【摘 要】在教学完成之后布置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经过观察发现,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作业设计单一化、机械化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无法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现代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陈旧教学理念,展开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低段学生为例,分析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作业设计是教学改革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理念,这一理念尊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之后通过作业合理地巩固自己所学。通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要,也能够让学生们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度,所以个性化作业设计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更为针对性的个性化作业,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大重要问题。

一、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并不理想。

(一)关注作业数量,学生压力大

在大多数数学教师的心中,如果学生想要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就必须要练习大量的数学习题,因此,在当前的作业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更加关注作业设计的数量,在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们布置大量的习题练习。在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下,会导致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如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提到,许多低年级小学生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在公交车、地铁上出现了赶作业现象,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一切任务,完全没有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对数学的排斥度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还有的小学生还会因为过大的学习压力而产生某些消极心理,出现了一些伤害自身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不良阻碍。

(二)作业形式单一化,学生兴趣低

其次,当前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作业形式单一化的现象,导致学生们难以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经常会为学生布置数学计算题、应用题,在长期的作业练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较强的疲倦感,很难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特征。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导致许多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消极和疲懒现象。

(三)缺乏针对性设计,学习效果差

再者,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同一班级里,有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好,可以快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复杂概念,并且高效的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学生们布置统一的作业,就会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无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在作业完成阶段可能会认为教师所设置的题目难度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这种统一性的作业设计,无法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由以上可见,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导致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形下,一些数学教师开始大胆的做出尝试,提出了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全部纳入了考虑范围内,可以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此,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于个性化设计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

(一)控制作业设计数量,坚持适度原则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认为数量越多越好,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产生了“揠苗助长”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的个性化作业设计阶段,教师首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要一味追求作业设计的数量,还需要关注作业设计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会为学生们布置不同的数学计算题来增强学生计算的熟练度,所以这时候某些教师可能会为学生们设置大量的计算题目。但由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这些超量习题任务,所以有的小学生可能会擅自利用计算机去完成相应的计算练习,在这种情形下,对于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提升无法起到明显的帮助。因此,当前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可以转换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针对于100以内的加法进行分析,找到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学计算题目,让学生们通过笔算的方式去求得相应的结果,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不同的计算规律。如在计算“19+39”时,如果学生直接将两个数进行相加,可能会发现计算的难度更大,所以这时候学生就可以进行观察,如学生发现19距离20只有一个数,而39距离40也只有一个数,所以在计算“19+39”时可以将其转化成“20+40-2”。通过这一方式,把当前的算式变得更加简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因此,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为学生们布置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更多实用的数学计算方法,在这种适度设计作业的情况下,既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计算水平,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收获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欲望。

(二)丰富作业设计形式,展开趣味设计

之前一些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出现了作业设计单一化的现象,比如在教学完成之后,直接让学生完成书面的作业习题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特征。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作业设计形式,进行更多的趣味化设计,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比如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教师可以设置24点的游戏式作业,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家和父母一起完成这一作业,三个人随机地提出不同的数字,通过加法和减法运算,最后求得结果为24。在这一游戏作业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在游戏的过程中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所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也就是说,让学生们在学习了书本的知识之后主动地进行相应的实验,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发现自己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所以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找到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观察,分析不同物体的具体形状差异,并针对于自己的实践观察进行相应的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去找到生活中所蕴含的一些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当前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个体需求,进行针对设计

最后,在当前的个性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展开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在一个班级内,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具体的作业设计环节,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不同差异,展开层次化的针对性作業设计。比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测试,让学生完成相同的数学题目,结合学生的测试情况来对学生展开分层。如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分为b层,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将其分为a层。在对b层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基础性的数学题目,这些基础性数学题目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基础概念,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一浅显易懂的作业设计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基础较差同学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获得成就感。而在对a层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调整作业设计的难度,a层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好且知识领悟力较高,所以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维探究类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分析总结当天所学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在这一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运用个性化设计理念,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作业设计,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质需求,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活跃度。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还需要针对于个性化设计的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灵活的组合不同类型的作业形式,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盛文奇,刘天多.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5).

[2]游凤.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师),2018,000(011):1-1.

[3]王春志.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小作家选刊, 2017,000(024):128.

[4]王洪丽.小议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000(042):16,15.

[5]伊学智.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J].好家长,2015,000(007):P.101-101.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小学低段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