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德育生态构建

2021-04-12李子赤

文理导航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李子赤

【摘 要】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既有对技能技法的精雕细琢,又有对道德品性的潜滋暗长,对性格、心性、习惯、品性等方面的养成、淬炼和滋养。小学数学课堂也应构建浓浓的德育生態,资源重组时、细节考虑时、启发引领时、拓展延伸时都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都应该走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的培养。数学教师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积极的资源重组者、一个巧妙的思维引领者、一个长远的拓展延伸者,以此让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生根。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生态;资源重组;细节考虑;启发引领;探究延伸

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既有对技能技法的精雕细琢,又有对道德品性的潜滋暗长,对性格、心性、习惯、品性等方面的养成、淬炼和滋养。的确,孩子们仅仅会列几个算式、会背几个法则、会解几道应用题、会用方程解决问题、会通过图形强化空间观念是不够的;仅仅学会计算、演练、分类、归纳和演绎是不够的,仅仅发展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也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当前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从纯技能掌握走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的培养,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道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心胸的开阔、意志的坚强、人文素养的提升、数学品格的锻造、数学文化的浸润、德性生命的丰盈,才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中更加重要的目标。

一、重组时人文选择不可或缺

课堂是“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唤醒”什么?是仅仅唤醒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还是大面积唤醒孩子们的道德世界和精神世界?显然,在核心素养被热议的今天,只有后者才是更为值得关注的。千万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与技能技法的提高没有关系就忽略、就屏蔽、就删除。数学教师,应该实现由技能技法到人文选择的华丽转身,以此打造摇曳生姿的人文课堂、德育课堂和情感课堂。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就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进行资源的筛选、甄别和重组。

比如,小学数学中关于制作一张贺卡需要多少水、多少纸的学习中,不能仅仅关注数量的变化,不能仅仅关注计算得多快,而应引领孩子们思考更深层的问题:看似轻飘飘的一张纸,却与一棵树有关,与一方水有关,与大自然这个整体环境有关。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当你浪费纸张时,能否听听一颗树的倾诉,能否看看一方水的干枯,能否想想我们身处的大环境……这样的引领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选择,一种牵扯到德性培养的重组,一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长远的眼光。

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眼光,具备这样的创新意识,具备这样的实践精神,并且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包括一开始对资源的重组方面就能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加以深思、加以铺垫,之后在课堂中成以行之,以此引领孩子们学得更多,收获得更多,正所谓:“多一点重组,让渗透更有活力;多一些人文,让课堂更具人性;多一些追问,让教学更有滋味。”

二、细微处积淀品质不可或缺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其实就是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大局教育观。而小学数学又是孩子们初涉科学的带头学科,对于这些未来科学的掌握者来讲,如果不能从底部积淀厚重的人生品质,恐怕无法去掌握造福于人类的科学,也无法运用科学去为人类创造幸福。造就良好的品质,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对此,我们的做法是打好计算功底,以防因计算误差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抓好阅读功底,以防大而化之的习惯,最终酿成终身遗憾。“因此,历练、严谨细致、条理分明、逻辑严明、精确入微的优秀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要上的第一课”。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者在学生熟悉图形的特点后,放手让学生自行给这图形下定义,并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倾听发言,并在后来要做出评说和提出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质疑习惯;教者还不时提醒发言时要怎样,这是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再后来进行推导计算周长公式时,要求学生讲出自己的推导过程,并要求思维要严密、谨防每个细节、每个已知点的失漏,这是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缜密思考的习惯。

可见,小学数学要从细微处,积淀科学素养、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优秀品质,这就是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俯下身子,关注幽微细节,注重日常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构建人文生态和德育生态,以此发展核心素养。

三、引领时德性思考不可或缺

核心素养的十八个要点中强调的“人文底蕴”等,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任务,数学课中同样可以思维引领,把相关知识和资源内化为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和情感维他命。所谓“把书读厚”,不仅仅针对语文学科,也针对数学学科。因为数学学科中的一些沉甸甸的数学资料,已经影响到孩子们的德育生命,波及到核心素养的发展,怎么不把它“读厚”呢?对于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而言,因为“读厚”而开阔出的精神版图愈广,孩子们愈能在美好德性发展之路上走得愈远。

比如学习有关“负数”时,不妨通过信息化技术展示负数产生的“前世今生”,意识到古人在科学技术如此低下的情况下,居然创造负数、总结负数、运用负数,其间需要多少“闪闪发光”的“创意”,需要多少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面对几个小小的难题就马上放弃呢?

这样的追问,不仅仅是追问负数的渊源,更是在播撒一颗颗热爱科学、坚持不懈、勇于实践的种子。精心哺育这样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思维层面,也是精神层面;受惠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也是家长,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大群人——以后人生的分分秒秒中,孩子们知道拼搏就有收获,努力就有回报。而这正是“教书育人”的应有之义,更是发展核心素养所不可或缺的。

四、独到处提升审美不可或缺

语言文学艺术有文字之美,音乐艺术声乐之美,绘画艺术有画面之美。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这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学必选科目。即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面普及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感悟美、创造美,并表达数学所独具的数学美的情感,使之成为真善美、创造美好生活的美的使者。数学其本质是一门科学,而科学中就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美,并能创造出万千之美,追求科学就是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从数学开始,得从从无到有的独到处开始,这也是教者的匠心独具,教者的慧眼识真。

比如,数学教学定理中的正反,无不渗透着一种缜密的逻辑美;数学图形与数字中显现出虚实、上下、对立、对称、构造等美学元素,有矛盾的对立统一美,有思维的发散折射美,有逻辑的缜密细致美。教者在教学中,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审美情趣的提升,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

数学之美也是德育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数学学习的诸多历程中(如例题分析、作业布置和图形建构等等)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应该成为教师打造高效德育数学课堂中一个重要的视点。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因为美学意识的萌生而打开的数学版图愈宽广,他们愈能拥有良好的德性。而这,正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学习中我们所苛求的重彩浓墨的一笔。

五、延伸时未来发展不可或缺

好的数学课堂应该“既着眼于当下学习又放眼于未来发展。”所谓“未来”,就不仅仅是知识层面,而是情感、心灵、道德等多重层面;所谓“未来”,还指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拘囿在当时当地,而应拓展到未来领域,如此,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建设孩子们的精神大厦和道德大厦。数学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未来发展,通过探究延伸将孩子们的学习扩充到一个更宽泛的时空内。

例如,学完《小管家(数学广角)》后进行拓展:生活中你能做一個令人喜爱的好管家吗?假如给你一笔钱让你管理,今天用多少钱,在什么地方开支,哪些又是可有可无甚至是无效的、浪费的开支?你能对此做一个计划吗?你能忍住不买一些小吃吗?你能由此一点一滴地强化节约意识、理性意识和发展意识吗?

既然是拓展,那么就不能局限在知识这一单项范围内;既然考虑到“未来”,那么纯技能的追求就该打住脚步。或许探究了什么内容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参与意识的浓厚、人文精神的萌芽、德性生命的丰富、心灵世界的净化,才是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学习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地渗透德育,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核心素养一点一滴地落成,有利于小学数学高效理想课堂的生成、打造与拓展。所谓“故事”发挥、“课题”发挥、“幽默”发挥、“例题”发挥、“名句”发挥、“问题”发挥等等,只要有利于孩子们道德大厦与精神世界的奠基与建造,教师均可以大胆一试。数学教师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积极的资源重组者——尤其要“把教材看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有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注意教材中沉甸甸的思想因子、情感因子和德育因子,使之重组,为“我”所用;一个巧妙的思维引领者——引领孩子们啃懂教材知识的同时,品尝到人文、道德和思想的馥郁与芳香;一个长远的拓展延伸者——引领孩子们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与数学精神对话,与德育生命对话,使数学课堂成为鲜活生动的素质教育平台,以此让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6,(05):69-72.

[2]周浩.尝试·分享·导学——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02):56-58.

[3]刘驰.教师,请倾听教材背后的声音[J].中小学数学,2018,(05):1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