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师师德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1-04-12于渊莘张伟利

中国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实践研究

于渊莘?张伟利

【摘 要】现在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新的层面,尤其对幼儿教师群体的师德表现更加重视。幼儿园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常规工作。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师队伍的扩大与调整,都影响到师德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教师关于师德的认识和师德评价情况的调研结果,针对教师师德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实践经验,为后续的师德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师德管理 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是重要组成部分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更加确立师德在幼儿园教师专业中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中对“师德为先”的诠释为:“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2.当前幼儿教师的负面事件对教师师德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合格幼儿教师的负面事件,引起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关注,尤其对幼儿教师群体的师德表现更加重视,已经上升到新的层面。幼儿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也越来越年轻化。部分青年幼儿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不熟悉,对如何科学地保育、教育幼儿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造成教师师德面临危机的因素,使得社会产生对幼儿教师群体的不信任现象。师德问题不仅仅关系着幼儿园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而且还影响着整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3.家园关系的新变化给教师师德建设带来新挑战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劲松一幼”)自建园以来一直重视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将师德内容列入考核内容,同时在考核奖励中对师德方面更侧重。但在管理中发现,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面对现在的新问题,效果达不到预期。特别是当前随着更多高知家庭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家长对于幼儿在园情况更加关注,也对教师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期望和需求。随着国家对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视,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使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这种变化不但是拓展和深化了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途径,而且还对新时期的家园共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大量新教师加入幼儿园,他们对家长工作经验不足,如何保障和协调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工作,这是作为一个市级示范幼儿园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

二、搭建学习平台化,提升教师师德认识

1.形成体系化师德学习内容,丰富教师师德认知与理解

幼儿园教师对师德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合格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因此,我们从师德理論、法律法规、情绪管理、师德案例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内在关系的师德学习内容,建立了体系化的师德学习内容框架。

师德学习内容的确定,不但帮助我们建立了体系化的内容,而且还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从师德理论、职业观、教育观、儿童观等方面帮助教师提升师德理论水平,理解师德的内涵;从教师应该知晓和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教师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从贴近生活的师德案例中,帮助教师发现身边的榜样,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身对师德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其日常工作中践行师德要求的意识和能力;从情绪管理方面学习情绪相关的内容,帮助教师学会识别、表达、控制情绪,增强其情绪自我管理的能力。

2.多路径的师德学习方式,建立教师师德学习共同体

在确定师德学习的内容基础之上,利用各种平台和形式,形成一个由学习和实践组成的闭合回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学习的路径应该是多元的,实现自我学习、班组学习、集体学习三者的结合。师德自我学习是指在师德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源于对职业理想或师德目标的追求对自我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在师德学习过程中,利用“火花社”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师德学习内容框架内或框架外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自学,并将撰写的自学心得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分享和交流。师德班组学习是在师德学习过程中,每个班级在班长的引领下,都会有自己班级需要学习或想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在自学的基础上就某些内容进行班组内的学习。每个班级以班组内的教师为学习主体,为获取更大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师德集体学习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围绕一些共性的话题或内容进行集体学习,不但能够提供集体交流和共享的平台,而且还能够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提高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师学习的内化。因此,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将教师的师德经验与智慧方法汇集起来,既缩短了单个教师学习摸索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能在学习共同体的氛围下,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专业理念的加深。

3.分享与交流中内化师德学习,形成师德共识

师德的规范与意识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的内化。教师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也是教师道德内化的过程。只有实现了教师道德内化,才能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升华,由内化品质到指导实践,对自身的道德修养产生自我认同。在师德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火花社”平台,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分享和交流,强化对教师师德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在个人内化的基础上,达成师德共识,促进“集体”内化,制订幼儿园全体教师师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共同遵守和践行。

三、师德实践外显化,实践中体悟和反思师德

1.讲师德教育故事,提升教师反思能力水平

师德的特殊性之一就是它往往与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因此,借助故事,让教师在写故事、讲故事、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既是重新梳理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和体验深刻的教育事件,又是对这些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反思的过程。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可以确立教师的道德主体,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探讨师德问题,领会教育伦理精神,逐渐形成健全的职业道德观。教师在撰写师德案例的过程中,会审视自己的观念、整理自己的思路,主动寻找影响自身教育师德行为的内在思想动机,剖析问题的症结,去探索影响事情发展的教育伦理,并在这个过程中修正自己。教师的师德体现在具体的生活行为之中。让教师听家长和家庭成员从不同角度讲述其师德故事,使教师在这些故事中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践行良好的师德规范,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这些故事,不仅仅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师德,而且还让我们在故事中去反思自己,获得对师德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2.学身边师德榜样,提升教师的师德看齐意识

在生活当中,总是会有大量的师德榜样存在的,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榜样就在身边,而且还要从这些榜样的身上去学习和发现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为了让教师能够主动地发现和学习身边的师德榜样,我们利用晚间离园的时间,请教师们将他们看到的、听见的园内某个教师好的师德行为和事件进行分享和传递。虽然这些事件是再普通不过的,却让教师在工作中认识到“师德无处不在,师德无时不有”。

3.用师德师风主题,强化教师师德师风意识

教师师德建设和管理不是一时通过一个活动就能够实现的,师德内涵的复杂性,教师群体的多元性,决定了师德管理需要长期坚持,形成一种氛围和风气。劲松一幼通过每周关于“师风”的思想沟通、学习方式的“讨论”和“思想争鸣”,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丰富其工作思路。学期初,由执行园长组织首次活动,明确活动意义、目的,随后,园区根据队伍建设实际,制订每周活动开展方案、协作策划机制、时间,公示活动开展日期时间、申报方法;园区在此基础上,组织申报,建立活动策划、协调沟通、完善和组织等。

四、建构多元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

1.形成师德行为规范,丰富师德管理制度

师德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对应的健全的师德制度。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随着教师对师德的认识的深化和理解,教师对师德以及师德的具体表现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教师一致认为,幼儿园应该形成一个具有共识性、可操作性的师德行为规范,既能让每个教师了解日常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师德要求,又能在相互监督的过程中提升师德意识和管理实效。由于之前的师德行为规范存在着过于籠统、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师德规范源于实践、源于教师,应用于实践、应用于教师”的理念,我们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请每个教师提出教师的师德行为规范应该有哪些,并对其进行分类整并,结合原有的师德规范和制度内容,进行集体投票,制订具有共识性的师德行为规范。

2.建构评价体系,发挥师德评价实效

师德管理的效能需要借助评价来实现,评价所具有的鉴定、诊断、导向、激励、调节、监督等功能决定了在幼儿园的师德管理中,要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构,需要明确评价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鉴于师德的复杂性和评价对象的多元性,在师德评价体系的建构中,首先要强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师德定性评价坚持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师德评价考核内容要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表现为主,重点在于考察教师履行其岗位职责情况,是否完成职务任期目标。师德定量考核要使教师师德考核拥有统一的标准,避免考核的随意性。首先,能量化的师德考核内容要尽可能量化处理,但切忌生搬套用。其次,要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幼儿园教师师德评价反馈既要有师德过程性考核反馈,更要有师德终结性评价反馈。

3.科学确定评价主体,激发教师的师德内驱力

师德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主体的选择对于师德管理效能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传统意义上,评价教师的师德主要是由幼儿园的管理者或上级主管部门来进行。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种“自上而下”的师德评价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流于形式。在对现状和传统评价方式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园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尝试采用立体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

(1)组织评价。组织评价则是强调幼儿园的管理部分通过工作督查检查教师师德建设情况。但是以往的组织评价人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由园长、书记、副园长、执行园长和保教主任等管理干部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导致组织体系人员的架构分布并不合理。利用“火花社”沟通平台,最终确立了由领导干部(园长、业务副园长、执行园长、保教主任)、教师(5名班长、5名教师)、家长委员会(5名)共同组成的幼儿园师德评价小组。

(2)教师自评。教师作为师德学习和落实的直接接受者与输出者,教师自身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师对自我的评判与分析是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也是师德评价中重要的评价主体。

(3)教师互评。教师的师德行为表现,最清楚的莫过于朝夕相处的同事。幼儿园特殊的班组模式也决定了教师之间互为师德评价主体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因此,教师互评也就成为教师师德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师互评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在评价其他教师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身边其他教师师德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积极向榜样和先锋模范学习,以便更好地监督和完善自己的师德行为;其次,教师互评,是专业人对专业人的评价,更能够充分展现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通过用“他人”的眼睛实现对自己行为的监督,进而规范和改进行为。

(4)家长评价。作为与教师经常接触和沟通的主要对象,家长能够以幼儿为媒介,通过日常与教师的经常性的交流,对教师有比较全面和相对客观的认识。因此,家长对教师师德的评价也是帮助教师了解自身师德水平,提升师德管理效能的主要参照。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请家长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对教师的师德进行量化评价以外,还强调了要以“故事”的方式来描述教师的师德表现,从而保证家长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

(5)幼儿评价。幼儿对教师的评价是衡量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指标。在师幼关系中,幼儿处于弱势地位,是师德失范的直接受害者。当前,大多数的师德评价和管理往往忽视了幼儿在其中的地位和价值。幼儿对教师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对教师的需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善自身行为,更有助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访谈、讲述或绘画等形式让幼儿对教师的一日行为做出评价,或用提名法来评选最喜欢的教师。幼儿园教师师德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师德的评价又兼具主观评判和量化评价,虽然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和形成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评价标准,但是,还不能保证这些标准能够准确客观地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判。因此,如何设计和制作适合幼儿进行师德评价的工具,以及幼儿对教师师德的评价以何种形式纳入教师的考核,也是后续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探索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