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TBLT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2021-04-12黄晓璐

中国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课程体系

黄晓璐

【摘 要】建构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下的小学英语“TBLT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了主题统领、语言匹配、情感认知实施原则,开发了基于主题课程、主题融合课程、主题关联课程及实施策略,制定了多模态口语评价和可视化书面评价策略,为构建小学英语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 TBLT教学 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健康内容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1]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整体较高,人教版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所选篇目多以对话和短文为主,缺少整本信息和主题语境,对于学生来说显得信息量不足,教学内容略显滞后。基于此,广东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结合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2],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TBLT教学”课程体系。

一、小学英语“TBLT”教学课程体系与设置

“Theme-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在依托课标和遵循国家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教师挖掘与之关联的话题,选取多样化学习资源,对主题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与拓展的教学体系。该体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强调学习者对主题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拓展以及多元知识的整合与创造,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能力的目标。

1.基于教材的融合课程体系开发

在学校“全人课程”的总体规划下,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TBLT教学”规划和开发了整合、关联、融合的学科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学科基础型课程和学科拓展型课程两大类别,即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学科基础型课程为国家教材必修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按教材单元主题将绘本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设立“基于主题课程”“主题融合课程”和“主题关联课程”。学科拓展型课程则为社团选修课。

2.基于教材的融合课程分类设置

(1)基于主题课程设置(Theme-based Learning)。教材整合课程分年级进行,一、二年级以自然拼读与教程实现整合;三~六年级以人教版PEP教材单元主题为统领,在课标提出的24个话题及教材包含的13个话题基础上,将每一册教材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与整合,对主题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建立起主题式的系统知识框架。

(2)主题融合课程设置(Theme-combined Learning)。根据学生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紧扣人教版PEP教材,开设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融合型发展课程。如将绘本阅读与教材中的对话课、语音课、读写课等实现课前、课中或课后融合。该课程的设置能丰富语料、增加语言输入、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发展。

(3)主题关联课程设置(Theme-related Learning)。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为基准,挑选原版分级读物RAZ中的8个级别作为学习材料,对主题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延伸。

二、小学英语“TBLT”教学课程实施原则

1.主题统领原则

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统领,对每一册教材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梳理,按照“主题”罗列,再挖掘与之相关的话题的深度与宽度。可用“主题内容梳理表”将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归类成“已知”“新知”和“拓展”三个类别。以PEP Book 8 Unit 3为例,本单元主题为“假期活动”。根据学生已有语言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教师设定其关联话题为出行相关安排(包括Where、When、How、What)、情绪等,再根据关联话题找到对应的书册及单元定位内容并加以整理。这可以辅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及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主题知识结构。

2.语言匹配原则

根据语言学原理,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奠定了坚实基础。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是接收“可输入性语言”。因此,教师在整合资源时应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出发,准确定位课程内容难度。然而,在选择绘本与教材话题匹配时,绘本的语言难度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i+1”区域[3]。

3.文化认知原则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情感认知态度,要实现学生的情感价值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智年龄特点,选择对应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內容所要传递的情绪和价值。

三、小学英语“TBLT”教学课程实施策略

1.基于主题课程:衔接教材内容,拓宽单元主题内容

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在教学中增加“自然拼读”板块。与教材内容关联,并匹配RAZ中的字母绘本,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自然拼读技能。

教师对每一册教材的六个单元主题进行梳理和重命名,重新划分每单元的已知、新知和拓展知识,使课程的知识容量呈螺旋式上升,并把所整合的知识合理分配到每一课时中。

2.主题融合课程:融合绘本阅读,丰富单元主题意义

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课时量有限问题,可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中进行主题与内容的融合教学,从教材内容延伸到绘本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教材内容的核心词句,拓展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使语言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融合发展课程”的三个原则,我们选取了《北极星分级绘本》和RAZ与所学教材单元主题内容相匹配。例如,PEP Book 2 Unit 2 中的At the Zoo可对接《北极星分级绘本一级下》中的Prince Sebs Pet,教材的教学目标(即四会单词)与绘本中出现的单词无缝对接。融绘本教学于词汇课中,增加了可输入性语料,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掌握和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

3.主题关联课程:引导独立阅读,发展自主阅读能力

根据PEP教材的八册书共46个单元主题,我们从RAZ中选取了8个主要级别,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群文阅读学习(见表1)。每单元均匹配3~4个绘本作为主题关联的群文阅读和课后探究材料,每周推荐一本供学生课后阅读,并提供相应的阅读学习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實践。

四、小学英语“TBLT”教学课程评价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英语“TBLT教学”课程评价是以落实英语核心素养为目的,提供个体和全体指导反馈,建构相对完善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力求体现有层级、有逻辑和内在关联的学习、评价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4]。

(1)多模态口语评价,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单元主题内容,教师布置形式多样的口语作业,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热情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如低年段学生可唱英语歌谣和表演小故事,请家长录制并发送到班群,教师进行点评。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与组员一起创编对话和表演绘本,录制成视频或语音提交给教师,教师点评及甄选优秀作品,在下一节课上分享与评价。

(2)可视化书面评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书面评价方面,我们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分层作业,主要有单元主题思维导图、绘本可视化图表和阅读日志等。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设计一份个性化思维导图。绘本可视化图表是学生基于主题意义,根据绘本内容完成相应的图表,如故事山、韦恩图、鱼骨图等。图表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运用所学语言分析人物特征、复述故事、归纳总结等,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日志则能鼓励学生多阅读,及时记录阅读内容,如记录书目的基本信息、故事五要素、文本主旨大意等,积累语言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

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3.

[3] 侯云洁,周芳.构建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整合的课程体系[J].英语学习,2018(6):5-11.

[4] 王蔷,周密,蔡铭珂.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本文为广东省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学习活动观的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整合的课程研究”(课题编号:2020GH0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例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读写课读说课中的实践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