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21-04-08王馨怡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王馨怡

[摘 要]医药流通企业的最大利润来源,是医院和制药公司。但是,与医院和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是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的最大来源,可以说,在合约签订过程中,双方的信用交易具有两面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首先简要介绍了医药流通企业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举措,希望可以为医药流通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0     引 言

医药流通企业出于对自身生产产品特殊性的考虑,会格外重视信用、产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升企业将药品配送给客户的速度及客户服用医药产品后的安全性,对于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医药流通企业虽然提升了对市场流通、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却不重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始终呈现上升趋势,严重破坏了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稳定性,不利于提升企业未来阶段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医药流通企业与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医药流通企业

医药流通企业比较特殊,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围绕药品展开,而购买了医药产品的消费者,其生命健康安全受到药品质量、使用时效等条件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不仅影响企业发展前景,还是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保证。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医药流通企业更应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产品流通速度和安全性。

1.2   信用风险管理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信用风险这一概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能力、偿债务能力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当下的环境中,可以将信用风险定义为,债务人的信用等级受到各类因素变化的影响,资产价值发生了一定变化,可能给债务人带来一定的损失。其中,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①某一方完成约定任务的能力出现了问题;②企业在管理上存在问题;③签订的合约内容存在问题。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在合约签订、信用风险管理的前期,收集与评估对方的资本信用信息;在合约签订、信用风险管理的中期,建立债权保障机制;在合约签订、信用风险管理的后期,建立应收账款回收与管理机制。可以说,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规避风险、提升部门组织完整性的重要制度。通过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评估客户信息、增加客户信用额度、加强债权保障等,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工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契约实行、回收账款等工作内容的安全性、稳定性。图1是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示意图。

2     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销售量增长速度快,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与销售工作相匹配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使企业出现了风险管理问题。

2.1   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现阶段医药流通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具体体现为各部门的职责规划不清晰、风险防控观念落后、在制度上缺乏保证等。例如,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交易工作,但是从财务部门的角度看,应收款项作为资产挂账,业务部门即使不追收也不会承担过多的责任。这种陈旧的信用风险防控观念,导致企业无论出现多大的资产损失,为了便于自己的工作,财务部门只会核算业务部门提供的报价,并凭借相关单据,直接形成应收款项。

2.2   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

目前,部分医药流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差,特别是某些内部业务人员,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无法学习并应用先进的信用分析方法。在实际的医药产品交易过程中,业务人员无法评估和统计客户的信用信息,一般根据自己的直观想法预估客户的信用水平,导致医药流通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出现偏差。

2.3   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不完善

应收账款是组成医药流通企业资产的重要内容。只有完全收回应收账款,才能保障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资产水平。而目前一些医药流通企业,在应收账款回收方面出现了漏洞,给部分销售人员不按照企业制度规定销售、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容易造成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勾结,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安全。

3     医药流通企业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在开展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整合阶段是最后的一步,其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影響。过去,有很多企业由于整合效果不理想,投资收益损失较大。在合约签订后,双方在管理文化、经营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后期的团队配合工作遇到严重阻碍,不利于企业拓展业务。基于此,企业必须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针对整合方面的风险防控,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整合、财务内容整合、业务范围整合、文化能力整合工作。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普及,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查询、交易业务,有效提升整体流程中的安全性,规避过去传统经营过程中的较大风险。

3.2   积极加强不同部门的信息交流

在决定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之后,企业应积极开展高效的信息交流活动,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而统一力量,有效应对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3.3   优化信用评估体系

目前,一些医药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用评估体系和机构不完善。目前,企业开展的价值评估工作缺少规范的指导文件,导致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信用评价的主观性较强,急需国家层面制定规范的评估标准,以保证客户的信用评估工作有章可循,进而提升双方签订的合约的合理性。另外,医药流通企业还要加强自我监督,降低产品销售与资金流动的交易风险。

3.4   应收账款管理

想要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医药流通企业要根据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进行分类,在销售过程中有效管理欠款,业务人员根据实际的账龄情况回收欠款等。一方面,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信息监督机制,达到自动化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应收账款核算的绩效评估工作,如通过完善成本核算系统,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开展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分析账龄,就能找出那些超出合理回款期限的应收账款。另外,企业可以推行折扣、折让方式,让客户明确回款的时间和方式,进而核算出催收货款的成本和收益,提升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能力。

4     结 语

医药流通企业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明确影响自身信用管理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控制各项风险因素,降低其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企业发展。

主要參考文献

[1]代旭辉.探讨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J].全国流通经济,2018(35):142-144.

[2]鲁雯雯.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15-16.

[3]殷大勇.试论医药流通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5(8):142-144.

[4]沈音.医药流通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以国药股份苏州分公司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20.

[5]彭强.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5):139-140.

[6]王铁平.医药行业信用风险及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探讨[J].财经界,2013(20):54,58.

[7]单汨源,陈立立,张人龙.基于KMV和关联规则算法的行业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211-217.

[8]郭琳.浅谈医药流通企业信用政策与应收账款管理[J].经营者,2020(7):67-68.

[9]赵彦龙.医药流通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思考[J].纳税,2019(28):

296,299.

[10]高丽丽.浅谈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财讯,2018(32):84-85.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PPP项目发行中期票据的可能性与信用风险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