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三语文精准教学路径探索
——以小说阅读中形象概括分析题为例

2021-04-08福建陈惠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卷面痕迹答题

福建 陈惠华

当下,高三复习普遍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止于对学情的浅层把握,而疏于探究深层问题。于是,机械的教学模式与新高考“优化”“重效”要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如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与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教师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助力者,应该在学情的精准分析和问题的聚焦突破上狠下功夫。在此背景下,可借助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教学。然而,搜索知网,与此相关的论文甚少,可见语文教师对借助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教学的探索几近空白。

所谓“精”,即精确的数据、精细的分析;所谓“准”,即规范性训练、针对性提升。不同于传统抽样分析法,大数据分析法强调全本即样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强调通过对全样数据的采集、分析,来厘清教学目标,聚焦学生共性问题,诊断深层问题,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从而让学生在必备知识与科学方法内化的基础上,借助自主调整实现个性化成长。

一、深挖数据,找准目标

数据收集是必要的前期工作,除学生的答案数据外,教师还应收集卷面痕迹数据。收集的初始数据具有混杂性,教师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维度的编组,以便观察和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目标厘定,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验证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从复杂的初始数据中厘清学生答题过程与答案的关联。

1.学生限时完成小说《露脸》的主人公“刚子”的形象的概括分析(扫描文末二维码可获取《露脸》文本)。

2.收集全班共19位学生的答案,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维度及数据,呈现为下表:

(说明:文本阅读难度不大,题型较为常规,且高二时对小说阅读有过较为完整的学习,因此确定目标得分为4分。该题的参考答案有三点,分值5分)

数据1:

数据维度问题人数答题规范答题精准度卷面痕迹概括缺漏11没有分点1分点不用圈号3卷面书写差13概括措辞不精确19概括与分析脱离19原文无标段痕迹6全文无圈点勾画4原文无情节梳理痕迹15题干上没有圈点痕迹11审题思路无痕迹8审题思路痕迹质量差7

数据2:全班平均分2.13分,与预设目标分相差1.87分。

分析数据可知:

(1)学生在答题规范方面有所欠缺,表现为概括缺漏和卷面书写差,这些均为答题基础面增长点。

(2)答题品质的增长点则多集中在措辞精确程度和逻辑严谨方面。

教师应立足答题基础面和答题品质两个增长点来确定教学目标,为精准复习提供方向。

二、精研数据,靶向纠正

大数据为教师洞察学生在答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教师精研这些数据,探索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为学生提升答题准确度提供可靠的路径则是重点。对此,教师可将答题过程数据与答题结果数据关联,深挖学生失分原因,进行靶向纠正。

1.精研数据,查找原因

笔者分析数据和学生答案,概括出五个失分原因:一是卷面书写差;二是人物形象的特征词表述不到位;三是“三观”偏差,导致判断偏差;四是忽略情节关键信息,用表现替代形象特点;五是缺乏情节关联意识,导致特征遗漏或概括分析不相称。

其中,原因四、五均指向小说情节要素的掌握。学生作答时,普遍出现遗漏核心情节、忽略核心情节中体现的人物关系、缺乏情节关联意识等问题。

忽略核心情节中体现的人物关系。如全班学生都用到第五段的“热心”一词概括刚子的性格特点,但刚子的“热心”只表现在乡亲身上,因为他觉得乡亲来县城办事不易,所以“热心”对待。可见,“热心”其实是“重乡情”这一性格特点的表现。

缺乏情节关联意识。学生概括刚子的特征是“不轻易反驳”。如此作答,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人物“不与村里人开口”的原因,若能关联第六、七段中与“面子”相关的信息,再结合小说题目“露脸”,并观照全文情节脉络,便可知刚子核心的性格特征是“爱面子”。

2.对症下药,精准纠正

分析数据,根据数据所指方向查找原因,可避免走入“头痛医头”的教学误区。原因分析中,数据显示问题的焦点已从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转到情节要素的掌握。如前文所说的,学生解题时忽略了情节关键信息,导致各种问题,最终影响作答,造成失分。

所以,在人物形象“术语”储备的基础上,可用“鱼骨梳理法”精准纠正:将情节逻辑用鱼骨图展示,然后在相应处概括出形象特征。如下:

三、依托数据,螺旋提升

提升环节既是对教学设计精准度的检验,又是新阶段数据收集的过程。为此,提升环节的设计应以引导学生建立过程与结果的关联为基本出发点,尽可能地增加形式变化,以适当呈现新数据的复杂性。

1.检验基于数据分析所采用的策略是否达到精准效果

教师可在针对性讲评之后设计巩固作业卡:基于学生增长点明确写出要求和目标,强化答题过程管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过程与结果关联的意识;同时应注意试题难度要保持稳定,并要求学生将思考路径以书面形式呈现。

笔者节选迟子建小说《炖马靴》为训练文本,要求学生概括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扫描文末二维码可获取《炖马靴》文本)。作业卡设置了五大区域:审题思路区、情节梳理区、初次答题区、命题人参考答案区、教师评价区;并明确目标与要求如下:

(1)作业目标:养成情节梳理习惯,掌握依托情节概括人物形象的解题思路。

(2)作业要求:标段,用特定符号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句子进行圈点勾画,画出情节和形象特点对应鱼骨图,表述规范。

2.提升策略还要依托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生能够规范作答基础题型之后,教师还应考虑通过题型的变化和升级来实现策略螺旋上升的目标。如这篇文本的例题可改变题型如下:

(1)有人说,本文体现了战争枪口下的善良与温情,请从文中“父亲”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说明:将人物形象分析与主旨理解进行对接训练)

(2)本文作者迟子建认为,文学作品应从不同角度拾取我们不该遗忘的事物,让灵魂有所归依。结合文中“父亲”的形象谈谈作者所说的“不该遗忘的事物”是什么。(说明:将人物形象分析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对接训练)

四、对比数据,成长可视

标准统一是数据对比的前提。教师应及时将同一类题型相同难度的数据变化予以对比呈现。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扩充,教师还可利用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制作柱状图、曲线图等,以便直观地呈现学生解题能力的变化。“成长直观图”兼顾集体与个体,可以呈现共性问题和规律,同时,也为教师指导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依据。

笔者将巩固作业卡的数据与《露脸》的起始数据进行比较,获得全班学生得分情况的变化(见下表),同时还可以比较学生个人得分情况,以实现个人成长的可视化。

数据维度问题1提升前人数提升后人数数据维度问题2提升前人数提升后人数答题规范答题精准度概括缺漏110没有分点10分点不用圈号30卷面书写差133概括措辞不精确192分析概括脱离原文192卷面痕迹原文无标段痕迹60全文无圈点勾画40原文无情节梳理痕迹150题干上没有圈点痕迹110审题思路无痕迹80审题思路痕迹质量差71

对比数据显示:学生的答题规范程度和精准度都有大幅度提升,益于答题的卷面痕迹也得到落实。全班平均分达到4.13分。而由对比数据生成的个人成长可视图,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有数据参与的课堂,可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数据分析,又可以让学生的成长路径变得“可视”,并从这个过程中找到信心,积极调整复习策略,最终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要求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监控和学习管理,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五、思考

教师在精准教学目标观照下进行大数据分析时,数据集合容量和分析的精细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分析的精准度。所以,教师应当尽最大可能收集数据,从复杂数据中去寻找精准教学的点位。

然而,数据收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可采用的方法是分阶段、分层次收集数据,然后将大数据分析的结论运用于课堂精准教学。当然,为突破数据收集的困境,教师也可将部分主观题转化为客观题,利用“问卷星”或阅卷系统等平台快速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此外,笔者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数据收集工具被开发使用,从而更好地为精准教学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卷面痕迹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挑战答题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生命痕迹
考试分
卷面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