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4-07李会芳刘干辉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定量肿块恶性

李会芳,刘干辉(通讯作者)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影像诊断科 广东 韶关 512000)

乳腺非肿块样强化是指患者乳腺患病部位不具备肿块样的病变特征,病变占位并不十分明显,但病变病灶部位并无明显边界[1]。该种疾病患病隐匿,影像学特征少,因此给患者的疾病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病变部位,并观察病灶周围的相关血流动力学,相较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3]。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其良恶性病变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旨在分析其在患者疾病类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接收治疗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恶性病变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5 例,年龄32 ~56 岁,平均(42.3±1.2)岁;对照组45 例,年龄33 ~为58 岁,平均(42.5±1.4)岁;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为乳腺非肿块样强化恶性病变,对照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方式确诊为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性病变;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检查,检查方式为:采用三维T1WI-FS 进行快速小角度扰相梯度回波,矩阵设置为320×320,层厚为2 m m,层间距为0.4 m m,F O V 设置为340 m m,激励次数1,翻转角度分别设置为5、10、15,总扫描时相为30 期,扫描时相时间为5 分钟,第一时相结束时需注射造影剂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分析在MR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检查方式下两种不同病变类型患者的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并分析不同病变模式下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K 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 P S 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

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K t r a n s、K e p 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V e 定量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对比( ± s)

表1 两组患者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对比( ± s)

组别 例数 Ktrans (/min) Kep(/min) Ve观察组 45 0.07±0.01 0.45±0.03 0.17±0.03对照组 45 0.12±0.02 0.75±0.02 0.16±0.03 t 15.000 55.815 1.581 P 0.001 0.001 0.117

2.2 分析良性病变中患者的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

数据表明,在良性病变中,乳腺炎症患者的患者Ktrans 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V e、K e p 定量参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所示。

表2 良性病变中患者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分析( ± s)

表2 良性病变中患者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分析( ± s)

组别 例数 Ktrans(/min) Kep(/min) Ve乳腺增生 20 0.05±0.02 0.46±0.02 0.17±0.04乳腺炎症 25 0.15±0.01 0.47±0.03 0.16±0.03 t 21.858 1.279 0.958 P 0.001 0.207 0.343

2.3 分析恶性病变中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

数据表明,在恶性病变中,导管原位癌患者K t r a n s、K e p 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V e 定量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3 所示。

表3 恶性病变中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对比( ± s)

表3 恶性病变中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对比( ± s)

组别 例数 Ktrans(/min) Kep(/min) Ve导管原位癌 20 0.07±0.02 0.64±0.02 0.14±0.03浸润性导管癌 25 0.14±0.01 0.86±0.03 0.15±0.02 t 15.300 28.141 1.337 P 0.001 0.001 0.118

3 讨论

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不易诊断,其在超声、核磁共振等的诊断中敏感度较低,诊断准确临床不高[4]。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该类患者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5]。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检验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能够对患者体内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在该种检验方式下,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病变部位周围的具体情况,并能够利用磁共振对患者病灶部位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6]。在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检查中,正常乳腺组织的血流较小,而在患者出现恶性病变时可明显观察到病变部位血管明显增多,血流丰富,利用M R I 动态增强检查可明显观察到患者的血管结构紊乱,血管管径变大,同时血管内皮呈不完整现象[7]。有关文献研究表明,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患者的Ktrans、Kep、Ve 定量参数变化进行分析也可帮助诊断患者疾病类型,同时也可对患者的病理类型进行确诊[8]。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其良恶性病变情况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Ktrans、Kep 明显更低(P<0.05),而V e 定量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采用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检查可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而良性病变中,乳腺炎症患者的患者Ktrans 明显更低(P<0.05),而V e、K e p 定量参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恶性病变中,导管原位癌患者Ktrans、Kep 明显更低(P<0.05),而V e 定量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由上述两项检查结果可见,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应用不仅可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同时也可对患者良恶性病变的具体病理类型进行确诊,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措施更贴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综上所述,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患者的良恶性病变诊断中采用M R I 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并可通过检测结果判断患者疾病类型,将更有利于对患者开展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定量肿块恶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