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肝癌患者采用TACE 结合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治疗对病情的改善效果

2021-04-07郑楚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射频

郑楚楚

(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汕头 515144)

肝癌随着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是临床肿瘤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1]。肝癌早期,患者无特异性表现症状,但在MRI 检查中能够发现患者单个癌结节或两个癌结节直径总和不超过3 cm,即小肝癌,若未能及时开展治疗,疾病发展至后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3]。TACE 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阻断肿瘤供血血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仍需要辅以化疗药物继续接受治疗,整体疗效不佳。有研究[4]表示,采用序贯TACE+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对于治疗直径在5 cm 以下患者安全可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小肝癌患者采用TACE 结合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治疗对病情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48 例。根据奇偶分配原则,分为24 例治疗A 组和24例治疗B 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对比[( ± s)/[n(%)]

表1 基本资料对比[( ± s)/[n(%)]

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男女治疗A 组 24 15 9 52.17±3.22治疗B 组 24 16 8 52.19±3.26 χ2/t 0.380 0.380 0.021 P 0.538 0.538 0.983组别 n 病灶直径(cm) 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 级 B 级治疗A 组 24 1.71±0.64 20 4治疗B 组 24 1.79±0.66 19 5

表1(续)

1.2 方法

治疗A 组接受TACE 治疗方法,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血管走行,计算消融范围,使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入血管鞘,利用肝动脉造影确定肿瘤位置、大小、部位以及组织周围血供等情况,经导管依次注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确定用药剂量,同时栓塞剂的载体是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后注入,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辅助栓塞血管[5]。

治疗B 组接受TACE+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后,TACE 治疗方法同治疗A 组一致,治疗结束后1 个月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射频消融设备由山东远宏医疗器械有关公司提供,16 层螺旋CT 仪器由美国GE 公司提供,治疗前30 min,静脉注射巴曲亭(国药准字H20051840)、50 mg 哌替啶(注册证号 H20160625),根据说明书要求设置射频消融设备,行CT 扫描确认穿刺点及进针方向,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取平卧位,连接进出水管,进针后,CT 明确到位,选择阻抗模式进行消融,12 min 后拔针进行针道消融,缓慢退针,治疗后15 ~30 d 进行复查,如果发现残余病灶要及时进行消融,手术完成后需要加强维持电解质平衡、护肝、抗感染等处理[6]。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包括肝功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酸)和肿瘤体积。(2)记录治疗后3 个月和6 个月病灶坏死率情况以及复发例数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

从表1 的结果来看,治疗前患者的肝功能和肿瘤体积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和肿瘤体积相比有明显改善,但治疗B 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 ± s)

表2 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 ± s)

组别 n 治疗前总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酸(IU/L)肿瘤体积(cm3)治疗A 组 24 20.17±1.22 31.27±3.41 1.29±0.21治疗B 组 24 20.21±1.26 31.29±3.44 1.28±0.24 t 0.112 0.020 0.154 P 0.912 0.984 0.879组别 n 治疗后总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酸(IU/L)肿瘤体积(cm3)治疗A 组 24 17.57±0.94 29.34±3.22 0.49±0.05治疗B 组 24 16.24±0.51 27.16±3.07 0.22±0.01 t 6.093 2.401 25.941 P 0.000 0.021 0.000

2.2 两组治疗方法对病灶坏死率和复发率的影响

治疗后3 个月和治疗后6 个月病灶坏死率相比,治疗B 组较高41.67%和87.50%,且治疗B 组的复发率较低29.1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方法对病灶坏死率和复发率的影响[n(%)]

3 讨论

临床对于小肝癌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射频消融、靶向治疗等,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大部分小肝癌患者年纪较大,合并慢性疾病多,肝功能储备差,行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寻求另外一种治疗方法[7]。

T A C E 在肝癌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价值,能够帮助患者获得较为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不足,这主要是因为肝癌周围肿瘤微血管的存在以及静脉参与供血的问题,会导致病灶坏死率较低,容易出现复发情况,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8]。本次研究中治疗B 组在TACE 治疗1 个月后的基础上实施C 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治疗,研究结果表示,经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和肿瘤体积相比有明显改善,且病灶坏死率高,复发率低(P<0.05)。射频消融术是针对放化疗效果不理想或患者不愿意接受化疗的另一微创性技术,将射频针插入肿瘤组织内,病灶温度升高,发挥热疗作用,对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内蛋白质破坏,进而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有助于控制病情恶化,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9]。在TACE 手术后接受该治疗方法,肿瘤血供会得到有效阻断,此时进行治疗血液循环不会对电极热量产生抵消效果,反而能够增加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另外碘油在肿瘤内沉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时,其具有引导作用,能够让射频消融范围更加具体、明确;此外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肿瘤穿刺出血、针道转移等不良情况,联合进行治疗,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能够防止癌细胞扩散,增加组织凝固坏死面积,病灶快速坏死,能够控制复发效果,治疗效果彻底,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具有积极意义[10]。

综上所述,在TACE 的基础上应用CT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治疗小肝癌,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确切,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射频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