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对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分析

2021-04-07吴小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准确性心电图动态

吴小华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新城医院超声科 甘肃 酒泉 735000)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该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常规心电图来实现,但有的患者心律失常的症状并不明显,也不会出现较为特殊的临床表现,所以整体来说该方式的检出率并不高,也因此会导致部分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1]。即便有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但因为时间比较短暂,所以在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便很难被捕捉到,患者的病情也会因此而被掩盖。而应用动态心电图(DCG)则可以有效弥补上述不足,在患者经过长时间(24 h)对心电图形的记录后,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时其相应心电图的有关变化,医师也根据这一结果来判断出患者出现这一症状究竟跟病理性心律失常有无关联[2]。此外,用动态心电图还有一大优势,就是能够不受静息状态的影响。将心脏彩超应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可以实现对左心房内径的准确评估,这也可以为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提供一定依据[3]。本次为分析在诊断心律失常患者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准确度如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300 例,其中男185 例,女115 例,年龄40 ~70 岁,平均(57.9±8.7)岁。本次入选的患者均经诊断确诊患有心律失常,而且事先有排除并发重度内科疾病、心肺功能障碍等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有障碍的患者也均已经排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300 例患者在入院后逐一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DCG 以及心脏彩超的检查,设备分别选择理邦SE-12Express 型心电图检测仪、飞利浦EPIQ5、EPIQ7 心脏彩超。首先是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先让患者保持仰卧位,让全身保持放松状态,保持呼吸平稳,然后进行肢体导联还有单极胸导联等操作,将心电图及时描记下来,为做好心电记录,将纸速调节到25mm/s,在整个检查过程里务必要保证ECG的基线维持在稳定状态,图像保持绝对的清晰,以防任何外界干扰情况;其次就是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12 导联心电图,将患者24h 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均做好相关记录与分析,同时及时监测患者心肌电生理状况,应用专业软件对记录结果展开分析;最后就是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将探头频率调节到2.5MHz,经胸来对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内径等一一展开测定。

1.3 观察指标

统计出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二者结合时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同时还要统计这三个时间段中的不同发作类型心律失常上的检测准确性,注意做好及时记录,方便后期予以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对比

将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合起来检测后的心律失常准确率明显要高于单纯应用一种方式诊断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的比较[n(%)]

表1(续)

2.2 不同发作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对比

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联合诊断方式在诊断频发性、偶发性心律失常上的准确性要显著高于单纯应用DCG 或心脏彩超检查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发作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的比较[n(%)]

3 讨论

心律失常的好发群体多见于老年群体中,而且该病的诱因十分之多,像是电解质、酸碱失衡或者药物中毒等都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4]。尤其是从近几年的临床数据来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所以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都因此受到不良影响[5]。针对临床如何在早期就诊断出该病成为目前一大热点所在,而且只有早发现,才能尽早制定出有关治疗方案。

传统诊断心律失常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首先费用比较低廉,其次就是无创,而且该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6]。通过无创记录机体心脏的电活动,就可以实现重复检查,而且操作起来极为简单,所以检查费用并不高,因此患者及家属都比较能接受该检查方式,也不会背负较重的经济负担[7]。但该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在记录心肌电生理学动态时候的时间比较短,这既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检出率不高且不准确。相比之下,动态心电图则可以很好弥补这一缺点,通过DCG 检查能够较长时间的记录下心电图改变情况,甚至能够连续24h 将心电活动过程准确记录下来,最后对有关结果进行相关分析[8]。除了上述优势以外,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还可以提供心肌24 g 变化向量,在分析这一动态心电图以后,就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具体情况,甚至还能够深入判断患者心律失常的有关致病原因[9]。在刁小梅等[10]的研究结果中,通过心脏彩超的检查,还可以反映出患者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和有效射血量等方面。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将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合起来检查心律失常的话,能够更高准确度地检测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以及不同发作类型的心律失常情况,而且这种结合起来的诊断方式明显要比单纯应用D C G 或者单纯应用心脏彩超检查后的结果准确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在诊断心律失常时,将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合起来检查的效果会更好,在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后,更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所以就能在早期诊断出心律失常患者,从而尽快为其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患者24 h 动态演变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而且心肌电生理学改变也能明确反映出来,这就为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客观依据。再联合心脏彩超检查的话,便可以实现有效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将心脏的各个腔室大小或者是是否发生结构改变等情况准确呈现出来。

综上可见,将动态心电图检查联合心脏彩超的检查方式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可以提高其诊断上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提高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鉴别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后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临床意义,所以该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准确性心电图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思考心电图之176》
动态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