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atlab/Simulink虚拟仿真的通信系统建模的研究与探索

2021-04-07朱明慧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模拟信号误码率编码

朱明慧,方 淼

(安徽大学 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通信原理是高校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推导繁琐,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1]。实验教学作为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通信原理实验是利用实验箱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

实验方式单一。由于以实验箱为主体,内部模块参数已经固化设定好,学生只需要机械地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连线,在指定的测试点借助示波器就可以观察实验波形。只要实验箱完好和连线正确,学生在不清楚实验原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理想的波形结果。

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常规的通信原理实验一般包括模拟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数字调制与解调等几个典型的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整个通信过程的系统化理解。

实验设备维护成本高。由于导线和实验箱等耗材设备容易损坏,加上学生的错误操作,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资金,定期对实验台进行维护和替换。

由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能够引入软件仿真技术对复杂通信系统进行建模[3],利用集成仿真环境和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在PC机上实现可视化的系统虚拟仿真、可以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4]。这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模式,弥补了实验箱验证性实验教学的不足,能够有效解决实验方式机械、实验设备维护困难和实验内容不系统等问题,其优势在于利用率高,易维护,便于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能够提供动态系统的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模块库中拥有丰富的模块组,还可以把有特定功能的代码转换成模块,多个模块之间可以组织成一个子系统,因此具有内在的模块化设计功能,可以满足用户设计出各种需要的系统。为了在仿真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结果,Simulink提供了专门用于显示输出信号的模块,比如示波器和频谱仪。另外,考虑到用户在仿真结束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Simulink的存储模块可以把仿真结果以波形、数据等形式保存到Matlab工作空间中。基于Matlab的上述功能,在Simulink环境下完全可以实现在硬件设备上要完成的实验内容,通过可视化的各种GUI控件,建立直观的动态系统模型,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功能丰富、操作便捷的虚拟仿真环境。

1 Matlab软件及虚拟仿真建模

Matlab具有强大的数值运算能力、方便实用的绘图功能,以及语言的高度集成性和可视化建模仿真等功能,使得它在众多学科领域成为应用开发的基本工具和首选平台[5]。Matlab下的Simulink仿真环境可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采用图形化和模块化的建模方式,模型结构直观,提供专门的输出显示模块和存储模块,便于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学生在掌握好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在本平台上搭建系统模型,调整设计参数,观察实验结果和分析系统性能等。

基于Matlab/Simulink对通信系统进行虚拟仿真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6]:

构建模型。根据通信系统原理,确定各功能模块及相互关系。

构建仿真系统。依据构建的数学模型,把所需要的单元功能模块从simulink通信模型库中调出,将其拖入到建立的模型窗口,连接各功能模块,组建要仿真的通信系统模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封装相应模块,比如PCM编/解码模块,方便后期传输系统的模块调用。

设置参数。系统仿真参数有仿真时间、仿真步长和采样频率等,显示模块如示波器的扫描参数,以及功能模块参数如正弦波的幅度、频率和初相位,都需要根据具体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调整设置。

分析仿真数据和波形。为了观测仿真系统的运行情况,在系统的关键位置中接入显示模块,观察输出信号波形图,并可以调整参数和分析结果。

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差错可控和保密性好等优点,是当今通信的发展方向。正是由于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和变换,数字通信系统才具备这些优点。但实际生活中,如语音信号等大部分信号为模拟信号,所以要实现模拟信号在数字系统中的传输,需要发送端进行模数转换(A/D转换),接收端进行数模转换(D/A转换)。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从而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

2 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建模与仿真

2.1 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以模拟信号为调制信号,以二进制脉冲序列为周期性载波。由于通过调制改变脉冲序列中的码元的取值,正好对应于PCM的编码过程,所以PCM又称为脉冲编码调制[7]。

模拟信号通过PCM通信系统实现数字传输如图1所示。首先,对通信中的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得到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再通过量化器来对幅度进行离散化处理,再编码实现有限位二进制码组表示有限个量化电平输出,这时信号便可用数字通信方式传输。数字信号经信道传输叠加噪声传送到接收端,通过译码器还原出抽样值,再经低通滤波器恢复出模拟信号[8-9]。

图1 PCM通信系统方框图

2.2 PCM编码器

根据PCM编码原理,构造如图2所示的编码仿真模型对单个抽样值进行编码。限幅器Saturation范围设为[-1,1],将输入信号幅度值限制在PCM编码的归一化范围内。PCM编码输出的最高位-极性位通过Relay模块来获得,其判决门限设置为0。利用Abs模块对抽样值取绝对值后,进行13折线或15折线近似压缩,压缩类型由模块输入参数来决定。可用查表模块Look-up table实现非线性压缩,这里采用国际标准A律13折线近似压缩,查表模块输入参数breakpoints设置为[0,1/128,1/64,1/32,1/16,1/8,1/4,1/2,1],输出数组Table data 设置为[0∶1/8∶1]。为了便于对归一化的抽样值进行量化,用gain增益模块将样值放大128倍转换成整数幅度电平输出,再用间距为1的Quantizer进行量化。利用转换模块将整数量化电平编码为7位二进制比特数据,作为PCM编码的低7位。这里的抽样值是1260/4096,仿真结果是11100011,与理论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图2 PCM编码器

2.3 PCM译码器

PCM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因此根据编码器仿真模型构造出如图3所示的译码器模型。PCM译码器中通过Demux模块分离出8位并行数据中的低7位数据和极性位,极性位的判定用Relay模块来实现。由低7位二进制码组恢复成原抽样值,需要经过一系列变换和处理,第一步通过转换模块将低7位比特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整数数值,然后通过增益模块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查表模块达到扩张目的,最后与双极性的极性码相乘得出原抽样值。各模块的参数设置跟编码器相反。

图3 PCM译码器

2.4 PCM串行传输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针对某一模拟信号,先对该信号进行抽样,然后对抽样值进行PCM编码,编码后的数字信号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因此该系统称为PCM串行传输系统。数字信号通过传输信道到达接收端,在接收端首先要进行串并转换,后进行PCM解码,并输出结果。系统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PCM串行传输系统

图4中信号发生器产生振幅为1、频率为100 Hz的正弦波作为信源。采样使用Zero-Order Hold(零阶保持器)模块,采样时间设置为125 μs。利用Frame Conversation模块把PCM编码器产生的数据转换为帧存储格式,通过大小设置为1的Buffer模块进行串行化输出。由于每个抽样值对应8位码组,因此串行数据经过信道后,用大小设置为8的Buffer模块,来实现PCM码的串并转换。最后通过Reshape模块把8位码组转换成一维数组后送给PCM译码器,由译码器完成抽样值的恢复。

为了观察PCM传输受信道误码的影响,将信道错误比特率设置为0.01,最后得出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对应于信道产生误码的位置,解码恢复信号在相应的位置出现了干扰脉冲,而在没有添加误码的情况下,接收端能够正确恢复出正弦信号。

图5 基于正弦信号的PCM系统的仿真结果

2.5 在PCM传输系统中的音质测试

使用Simulink中DSP模块库的音频输入输出模块来测试PCM串行传输系统解码音质的好坏,测试模型如图6所示。可以录制一段语音,保存为一个Wav文件,模型中用From Audio Device模块来读取语音文件,Gain模块可用于调整输入声音信号的幅度。利用上面的编码模块,对语音信号进行PCM编码,经过BSC信道和PCM解码模块,恢复的语音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

图6 PCM传输系统的音质测试模型

将BCS信道的误码率由大到小分别设置10-1、10-2、10-3、10-4四组数据,通过仿真可听到在四种不同误码率下传输的PCM解码恢复的语音信号。仿真结果证明误码率设置为10-1时,扬声器的播放音频的音质很差,噪声干扰很大;误码率设置为10-2时,扬声器的播放音频的音质有所提高,可分清音质,但仍存在明显噪声;误码率设置为10-3时,扬声器的播放音频的音质有较大改善;误码率设置为10-4时,扬声器的播放音频的音质噪声几乎没有了。由此可见,满足在PCM电话系统中对语音解码通常要求误码率在10-3和10-4以下。不过对误码率要求更严格的通信系统,比如数据通信,可以采用差错控制技术来进一步降低传输误码率。

2.6 PCM在数字调制系统中的应用

将PCM编解码模块应用到数字带通传输系统中,采用BPSK调制技术,完成信号的传送和恢复,其仿真模型如图7所示。信号源是以8000 Hz为采样频率的语音信号,通过PCM编码模块转换成二进制比特数据,将数据流送入到BPSK调制器中进行相位调制。调制器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字调制模块,也可以根据系统要求自行设计合适的调制模块。已调信号经过高斯信道进入到解调器中,解调器输出数字比特流,由PCM解码模块实现语音信号的恢复,信源输入信号和接收端恢复信号波形如图8所示。在经过信道传输过程中,即使叠加了高斯白噪声,误码率才达到0.00225,误码计算模块统计出的误码如图9所示,可见设计的该仿真系统不仅能够将语音信号较好地还原出来, 误码率也能够满足语音电话系统的要求。

图7 基于PCM的BPSK调制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图8 输入语音信号和输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对比图

图9 误码统计结果

3 结论

通过对脉冲编码调制系统的仿真实现和应用研究,可以利用Matlab/Simulink集中环境,在通信原理实验课程中构建虚拟仿真实验通信系统,使得复杂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得以计算机软件来模拟实现,避免了实验箱等硬件设备的技术更新和维护困难。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可以方便直观地观察信号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搭建虚拟仿真模型,以及灵活调整参数来得到理想仿真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弥补了传统硬件实验的不足,对通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模拟信号误码率编码
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控制模拟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面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计算方法
生活中的编码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一种基于ADG426多路模拟开关的模拟信号输入接口设计
Genome and healthcare
失效网络中节点可通信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D—BLAST基带系统的FPGA实现研究
线性调频扩频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PCIe总线的专用高速信号采集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