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07毛雅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管腔螺旋造影

毛雅琪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CT 室 江苏 盐城 224000)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发于老年群体,该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变异性心绞痛发病率高,且具有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有效诊断冠心病的具体表现,且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的现象,对冠心病诊断的检测方法有较高的要求[1]。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然其具有有创性、费用高、操作复杂等诸多缺点,在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临床上开始逐渐应用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进行检查和诊断,本研究即讨论其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 例,女性27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5.32±10.17)岁,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中合并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有12 例,糖尿病的患者有19 例,心绞痛的患者有17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的流程、目的及注意事项均已全部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该研究也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这10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首先接受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空腹进行碘过敏检查,心率保持在60 ~70 次/min,仪器使用西门子炫速双源CT(型号:Somatom Defi)64 排128 层高端螺旋CT,患者行仰卧位,造影剂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35,规格:100ml:35g)。扫描参数设置:扫描视野210mm,管电压100kV,管电流828mAs,层间距0.67mm。采用心电门控扫描,将多图像感兴趣区置于患者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的开口层面,获得时间——密度曲线。用高压注射液以5ml/s 的速度经肘静脉团注射碘海醇,增强扫描,扫描范围气管隆突下1cm 至膈下。扫描后获得纯血管影像。

然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该检查在CT 检查后1个月内进行,经大腿股动脉经导管插入至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获得血管成像,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用直径法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1)记录CT 组检查出的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病变数量,并记录个病变血管上的斑块(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数量。(2)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的阳性和阴性病例数,对比CT 组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3)计算CT 组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4)冠脉狭窄程度分类标准:正常无狭窄;轻度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1%~75%;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闭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00%。冠脉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近心端正常血管内径-狭窄部位的血管直径)/狭窄部位近心端正常血管内径×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血管及斑块数量(支)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经由64 排螺旋CT 检查发现斑块病变血管125 支,其中左前降支血管的病变最多为41.6%(52/125),血管斑块中出现最多的是钙化斑块60 支,占48%,见表1。

2.2 CT 组阳性检出率

CT 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8.33%(53/60),阴性检出率为11.67%(7/60),见表2。

表2 CT 组阳性检出率

2.3 CT 组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根据表格2 得出的数据,计算得到CT 组的准确度为95%((51+6)/60),灵敏度为96.23%(51/53),特异度为85.71%(6/7)。

2.4 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对比

对比60 例患者的125 支病变冠状动脉的阳性检出率,C T 组轻度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阳性检出率两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对比[n(%)]

3 讨论

医学影像学的进步对于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的提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近年来心肌核素、超声技术、多排螺旋CT 及心脏核磁等无创检查的应用,在血管影像学领域不断扩展,诊断的技术也愈加趋于微创或无创[3]。冠心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该病主要由于患者体内脂质的代谢异常,动脉内膜沉着的脂质形成类似粥样堆积物,从而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且随着疾病的加重,冠状动脉血管内斑块增多,致使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狭窄,进而引发心脏缺血的症状[4]。然而由于冠心病的程度各有轻重,许多检查方式无法有效诊断,导致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然该检查方式是有创性的,对于老年人而言检查之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且该检查的价格高昂,并不利于推广。基于此,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给诊断冠心病提供了很好的检查手段,如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该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无创、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且时间与空间的分辨率较高,能够为诊断冠心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5]。

临床确诊冠心病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冠脉的狭窄程度,根据血管管腔的收缩面积可分为4 类,第1 类是血管管腔收缩面积在1 ~25%之间,第2 类是血管管腔收缩面积在26%~49%之间,第3 类是血管管腔收缩面积在50 ~75%之间,第4 类是血管管腔收缩面积在76%及以上,当经由检查判断有1 支数量及以上的冠状动脉达到第3 类即可确诊为冠心病。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能够有效检查冠脉及斑块性质,畸形情况,对冠脉血管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进行评价。64 排螺旋C T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扫描速度极快,能够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完成疾病数据的采集且不受心率变化的影响,利用心电门控技术排除了成像时的运动伪影状况,同时避免重复扫描。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64 排螺旋C T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检查患者病变血管及斑块属性,该方法也具有较高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同时对于轻度狭窄的病变血管的检出率甚至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综上所述,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诊断老年冠心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管腔螺旋造影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奇妙的螺旋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