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及灵敏性分析

2021-04-07刘婷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肌瘤彩色多普勒

刘婷婷

(张店区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山东 淄博 2550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良性肿瘤疾病,其在30 岁以上的育龄期妇女生殖器官中发病率较高,其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等相关因素引发疾病[1]。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子宫肌瘤患病率明显升高,该病对女性患者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生命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单通过临床症状表现及妇科常规检查对患者疾病难以作出有效诊断。超声检查技术是临床辅助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可有效明确肿瘤大小、形状、数目、位置等[2]。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60 例、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进行经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诊断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我院6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诊断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30,肌瘤数88 个)与研究组(n=30,肌瘤数90 个)。对照组年龄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58 岁,30 岁,测验均值为(46.65±5.22)岁;病程最长值、最短值分别为4 年,3 个月,测验均值为(2.72±0.32)年;肌瘤直径长度最长值、最短值分别为13.6cm、0.6cm,测验均值为(6.62±1.93)cm;其中,单发子宫肌瘤总计18 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总计12 例;研究组年龄33 ~59 岁,均值(46.42±5.32)岁;病程3个月~4年,均值(2.81±0.39)岁;肌瘤直径长度最长值、最短值分别为13.8cm、0.8cm,测验均值为(6.68±1.98)cm;其中,单发子宫肌瘤总计19 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总计11 例;两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院治疗前无严重感染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者;②无严重性精神疾病者;③临床病理资料保留完整;④知悉试验内容并对同意书进行签署;⑤经由医院伦理协会核准通过。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性疾病或其它基础性疾病者;②患有全身感染疾病者;③近期接受过激素药物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纳入病患均予施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型号GE-Voluson-S8),需提前叮嘱患者诊断前保持膀胱处于充盈状态,证明患者的膀胱收缩以及膨胀能力,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探头频率参数按照3.5 MHz 进行设定。嘱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取耦合剂在患者腹壁区域进行均匀涂抹,通过仪器探头全面扫描患者耻骨联合部位,详细观察子宫肌瘤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及内膜线位置等。

研究组纳入病患均予施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需提前叮嘱患者诊断前充分排空膀胱,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探头频率参数按照5 ~9 MHz 进行设定。嘱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仰卧,将患者臀部适当垫高,并取耦合剂在探头表面进行均匀涂抹,将避孕套于阴道探头表面覆盖。待探头进入患者阴道后全方位扫查盆腔,全面观察患者子宫内部大小、边缘及内膜线位置、附件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不同超声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以及子宫肌瘤检出情况,并统计分析其特异度、灵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检查率对比

对照组88 个肌瘤中,黏膜下肌瘤检出11 个,浆膜下肌瘤检出12 个,阔韧带肌瘤检出11 个,肌壁间肌瘤检出34 例,总有效检出率为77.27%;研究组90 个肌瘤中,黏膜下肌瘤检出14 个,浆膜下肌瘤检出17 个,阔韧带肌瘤检出12 个,肌壁间肌瘤检出43 例,总有效检出率为95.56%;研究组子宫肌瘤有效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对比具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子宫肌瘤检查率对比[n(%)]

2.2 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对比

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93.33%、86.67%、90.00%与对照组70.00%、63.33%、63.33%相比明显更高,对比具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对比[n(%)]

3 讨论

子宫肌瘤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女性生殖器,临床发病率较高。子宫平滑肌细胞通过增生促使子宫肌瘤形成,纤维结缔组织为某些子宫肌瘤提供支撑。基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根据生长部位可将子宫肌瘤划分为黏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肌壁间肌瘤等多种肌瘤类型。由于患者肌瘤类型较多,其临床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排便排尿困难、经期变短、月经异常、下腹包块、脓血性白带等不良症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子宫肌瘤患病数量持续上升[3]。早期诊断鉴别子宫病变,对疾病确诊和临床针对性治疗子宫肌瘤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通常采用超声检查技术进行诊断,具有可重复使用、创伤小、疼痛轻等应用优势,在妇科疾病检查中取得了广泛应用。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患者的子宫增大、肌瘤分布部位、数量、均匀情况以及液化囊变、脏器状态等各方面情况。超声扫查期间,肌瘤节部位一般会呈现弱、强和等回声特点。如是弱回声,则表示细胞间隙小、含有很多弹力纤维,细胞呈现巢状排列特点;如是强回声,则表示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肿瘤细胞排列呈现成束状特点;如等回声,表示后壁肌瘤可能难以清晰显示,肌瘤变性情况下,声学穿透性较强,肌瘤恶变情况下,回声秩序不具备有序特点[4]。因此,超声检查在肌瘤、盆腔肿块或卵巢肿瘤等疾病诊断鉴别中具有显著作用。医务人员通过将超声仪器探头于最佳扫查部位进行聚焦,经腹部超声检查可对患者病变情况及脏器与脏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观察。由于子宫肌瘤局部会隆起,且与周围组织之间界限划分较为明确,而经腹部超声检查主要通过低频率探头进行诊断,对于检查瘢痕、肠气、脂肪等并不适用,同时声像图像质量相对较差[5]。相比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具有以下应用优势:(1)对于患者子宫和卵巢相关动脉的信息可进行清晰显示;(2)可快速获取并直接反映子宫内具体情况,有利于快速准确掌握超声仪产生的频谱;(3)避免患者自身因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且无需充盈膀胱;(4)超声仪器探头顶端活动过程中可对盆腔触痛位置进行明确定位,并清晰观察是否存在盆腔粘连情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不同检查方式的子宫肌瘤有效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为95.56%、77.27%,对比具显著性意义(P<0.05);对不同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进行对比,研究组93.33%、86.67%、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63.33%、63.33%,对比具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相较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更加高效准确的诊断子宫肌瘤,临床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更高。综上所述,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检查相比,经阴道途径在子宫肌瘤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更高,该检查技术具备检查快捷、成像质量高等应用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彩色多普勒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有那样一抹彩色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彩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