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A 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04-07苟代文王国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栓子后处理肺栓塞

苟代文,王国俊,廖 娟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马尔康 624000)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堵塞了人体肺部的主干或者分支所导致的肺部功能障碍。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其死亡率高达20%,尤其是急性肺栓塞,在严重时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患者很有可能短时间内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肺栓塞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逐渐年轻化。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前,首先要对疾病进行诊断,因此提高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率是医务工作人员关注的热点。因此,本文以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并经CTA 确诊为肺栓塞的70 例患者作为为研究对象,针对CTA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并经CTA 确诊为肺栓塞的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 例肺栓塞患者中男性38 例,女性32 例,年龄35 ~75 岁,平均年龄(53.61±3.21)岁,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栓塞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气短、胸痛、上腹疼痛、咳嗽、晕厥等。70 例患者中有5 例患者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有1 例患者长期瘫痪卧床、有3 例患者受过外伤。研究对象我院均为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及患者家属都知晓并同意此次治疗方式,并签字确认。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排除碘剂禁忌症。患者采取仰卧位,采用东软集团(Neuvision128)64 排128 层CT 对进行扫描,患者头部先进行检查,固定额头以及下颌部。扫描范围为肺底至肺尖,扫描参数为110 kV,管电流调剂技术,扫描螺距1.5,准直器宽度16 mm×1.2 mm,球管旋转时间0.6 s,屏住呼吸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以4.0 ~4.5 ml/s 流率在肘前静脉注射320 mgl/ml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注射液70 ml ~80 ml。应用对比剂示踪法在肺动脉主干层面选择区域对CT 进行监测,触发阀值100 HU。

1.2.2 图像后处理 将层厚级层间距调整为5 mm 重建图像,将数据进行收集,并上传至工作站,通过CTA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讲栓子的位置和分布情况显示出来。

1.2.3 图像分析 采用双盲法,由两名专业的并且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肺栓塞的后处理图像以及原始图像进行详细的分析,将肺栓塞的直接正想进行新纪录,包括栓子的大小、数量、位置。记录肺栓塞的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高压、胸水、肺纹理稀疏、管腔狭窄程度以及肺梗塞灶。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CT 影响结果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肺栓塞的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70 例患者CTA 检查结果

70 例患者CTA 检查显示,有62 例患者的图像显示较为清晰,占比为88.57%。检查结果显示435 个栓子,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主干、肺叶及段支气管动脉分别为33 个、61 个、75 个、266 个。70 例患者经过抗凝以及溶栓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未出现死亡情况。

2.2 分析肺栓塞影像学特征

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进行统计并分析,发现肺动脉腔内有明显的充盈缺损现象,肺动脉出现漂浮征、截断征、轨道征等,以此可判断为肺动脉完全阻塞。肺动脉血管壁均有加厚现象,加厚程度不一,同时部分栓子出钙化。对肺栓塞的间接影像学进行分析,发现肺动脉高压、马赛克征、支气管扩张、肺梗死、胸腔积液、右心室栓塞以及右心房内栓塞等症状。

2.3 典型病例

刘再芳,女性,51 岁,发热、腰痛3 天,右肺上叶尖后段肺动脉起始处、右肺下叶肺动脉起始段及各基底段分支、左肺下叶前基底段肺动脉分支内栓子形成。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影像图示例

3 讨论

肺栓塞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肺动脉堵塞或其他分支堵塞造成肺功能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疼痛、昏厥、呼吸困难、惊恐等,如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干预,患者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或者内脏出血等症状[2]。因此,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同时肺栓塞的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常发生医疗纠纷。针对肺栓塞的诊断,目前临床上诊断效果突出的诊断方式为肺血管造影,但肺栓塞大多为急诊发病,在非常紧急的状态下,肺栓塞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的难度极大[3]。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CT 机软硬件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扫描速度更快速,增厚更薄,覆盖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后处理功能也变得更强大[4]。同时,其还具备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的显示段及亚段级肺动脉内栓子,因此能够用以诊断肺栓塞和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其实目前被认为的可替代导管造影的最佳方式[5]。

msct 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多重类型,将这些技术方式进行综合运用,能顾将病变情况准确显示,有研究表明,栓子的检出率与图像后处理方式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目前较为常用的后处理技术主要为容积再现法(VRT)+探针技术、多平面重建法(M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VR 是目前最能够将常规血管造影清晰显示的方法,其可以获得真是的曲面影响和三维影像,有研究报道,先行多方位动画分别于肺窗以及纵膈窗观察将肺内情况显示,还能够对血栓以及继发性心脏、胸膜改变进行明确。CTA 应用于肺栓塞患者的治疗中,需要熟练掌握检查方式,对患者的肺栓塞病变位置、病变类型以及病变程度进行了解。肺栓塞进行CTA 诊断时主要要是通过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这两种图像类型进行诊断和检查。直接征象为偏心性或附壁充盈缺损影、血管内中心型充盈缺损以及动脉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肺动脉高压,中心肺动脉扩张,周围分支纤细,右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相邻肺野内灌注差异,肺内多发类圆形,基底部胸膜增厚,病程较长的患者尖端可出现索条状纤维化。肺动脉血管壁均有加厚现象,加厚程度不一,同时部分栓子出钙化。对肺栓塞的间接影像学进行分析,发现肺动脉高压、马赛克征、支气管扩张、肺梗死、胸腔积液、右心室栓塞以及右心房内栓塞等症状。表明CTA 能够全面显示肺动脉血管系统的血管走向以及病变情况,通过立体显示的方式,可以为医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患者的肺动脉分支中的栓子状况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提升肺栓塞的临床诊断率。

综上所述,将CTA 应用于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中,操作方式简单,检查速度快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患者在检查中不会受到任何创伤,能够为患者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参照依据。

猜你喜欢

栓子后处理肺栓塞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留守儿童栓子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蓝狐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栓子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