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4-07陈烨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准确性支原体影像学

陈烨昕

(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山东 日照 27680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科临床高发呼吸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秋冬季节,患儿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 ~12 岁[1]。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发的肺炎疾病,患儿会表现出喉咙肿痛、体温上升、头痛、干咳、头晕等多种临床症状,患儿生活质量会因此明显降低,生命安全也会因此受到极大威胁[2]。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具有典型症状表现,隐匿性较高,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误诊情况,并由此会对患儿的治疗造成延误。因此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中,可靠的诊断方式极为重要。本次研究选取了2019 年4 月—2020 年6 月于我院就诊的67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目的为探究分析CT 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9 年4 月—2020 年6 月,67 例入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均于我院就诊治疗。纳入患儿标准均参照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进行,排除家属不配合研究患儿,排除临床资料缺失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比分析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检查结果。所有患儿男女比例为34/33;年龄2 ~12 岁,平均(7.42±3.18)岁,病程3 ~10 天,平均病程(6.28±2.37)天。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

X 线诊断流程:诊断仪器为多功能诊断X 射线检测仪,诊断体位为病侧卧位或病侧立位,拍摄时需引导患儿病侧靠近进行,拍摄检查部位依次包括患儿胸廓、纵膈、胸膜等多个部位,在拍摄结束后由两位资深影像科医师负责对检查图像进行观察诊断,所有诊断结果均需详细记录在案。

CT 诊断流程:诊断仪器为CT 扫描仪,电流扫描参数为160 mA,电压扫描参数为120 kV,层厚扫描参数为5 mm,螺距扫描参数为1.2 mm,层间距扫描参数为5 mm,扫描时间参数为1.0 s,诊断扫描囊括范围由患儿肺尖至患儿横膈,将其整个肺部器官包含在内,主要对患儿病灶组织大小、形态、分布情况、所处位置等多方面病情信息进行探查,扫描图像由两位资深影像科医师负责对检查图像进行观察诊断,所有诊断结果均需详细记录在案。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CT 诊断以及X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的检出情况。统计分析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情况,影像学特征包括磨玻璃样影、肺部纹理增多、斑点状影、大面积斑块状影以及条索状影。统计分析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的检出情况

经临床综合诊断最终得出67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中共有57 例患儿确诊;CT 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 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的检出情况[n(%)]

2.2 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情况

CT 诊断在磨玻璃样影、肺部纹理增多、斑点状影、大面积斑块状影以及条索状影方面的诊断检出率均高于X 线诊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情况[n(%)]

2.3 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

CT 诊断与X 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特异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均高于X 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 诊断以及X 线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n(%)]

3 讨论

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情进展过程中,由于患儿各方面系统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无法有效对肺部感染病变情况进行抵抗,故而容易恶化出现严重感染病情症状,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极易导致患儿死亡[3]。因此为有效避免患儿病情恶化,需要在患儿病情早期予以有效控制,而在早期病情控制的过程中,可靠的诊断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最为广泛应用的诊断方式主要为X 线诊断以及CT 诊断。X 线诊断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易、价格低廉、诊断迅速,在患儿早期病情的诊断中,其扫描图像多以肺部纹理增多、网状阴影为主,在患儿病情后期则主要可见片状模糊影或均匀斑点状影,图像质量较差,无法给出足够清晰的成像,由此也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诊断准确性较低[4]。此外X 线诊断还会对患儿造成较大辐射伤害,诊断安全性较低,不易被患儿家属接受[5]。CT 诊断与X 线诊断相比,该诊断方式能够给出质量更高的诊断图像,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患儿病灶组织及其周边病变状况,可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诊疗数据,方便临床医师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以有效提高治疗精度,进而得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6]。同时CT 诊断对患儿造成的辐射伤害也要弱于X 线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经临床综合诊断最终得出67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中共有57 例患儿确诊;CT 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CT 诊断在磨玻璃样影、肺部纹理增多、斑点状影、大面积斑块状影以及条索状影方面的诊断检出率均高于X 线诊断,CT 诊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均高于X 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 诊断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上的诊断应用价值明显高于X 线诊断,CT 诊断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儿不同影像学特征进行检出,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病情信息。

综上所述,CT 诊断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 线诊断,能够为临床诊疗给出更加具体可靠的病情信息,方便临床医师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准确性支原体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