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2021-04-0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黏液阑尾阑尾炎

陈 静

(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靖江 214500)

阑尾粘液性肿瘤在目前临床上并非是一种常见病,属于异一种极为少见的病症,这种病症以急慢性阑尾炎症状为主,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患者在入院后往往会与普通阑尾炎出现混淆的情况,在大多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患者主要以急慢性阑尾炎诊断,并且选择保守或者手术治疗,很容易导致出现延误或者二次手术的情况[1]。这种病症的诱因较多,可在感染、化学、物理、过敏的多种外界影响因素下发生。随着近年来临床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将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作为了重点研究内容[2]。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运用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理变化,是保证患者后续治疗以及康复的关键。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现代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后,技术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来说产生的效果良好,这种诊断技术相较于普通的CT 平扫诊断来说,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探究将腹部CT 平扫应用与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运用价值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1 月—2020 年6 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我院中录入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3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和腹部CT 平扫诊断。其中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龄26 ~56 岁,平均年龄(39.1±1.2)岁。

纳入标准:患者在入院后接受临床症状、X 线等辅助检查确认患者病情为阑尾粘液性肿瘤;患者具有明确的发病因素;患者麻醉分级明确;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知情且按照要求签署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心等重要器官衰竭性疾病,无法进行后续研究,配合患者;排除原发性疾病,并且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影响的患者;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排除资料收集不全,其中包括病史和受伤原因检查资料不全患者。

研究接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通过,研究中患者一般资料由医务人员录入Excel 表格进行分析,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确认患者基本资料可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CT:西门子64 排螺旋CT 扫描机,将扫描参数调整在30 ~80 mAs,130 ~140 kv,层厚和层间距设置在5 mm 左右,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查前,患者需要进行普通消化道准备,患者首先需要禁食8 h,并且在扫描前饮用2.5%甘露醇温水500 ~800 ml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道准备,并未见患者未进行肠道准备,在静脉期获得数据后,由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扫描结果应用1.25 mm 进行薄层重建,逐渐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将所获得的数据传输至工作站ADW4.2 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查: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查时,经右前臂肘前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注射剂量控制在350 mgl/ml 注射流率为3.0 ml/s,实质期延迟设置为120 s,动脉期延迟设置为25 ~30 s,静脉期延迟设置为50 ~60 s

1.3 评价标准

进入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例数后,计算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在本次实验结果中,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中30 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总检出率为27(90.00%),其中误诊率为0,出现3 例漏诊状况,其诊断准确度高于CT 平扫诊断的21(70.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3 讨论

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上皮性起源的肿瘤,这种病症在以往被分为良性的囊腺瘤和恶性的囊腺癌,而在2010 年WHO明确增加了阑尾低级别的黏液性肿瘤属于交界性或难以明确生物行为的肿瘤类型,这种病症以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并且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尤其是这种病症在发病时往往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往往会以右下腹疼痛或包块进入医院接受诊断,医务人员往往会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或者阑尾囊肿,属于回盲部肿瘤性病变,但较少引发患者出现肠梗阻,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高[3]。

通常情况下来说[4],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而典型的症状表现对于患者病情诊断来说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患者并不存在典型症状,应用CT 平扫对患者进行检查就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这与CT 平扫的成像特点有较为密切的关联[5]。

而将多排CT 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6],这种诊断方式不仅诊断分辨率较高,并且还能通过腹部扫描来还原患者的腹部三维立体图像,明确显示患者的阑尾情况,为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早期开展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7],并且多排CT 检查方式,还可以选择多层扫描的方式来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有助于节约,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来说有积极意义[8]。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后,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保证重建后的图像数据与原始数据完全一致。在进行重建后,医务人员可以多方位地对图像进行旋转,在对图像进行观察时,也能够了解肿瘤的整体外形和周边结构关系,通过多平面重建的方式,能够正确显示患者的阑尾结构,对于后续诊断工作的开展以及与阑尾炎的鉴别来说[9],产生的诊断效果较为良好。在开展手术前,对患者的阑尾粘液性肿瘤形态和位置进行记录,能够显示患者清晰的肿瘤外观,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较有立体感的肿瘤形态和周边关系,为患者的后续手术开展来说,能够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并且这种手术引导方案还能明确患者的肿瘤起源,对肿瘤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可根据患者的肿瘤大小和形态确定选择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10]。

综上所述,在对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将螺旋C T 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而C T 平扫检查虽然存在一定的误诊可能性,但这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也可达到60%以上,并且相较于螺旋C T 来说C T 平扫的经济价值较为良好,能够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所以在临床上医务人员可酌情应用。

猜你喜欢

黏液阑尾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