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尘作业引起的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的CT 诊断与追踪观察

2021-04-07黄建桂左金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查尘肺弥漫性

黄建桂,黄 宁,左金宝,伍 武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008)

肺部弥漫性小结节可由多种病因及疾病类型引起[1],其中一类常见病因是粉尘作业,也就是尘肺,又称肺尘埃沉着病[2]。尘肺是一种职业性肺病,是由于患者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暴露于并吸入环境中的大量粉尘,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部疾病[3]。近年来尘肺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尘肺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肺部将呈现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并干预治疗对于尘肺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胸部CT 是对于尘肺较为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CT 表现主要以弥漫性小结节、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肺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4],早期尘肺以弥漫性小结节为表现,需与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弥漫性小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由粉尘作业引起的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病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CT 表现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2020 年10 月门诊收治的79 例由粉尘作业引起的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病变患者,其中男71 例,女8 例,年龄29 ~66 岁,平均年龄(45.33±6.82)岁,粉尘作业工龄2 ~31 年,平均工龄(18.71±3.45)年,临床表现出咳嗽咳痰的有59 例,占74.68%,表现出胸闷胸痛的有42 例,占53.16%,表现出气喘气促的有26 例,占32.91%。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其中53 例患者有复查记录,男46 例,女7 例,平均年龄(42.17±4.28)岁,平均工龄(17.45±2.73)年,与初查具有可比性。复查患者复查时间为7 ~693 天,平均(317.46±136.94)天,复查患者表现咳嗽咳痰20例,占37.73%,表现胸闷胸痛18 例,占33.96%,表现气喘气促17 例,占32.08%,临床表现与初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详细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 s,n(%)]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 s,n(%)]

注: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 男/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工龄(年)初查 79 71/8 45.33±6.82 18.71±3.45复查 53 46/7 42.17±4.28 17.45±2.73 t/χ2 - 0.362 0.278 0.688 P- 0.201 0.232 0.197平均复查时间(天)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胸闷胸痛 气喘气促初查 - 59(74.68) 42(53.16)26(32.91)复查 317.46±136.94 20(37.73) 18(33.96)17(32.08)t/χ2 - 3.275 P-0.049

排除标准:①无粉尘作业接触史;②有吸烟史;③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等;④既往心、胸、肺部手术史患者;⑤不能配合影像学检查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CT 扫描,所用设备为采用多层螺旋CT 北京通用GE 公司 Optima CT520Pro 高分辨率CT 电子扫描仪,由具有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双手高举抱头,扫描前训练患者进行深吸气达到最佳吸气状态,合格后遂进行检查。扫描范围从双肺尖至肺底部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流150 mAs,管电压120 kV,螺距1.375:1,显示野30 ~35 cm,层厚0.625 mm,层间距0.625 mm,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

扫描所得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软件自动进行后处理,将图像调至层厚5 mm 投影重建图像,肺窗图像窗宽为1400 HU,窗位为-600 HU,重建图像窗宽为1000 HU,窗位为-600 HU。由两名具有10 年以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当对阅片结果出现分歧时,共同协商后再次阅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初诊CT 表现

本组79 例初查患者CT 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双叶肺部表现弥漫性小结节影,3 例患者显示双叶肺部伴有纤维化改变。对患者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的发生部位及大小进行分析,54例(68.35%)患者肺部小结节集中于双肺叶上部,21 例(26.58%)患者肺部结节从两上肺叶均匀分布至中叶,4 例(5.06%)患者肺部结节分布至下叶。患者双叶肺部弥漫性结节大小范围为1 ~10 mm,其中以1 ~3 mm 最为常见,79 例患者中61 例(77.22%)肺部结节小于3 mm,14例(17.72%)患者肺部可见大小3 ~5 mm 结节,4 例(5.06%)患者肺部可见大于5 mm 结节,其中包括3 例伴有肺纤维化的患者。所有结节的形态密度均较高,边缘清晰锐利。

2.2 复查CT 表现

在53 例复查患者的CT 检查结果中显示,肺部弥漫性小结节影仍见于所有复查患者,初查的3 例伴有纤维化改变的患者均有复查CT 结果,且肺部纤维化改变依然存在。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的形态密度及边界较初查没有变化,对复查患者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及大小再次进行分析,39 例(73.58%)患者肺部小结节集中于双肺叶上部,14例(26.42%)患者肺部结节从两上肺叶均匀分布至中叶,与初查CT 结节发生部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3 复查患者肺部小结节大小分布为43 例(81.13%)肺部结节小于3 mm,8 例(15.09%)患者肺部可见大小3 ~5 mm 结节,2 例(5.06%)患者肺部可见大于5 mm 结节,与初查结果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CT 肺部弥漫性小结节初查与复查表现 [n(%)]

3 讨论

肺部弥漫性小结节在C T 上可表现为不同发生部位和不同形态,结节在肺内的发生部位一般可分为四种情况:小叶中心结节、轴心间质结节、外围间质表面结节、随机分布结节。肺部小结节的形态根据不同特质可分为间质结节,气腔结节。

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病变的类型和原因是复杂的,在进行C T 诊断时,应判断结节发生部位与肺小叶的关系,其次要辨别结节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结节的特征进行鉴别诊断。由粉尘作业引起的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的CT 影像学特征:结节大小一般在1 ~3 mm 之间,早期好发于肺小叶中心和肺上叶,随着病情发展也可见于肺间隔、胸膜下和血管束间质,结节多发且边界较清晰,有的可见钙化影,并结合病史,粉尘作业引起的肺部弥漫性小结节患者应伴有多年接触粉尘的经历。由粉尘作业引起的肺部弥漫性小结节最易与肺部结节病的弥漫性小结节相混淆,结节病的结节大小一般小于1 m m,并可由数个小结节融合成大结节,多好发于支气管及血管束周围,可伴有淋巴结和肺门对称性肿大,结节为非干酪样肉芽肿,小叶间隔增厚较少见[5]。另一易混淆类型为弥漫结节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但结节较大,大多为3 ~8 mm,边缘不清,有融合倾向,好发于中下肺叶,可伴有空泡征[6]。本研究79 例患者初诊CT 检查结果与53 例患者复查CT 检查结果均显示出肺部弥漫性小结节共性的影像学特征,复查病例中更多结节发生于上肺叶。

C T 影像学检查对于粉尘作业引起的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的诊断及追踪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根据结节的好发部位以及形态特点,再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准确地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并且对动态观察病程发展及转归具有便捷直观的优势。

猜你喜欢

初查尘肺弥漫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论完善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完善
论完善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完善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初查管理机制改革之思考
论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行为
浅析我国刑事初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