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对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锥形束CT 分析

2021-04-07刘宏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第三磨牙阻生牙牙冠

刘宏霞

(无锡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 江苏 无锡 214001)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口腔科疾病,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极易导致冠周炎、相邻磨牙龋坏、周围间隙感染等不良症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具体可划分为高、中、低位等不同阻生类型[1]。相关研究表明,阻生的第三磨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炎症、局部肿胀等不良症状,甚至会诱发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等。牙根外吸收是一种病理性吸收,多发生于牙根表面位置,其主要是由于咬合、牙根周围压力等因素诱发产生。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比较少见,且早期发病时无典型症状表现,直到侵犯牙髓时会感觉明显疼痛[2-3]。因此,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现象较隐匿,不易被发现。但症状发生时牙根吸收呈现明显增多趋势,最终导致第二磨牙拔除。本研究通过对50 例(88颗牙)下颌第三磨牙相关患者的CBCT 患者予以选取,并对其下颌近中阻生磨牙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深入分析影响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相关原因。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50 例(88 颗牙)下颌第三磨牙相关患者的CBCT 患者临床资料予以选取,均于我院在2019 年1月—2020 年1 月时间内收治。纳入标准:①相关临床病例资料保留完善;②术前有锥形束CT(CBCT)数据,明确判定其有下颌第三磨牙。③知悉试验内容并对协议书签署。排除标准:①下颌第二磨牙缺失或第三磨牙周围发生囊肿者;②患者无法积极配合者。所有患者均找到其CBCT 的Dicom 原始数据并精确录入Itk-snap 软件,在各个截面上对患者牙根吸收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抽取患者26 例,女性抽取患者24 例;阻生牙深度:高位阻生总计9 颗,中位阻生总计54 颗,低位阻生总计25 颗;阻生部位:单左侧阻生总计8 例,单右侧阻生总计12 例,双侧阻生总计30 例。

1.2 方法

1.2.1 Pell 和Gregory 分类

高位阻生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冠较之下颌第二磨牙合平面明显凸起。中位阻生为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牙冠夹杂于下颌第二磨牙牙冠、牙颈部平面中。低位阻生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冠低于下颌第二磨牙牙颈部位。

1.2.2 牙根吸收的判断标准

CBCT 上显示有牙根吸收并下颌第三磨牙牙冠紧贴吸收部位。并排除因龋坏、牙周炎导致的牙根破坏。

1.3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涉数据资料于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中录入展开统计;计数相关资料在表述时应用(%)描述,经卡方值检验对结果获取。P<0.05 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数据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年龄35 岁及以上组牙根吸收率45.00%(9/20)相较于20 ~25 岁组牙根吸收率7.69%(1/13)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年龄35 岁及以上组与其它年龄组牙根吸收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牙根吸收率进行分析,低位阻生牙组32.00%(8/25)相较于中位阻生牙组7.41%(4/54)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而高位与中位阻生牙组、高位与低位阻生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88 例患者不同临床特征牙根吸收比较[n(%)]

3 讨论

下颌第三磨牙是于牙列最后端萌出的牙齿,往往因萌出位置不足、方向不正而引发阻生情况。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极易导致冠周炎,第二磨牙的龋坏、牙髓炎,邻近及其支持组织的吸收等相关病症,给患者生理上带来了极大痛苦[4]。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与下颌第二磨牙病变之间存在较大关联,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极有可能引发第二磨牙病变的发生。此外,年龄、阻生部位均会对下颌第二磨牙的病变造成影响[5]。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患者多伴有第二磨牙病变。在第二磨牙病变早期表现为第二磨牙的龋坏、牙龈炎,无典型症状表现,不易引起重视。随着病情持续发展,极易对牙髓及根尖部位造成严重影响,出现牙髓炎、根尖炎等临床典型症状,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在保留下颌第二磨牙、消除其相关病变因素并将下颌阻生智齿及时拔除,可有效防止龋坏及各种继发病的发生[6]。如第二磨牙病变未能得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至晚期会出现牙龈肿胀、牙周袋变深、牙槽骨大量吸收、牙齿松动甚至牙根外吸收等临床症状表现,甚至会导致下颌第二磨牙无法得以有效保留。临床治疗时往往会出现拔除第三磨牙时同步将第二磨牙拔除,拔除后第二磨牙的修复为临床上急需解决的关键[7-8]。

目前影像学检查时术前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及周围解剖结构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的主要方法。CBCT 检查可对整个颅颌面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可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影像进行综合性分析,对阻生牙牙根的形态与走向,以及牙根与邻牙及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进行准确评估。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CBCT 各断面情况,发现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比率较低。患者年龄35 岁及以上组牙根吸收率相较于20 ~25 岁组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以患者年龄和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类型存在密切关联。分析原因随着患者年龄增加,下颌第三磨牙将对第二磨牙进行持续加压,致使牙根吸收。对牙根吸收率进行分析,低位阻生牙组相较于中位阻生牙组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不同类型中,高位阻生牙是导致患者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阻生牙部分萌出后,动力强大,导致第二磨牙在破骨作用下,严重损伤患者的牙根牙骨质、牙本质,造成牙根吸收。一般情况下,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发病时较隐蔽,但极易导致患者第二磨牙牙根吸收较大,主要是因低位阻生的第三磨牙完全埋伏阻生,导致口内情况难以清晰显示,第三磨牙萌出动力,基于第二磨牙牙根指向,以及包裹在牙冠周围的牙囊均会使第二磨牙牙根的压力增加,继而造成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情况的发生[9]。

综上,对下颌第二磨牙的牙根吸收采用CBCT 相关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发现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无较大关联,影响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因此,临床治疗时对拔除第三磨牙进行早期预防十分重要。此外,对于34 岁以上或第三磨牙低位阻生需重点关注,通过早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同时清除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隐患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第三磨牙阻生牙牙冠
CBCT对阻生牙定位及正畸治疗的指导价值
人体第一磨牙牙冠的逆向设计*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及其邻近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致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近中阻生牙拔除时机分析
治疗第三磨牙38例的临床分析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上颌埋伏阻生牙99例正畸-外科综合治疗
阻生牙拔除术中开展水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治疗效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