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斑块MR 高分辨成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选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4-07葛东泉王志莲王浩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预测值颈动脉造影

葛东泉,王志莲,王浩军

(潍坊医学院附属平度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平度 2667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尤其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人群,发病率相对更高。急性脑卒中相对于其他类型疾病临床致死率更是居高不下,因此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尤为重要[1-2]。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行颈动脉狭窄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DSA 是临床诊断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费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检查耗时长,不适合筛查工作展开。MR 高分辨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磁共振检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可反复操作、价格低廉等特点,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3]。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颈动脉斑块MR 高分辨成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选中的应用价值。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12 月在我院接受颈动脉斑块MR 高分辨成像检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84 例,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男性46 例,女性38 例;年龄62 ~74 岁,平均年龄(68.23±3.46)岁;吸烟史61 例,糖尿病68 例,冠心病53 例,高血压72 例,下支动脉疾病42 例。排除既往脑卒中病史、DSA,MRI 禁忌症及无症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高危人群均接受MR 高分辨成像及DSA 造影检查,以DSA 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本次MR 高分辨成像诊断价值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MR 高分辨成像检查 使用飞利浦公司提供的3.0T 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配套的头颈联合线圈,检查时患者采用头先进体位,使用3D VISTA 初步扫描患者颈动脉形态和颈动脉分叉位置,然后将分叉、狭窄处定位中心进行定位,依次进行3D TOF、DIR T1WI、T2WI、PDWI扫描,由我院2 名放射科资深医生共同完成,并根据结果做出一致结论。

1.2.2 DSA 使用飞利浦公司提供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规格:FD20),采用Seldinger 法进行动脉穿刺进行血管造影,选择性对左右颈动脉进行插管,注入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53103,规格:50 ml:18.5g I),7 ml/s,单次造影使用剂量为7 ml,5 帧/s,共持续3s,获得颈动脉正、斜位影像图像;正、斜位影像图像效果不佳患者采用旋转扫描,选择最佳位置再次进行DSA 操作。

1.3 观察指标

(1)以病DSA 造影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 高分辨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d/(b+d)、灵敏度:a/(a+c)、准确度:(a+d)/n、阳性预测值:a/(a+b)、阴性预测值:d/(c+d),其中a 表示真阳性,d 表示真阴性,c 表示假阴性,b 表示假阳性。(2)根据《彩超对颈动脉斑块形态及狭窄程度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4]将颈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重度狭窄:血管内径减少率≥70.0%;中度狭窄:50.0%≤血管内经减少率<70.0%;轻度狭窄:血管内径减少率<50.0%。以DSA 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 高分辨成像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MR 高分辨成像诊断劲动脉斑块与DSA 造影的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Kappa >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 ~0.75 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SA 造影检查结果

DSA 造影检查84 例高危患者共发现斑块62 处(硬斑块27 处,软斑块35 处)。

2.2 MR 高分辨成像诊断效能

以病DSA 造影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 高分辨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91.94%(57/62),特异度为22.73%(5/22),准确度为88.10%(74/84),阳性预测值为91.84%(57/62),阴性预测值为77.27%(17/22)。MR 高分辨成像诊断劲动脉斑块与DSA 造影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772)。见表1。

表1 MR 高分辨成像诊断效能

2.3 不同狭窄程度检出情况

DSA 造影检查84 例高危患者发现轻度狭窄27 例,中度狭窄12 例,重度狭窄5 例;MR 高分辨成像检查84 例高危患者发现轻度狭窄25 例,中度狭窄11 例,重度狭窄5 例;MR 高分辨成像检出率(48.81%)与DSA 造影检出率(52.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结果对比[n(%)]

3 讨论

早期的有效筛查与诊断是预防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前提,而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斑块,导致血管逐渐狭窄甚至堵塞,致使脑部供血减少或中断,诱发脑卒中,因此早期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狭窄情况筛查可以一定程度上预警脑卒中发病可能性,提前做好预防措施[5]。

本研究结果显示,DSA 造影检查84 例高危患者共发现斑块62 处,MR 高分辨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91.94%,准确度为88.10%,阳性预测值为91.84%,阴性预测值为77.27%;MR 高分辨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3.18%,MR 高分辨成像诊断劲动脉斑块与DSA 造影具有极好一致性,结果表明颈动脉斑块MR 高分辨成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选中效果较好,MR 高分辨成像检出率与DSA 造影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见,MR 高分辨成像对血管狭窄检出率与准确率均较高。MR 高分辨成像技术是一种更先进的MRI 诊断技术,包括TOF MRA、PC MRA、3D DCE MRA,具有MRI 诊断技术的无创性,价格相对DSA 造影更低,耗时短、操作简单且可反复操作,适合临床筛查工作要求[6]。同时,MR 高分辨成像技术在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时还能够直接显示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壁情况,快速定位斑块形成处,方便对斑块进行危害评估;此外,即使部分血管壁未出现斑块,血管还未出现狭窄情况,MR 高分辨成像技术也可以对潜在的血管壁异常进行有效探查,发现潜在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管类疾病提供清晰、直观的参考依据[7]。但还需注意的是,MR 高分辨成像技术中TOF MRA、PC MRA 已受到颈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和形态的影响,获得的血管光滑度和级别与DSA 造影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别,而3D DCE MRA 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获得的结果与DSA 造影检测结果接近,临床需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各类诊断技术,避免误诊、漏诊以及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8]。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MR 高分辨成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选中效果较好,血管狭窄检出率与准确率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选的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预测值颈动脉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