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21-04-06刘学鹏常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幼小儿童幼儿园

刘学鹏 常凤

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并独立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觉得可以借鉴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些有益经验,吸取优秀的幼教工作者的想法和措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们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策略。

一、出現的问题及对策

1.小学化倾向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一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加上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2.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有教育性,也有福利性,一方面要承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家长。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是幼儿园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因其自身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必然会表现出差异。有些家长对孩子发展的理解更为全面和科学,有着较为合理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因此,他们除了希望幼儿园能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非常重视孩子在园期间的营养健康、情绪情感体验及生活习惯的养成。有些父母赋予教育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功利色彩,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正规教育出人头地,这必然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希望孩子在园期间多学习知识与技能。他们希望幼儿在园期间“能掌握拼音的正确读法,能熟练计算,能记住更多的英语单词”等。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大

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内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旨在让孩子们玩中求学。而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师对孩子亲切体贴,幼儿倍感温馨。而小学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4.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一些家长到大班只看重孩子的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或者过于考虑小学读写算的教育要求,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导致许多家长常给我们教师施压,要多教授孩子文化知识。我曾遇到一位家长不止一次地责问我为啥没给孩子留家庭作业等。对这种背离“幼儿教育大纲”的要求,拼命在知识上加码,甚至用小学一年级课本进行教学,有的还把小学的一些做法如考试、留家庭作业搬到幼儿园,过早地让幼儿进行紧张的学习活动,我甚是反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儿童在入学后出现下列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是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都会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

猜你喜欢

幼小儿童幼儿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