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池县黄芪人工栽培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2021-04-04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增产率黄芪中药材

(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华池 745600)

1 华池县概况

甘肃华池县位于省东部、庆阳市东北部,东北与陕西省的志丹、吴起、定边接壤,西南与本市环县、庆城、合水为邻。全县海拔在1100~1780m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320~510mm,年平均气温为8.7℃,无霜期145~155d。全县共辖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3776km2,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昼夜温差大,山地、坡地土层深厚,土壤中性偏碱,对中草药的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全县有野生药用植物120多种,其中藏量较大的有甘草、黄岑、王不留、板蓝根、黄芪、柴胡、远志、酸枣、黄精、苦参、党参、川地龙、马斗铃、刺五加、黄柏、五倍子、秦艽等40多个品种。中药材具有防病、治病、补体强身、延年益寿等独特药效,发展已有五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药材产业化,建设新农村,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近年被列为省级产业扶贫项目。目前,我县主要以生产甘草、黄芩、板蓝根、黄芪、柴胡等中药材为主,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左右,为我县建设中药材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目的

通过对黄芪进行种植密度试验,选择出黄芪最佳种植密度,为我县黄芪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2 参试材料

黄芪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处理

从14600株为起步,以每1000株为一个梯度,最高为18600株,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1、14600株/亩,2、15600株/亩,3、16600株/亩,4、17600株/亩,5、18600株/亩。

2.3.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5 个处理,小区面积2m×6.4m,每小区种8行,重复间留1m走道,小区间留0.4m走道,试验地有效长27m,宽11.2m,占地面积1亩,种植方式,采用露地栽培。

2.3.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该试验设在华池县五蛟镇刘家湾村幸家台组的川台地中,试验点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播前亩施农家肥3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5kg,腐熟剂3kg,全部肥料播前作基肥施入。

2.3.4 田间管理

生育期中耕除草两次。

2.4 加强病虫害防治

2.4.1 农业防治

与非豆科作物进行3~5a轮作或间作套种,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做好田园清洁,及时清除杂草及感病植株。集中烧毁枯枝落叶,减少越冬菌源。

2.4.2 化学防治

对白粉病,用25%粉锈宁WP4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WP、70%代森锰锌WP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WP500-6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初期选用任意一种农药或交替使用,喷雾2~3次,每7~l0d喷1次,安全间隔期25d,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紫纹羽病,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苯来特10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等药液浇灌,防治上主要是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土壤消毒,施石灰1500kg/hm2以中和土壤酸性,防病效果良好,发现病株立即清除销毁;

对锈病,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或97%敌锈钠300~400倍液喷雾防治;对黄芪子蜂,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盛花期和花后各喷雾1次;

对豆荚螟,用90%敌百虫700~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盛花期和花后各喷雾1次。

表1 华池县2020年黄芪种植密度试验生育期性状记载表

表2 试验地土壤的理化性状

2.5 收获及计产

试验于11月9日收获,并进行室内考种计产。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统计及分析(见表3、表4、表5)

表3 华池县2020年气象数据

表4 华池县2020年黄芪密度试验产量结果统计表

表5 华池县2020年黄芪密度试验方差分析表

表6 华池县2020年黄芪密度试验产量显著性比较表

3.2 结果分析

3.2.1 经方差分析表明

F密度间=72.65>F0.01=5.41,密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3.2.2 经多重比较表明

密度17600株、16600株产量与18600株产量差异极显著,密度17600株与16600株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3.2.3 密度

17600株产量居试验第一位,亩产659.7kg,比第二位16600株亩增产24kg,增产率3.8%;比第三位18600株亩增产73.5kg,增产率12.5%;比第四位15600株亩增产79.2kg,增产率13.6%,比最后一位14600株亩增产88.6kg,增产率15.5%。密度16600株产量居试验第二位,亩产635.7kg,比第三位18600株亩增产49.5kg,增产率8.5%;比第四位15600株亩增产55.2kg,增产率9.5%,比最后一位14600株亩增产64.6kg,增产率11.3%。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由此看出密度对黄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重要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不能实现高产,合理的密度种植从而获得高产。

4.2 结论

黄芪人工栽培密度为16600~17600株每亩时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4.3 生产建议

建议旱地及川台地区黄芪人工栽培密度以16600~18600株为宜。

猜你喜欢

增产率黄芪中药材
黄芪“跑步鸡”带领乡村产业“跑”起来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黄芪是个宝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