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特色的塑造探讨
——以武汉杨泗港都市T台设计为例

2021-04-03吴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特色

吴巍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10

引言

滨水空间为现代城市生态建设和水体安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及旅游生活面貌等,故而持续完善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工作具有很大现实意义。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怎样科学使用滨水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整改,使其不仅满足防洪、防汛等需求,还能优化区域环境、迎合居民在休闲娱乐等方面提出的主观需求等,进而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引领性作用,塑造滨水城市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上均是当下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1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概述

即共同建设城市内临近江河湖泊的土地、城镇、建筑物等与所傍存的水体,进而所构建出的景观。城市滨水空间多指城市内土地与水域所衔接的那一部分区域,水际线、陆地及水域景观是其主要构成[1]。其中,水域景观为滨水空间景观的一项基本构成要素,其承载力与可塑性均处于较高水平,还具备较完善的生态功能;水域景观还能作用于市民、游客的心理建设,起到构建积极友好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可以把水际线思维滨水空间景观打造水体形态的工具,堤岸为景观内独有的一种界面,既是防洪防涝的城市安全防御保障,也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生态空间。

2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特色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性

滨水区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两者之间形成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景观特色设计实践中一定把城市整个空间形态作为基础,确保滨水景观与城市景观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并彰显滨水特色,完善城市风貌。另外,滨水景观特色规划应和城市基建、交通设施等进行协调,使不同功能之间互为支撑,最后使城市空间、景观及风格之间实现和谐统一。

2.2 生态优先

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滨水空间,打造景观特色时,应将其对生态环境形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主动确立保护性发展理念,加大滨水区域中原生态景观的保护力度。尤其是部分生态敏感区,一定要将其看成是滨水空间内的重点分析对象,在维持初有生态印象完整性的基础上,最小干预的把必要人工设融合其中。

2.3 文化延续性

不管是哪座城市,其均洋溢着地域文化特色,这些文化与背景可以演变成一个区域的象征。滨水景观设计阶段一定要保留、继承与累积城市地域特色文化,特别是很多滨江滨河地区是城市的发源地,形成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为城市文化聚积下的产物,故而由文化层面上设计景观特色,在设计方案内表现出文化因素,促进其与滨水景观完美交融[2]。

2.4 亲水性

滨水区是很多城市内富有生命活力的区段,也是广大市民的聚集地。人类和水资源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人们可以在水边享受其带来的乐趣,也可以用水路进行快捷运输。故而滨水景观设计应强调其亲水性,拉近城与水的距离,恢复良性的人与水的接触,构建良好的水岸人城融合的空间景观特色。

3 、杨泗港都市T台的设计策略

杨泗港都市T台背靠新港长江城,衔接汉阳古城与四新两大片区,项目全长1.974km,工程建设面积为219824m2(其中景观、岸坡改造面积分别达到182511m2、37313m2)。

3.1 和自然环境共生

首先,应给予自然水陆布局较高重视。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等不同位置,其地貌特征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故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尊重原始地形地貌。杨泗港都市T台以优秀滨水风光资源与浓厚工业文化底蕴为基础,根据城市功能导向及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整体定位,规划建设出“一轴三段多节点”景观空间结构[3]。其中一轴是以碧道主线连接上下游绿地,贯穿场地的生态慢行轴;三段为参照片区特色合既有功能导向,设计建设出水岸活力体验段、生态草坡慢行段、生态花海体验段三大特色景观区段;多节点即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出多处景观节点。

其次,应参照水文条件布置合理的观景点与视线廊道。比如在河水季节性淹没区段布置栈道、亲水平台等基础性亲水装置,打造出具有季节性改变的、可淹没式的弹性景观。再者,在维护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应用曲线形或生态驳岸,这是丰富岸线样态、全面改善景观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于驳岸周边建设湿地、下渗塘等,有减缓河水流速、减轻防洪压力、提高滩地存水量、防控水土流失问题等功能,也能为滨水区动植物生存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区域物种多样性有更大的保障[4]。

最后,关于植物的选择问题,乡土植物是优选,加大场区内原生植被景观完整性的保护力度。乡土植物自身对区域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颇受本地人的欢迎。

3.2 由自然中提取形式语言

即在自然环境内探寻设计形式语言,比如土地、岩石、水、地形等。合理应用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从多个方面思考各项因素形成的影响后,有机结合设计需要和现实部署情况,能显著提升景观特色设计的针对性,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促进人类和生态自然之间的有效交流过程。既往很多设计师通过提取和隐喻滨水区的自然环境特色,在设计景观方面取得了较满意成绩。比如,在规划设计生态花海体验段时,本区域将大地景观设定为主题,改造内容有在维持原有生态基底面貌的情况下,布置1处桥头生态花海节点、1处观鸟台及对生态滩地进行恢复,在生态花海沿江位置设计栽种荻、斑茅等耐淹植物,利用其烘托出江边的自然野趣,建造出城市级花海大地景观。以上设计出的规划方案充分尊重了场地基底,留存下了大面积原生态滩地,部分裸露滩地通过覆绿处理,真正实现绿化的全面覆盖[5]。

3.3 挖掘与呈现本地历史

不同文化、历史发展等均会对一个国家、民族形成影响,当然国家及民族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历史,对其形成一定影响[6]。在以上过程中,人类的行进足迹对自然环境也会形成差异化的改造结果,遗留下的海量历史人文遗迹,也将会成为呈现人类社会璀璨文明的重要平台。滨河自身有十分久远与浓郁的文化,作为千百年的文化聚集,只有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方能更充分的呈现出景观设计特色。具体设计阶段应尽可能的表现出本地历史和人文的独特性,帮助市民及游客更深入的了解本地的历史,增强场地历史文化记忆。杨泗港生态草坡慢行段处于整体场地西部,长约1590m,宽大概53m,占地面积8.66万m2左右,西侧紧邻沿江大道道路红线。本区段将展现杨泗港生态文化为主题,把绿色生态斜坡设定成场地核心景观要素,采用对现状防洪墙进行绿化覆盖处理的方式,表现出生态绿色的公园设计理念。生态骑行道位被布置在防洪墙外侧绿化斜坡坡脚之下,与绿化斜坡坡脚平行相接,贯通整个场地,两侧都栽种了生态密林,打造出幽静、生态、宜人的环境气氛。本区域内布置了设置一处主广场,空间上垂江承接规划内的杨泗港绿轴,广场闸口宽度130m左右,远期与绿轴共同建成了单条壮丽的T形生态中轴景观[7]。而水岸活力体验段将还原和展现杨泗港码头文化风貌作为主题,并且融进了阳光剧场、观江平台、儿童乐园等诸多主题活动,为整个景观片区输注了巨大活力,建造出滨水生态活力绿色活动空间。

4 、滨水空间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增设商业与娱乐功能

城市滨水空间对被建设在城市经济相对较繁华地带,人口密集,故而应将滨水区域的娱乐休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最大限度的激发人们观赏滨水景观的热情与兴致,这是提升滨水空间景观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最后使滨水空间景观演变成城市内的一大特色。

4.2 充分表现出层次感

当景观工程自身具有较丰富的层次感时,方能使广大游客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为此,应结合水体表现、广场设计形式及水景特色的差异性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方能使滨水空间景观具有层次感、独特性。

4.3 场地要具有灵活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考虑本地的地理及经济环境,采用勘查、测评与分析等方式去设计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只有这样方能确保建设出的景观工程符合广大市民的主观需求。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滨水景观设计起步相对较晚,具体设计实践中,很少全面考察河流生态环境,以致谁出的方案科学性、现代化不足,造成滨水空间景观形式单调,缺少特色,不利于长久发展。

结束语:

科学规划城市滨水空间,精细设计滨水景观特色,既是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市民亲水乐水的品质生活,保存滨水场所记忆,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的时代使命。每座滨水城市,每一段水岸空间,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底色和文化背景,在做景观设计时,应坚持安全为首,生态优先,延续文化,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塑造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色,提升滨水城市个性魅力。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特色
景观别墅
特色种植促增收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中医的特色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