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扁平化镇村体系的结构优化实践以博乐市青得里镇为例

2021-04-01周小虎王自峰

中华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博乐市镇域镇村

周小虎 王自峰

镇村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集镇与村庄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传统镇村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乡镇—(重点中心村)中心村—基层村”为架构的空间体系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职能结构体系,其形成具有特定的发展阶段和政策制度下的历史必然性。乡镇是县级行政单位下辖的一个基层政权组织,顺应了商品交易的效率优先性和城镇化初期城镇小规模积累的规律。伴随着城镇政治中心职能的强化,从管理上加强了镇村之间的经济联系。镇村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分工不断细化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和社会制度相互交织的结果。

本文以新疆博乐市青得里镇为例,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对青得里镇镇村体系发展特征进行总结,提出镇村体系构建思路。

一、边疆民族地区现实特征

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也是风沙防护的前线区域,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农牧业为主。长期以来,新疆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在多年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游牧经济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自1986年新疆自治区在牧区推进“牧民定居”的战略目标开始,博乐市也于1987年开始实施牧民定居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市牧民定居工作已历时近35年,已经摸索出来一套适合自身的牧区经济发展的牧民定居思路,逐步形成了以“村落式”定居模式为主的定居格局,村庄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态发展,且有广阔的牧区。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基础建设等众多公共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条件,从而巩固牧民定居成果。

二、青得里镇现状情况

1.基本情况

青得里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下辖镇,地处博乐市西郊,北以阿拉套山脊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镇域面积1400余平方公里,全镇户籍人口8825户23749人。其中,非农业3373人,农业户口20376人,常住人口仅16210人,平均人口密度11.6人/平方公里,共有22个行政村,其中户籍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有10个,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有5个。作为边境城镇,青得里承担着维稳戌边的重任,镇域内边境线21.4公里,抵边区域有顾里木图和克尔根卓两个牧业村,距离最近的口岸阿拉山口70公里。

2.镇区规模小、城镇功能不完整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0.3平方公里,体量小,用地功能单一,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全,对镇域范围提供的设施服务有限。由于紧邻博乐市区,道路交通条件优越,市区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半小时基本可以到达镇域内所有行政村,基本吞并了原有乡镇的服务范围,导致乡镇的服务作用急剧下降,最后只能和中心村承担同等的,针对周边村庄,而非整个镇域范围的农村基本服务职能。

3.村庄建设用地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特征。

村庄建设用地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特征。村庄建设主要分布于博尔塔拉河北侧区域。单个行政村建设集中、连片,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有较高的设施服务与半径覆盖水平。居民点距离镇区最远直线距离约7公里,联系较为方便。

4.城镇化率低,整体呈“村强镇弱”

根据三调数据,现状城镇建设用地中,村庄建设用地7.23平方公里,镇区建设用地0.3平方公里,村庄建设规模是城镇24倍。城镇内部配置失衡,公共服务以行政办公用地为主,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生活服务设施缺失,供给主要依托博乐市区。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结合人口分布,主要集中村庄范围,有较好的村级设施服务覆盖。

5.农牧业产业为主导,特色逐渐显现

全镇种植面积85468.8亩,人均耕地面积3.7亩/人。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主要,其中玉米、小麦占比75%,现状耕地平坦规整,适应农业机械化耕种,机械化率接近100%。十三五期间建成有机肉牛养殖园,培育合作社26家,带动养殖户178户,养牛、育牛产业迅速发展,同时家庭农场利用庭院开辟养殖区,驴、骆驼等特色养殖逐渐成型。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户”紧密合作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三、镇村体系构建思路

1.延续扁平化镇村体系,进一步完善村级设施配套

基于现状人口分布下沉、镇村体系扁平化特征,依托现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镇10分钟生活圈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扁平体系的普惠性,设施布局充分考虑服务半径与人口需求,做到集约、共享。

2.倡导注重城乡生活方式差异的积极型城镇化路径

以自下而上的城镇化为主导,引导农村居民就地转产,参与非农业活动,实现生活方式转变,逐步强化农村地区与区域间的信息联系交流,进而实现人口空间转化。

3.突出地域空间特色化,建立城镇开发边界

塑造镇区标志性地域空间特色,在城镇一体化发展地区构建鲜明的生态廊道空间,强化镇区标识性。在“三调”数据为基础,依据2012年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边界,结合现状建设情况,提出现状的城镇开发边界。通过对现状村庄建设情况的甄别,整合部分村庄建设用地空间,补充城镇开发空间。

4.镇区范围重点强化非农业活动空间场所建设

利用镇区有限的建设空间,以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重点补充规模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商业、休闲、娱乐等产业用地,增加非农就业岗位。适当限制镇区居住空间蔓延,利用武汉市江岸区对口援建政策,依托武汉市江岸区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空中课堂、在线讲堂等活动;一方面完善镇区中小学教育职能,同时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博乐市级城市职能。

5.资源导向布局村庄产业,实现村民就地转产

强化农村三产融合互动,凭借市区强劲辐射,促进乡村地区实现空间职能城镇化转变。依托牧业村现状特色养殖产业基础,带动其他村庄构建饲料种植、加工产业循环协作。以家庭农场、卫星工厂等方式促进一二产业融合互动。依托博河生态带,融入地域特色文化,整合乡村农特产,打造精品农家乐、乡村度假村、农家酒店,实现三产融合。

6.支撑产业发展,构建全域基础设施保障

结合青得里镇开发边界的调整以及产业布局,拓展、完善路网系统,支撑空间和产业发展。完善客运站、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完整街道理念,优化完善镇村内部道路,兼顾生活和景观功能。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挖掘生态效益,打造多模式旅游交通体系。配置独立的消防站、环卫转运站以及集中供热等市政设施及管网,增加镇域内部安全韧性基础。同时,加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及畜牧养殖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升镇域生态环境。加快博青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联动市镇两级排水、电信邮政、环卫等设施及管网,实现区域协同与合作,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四、结语

镇村作为城乡关系中最紧密的两个行政地域层级,受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刺激,当前城镇格局出现网络化、系统化的特征,被市场开放性打破行政层级制约的任意行政村均有可能参与到市、州发展格局当中,应避免城市周边由于极化效应而对不同区位的村庄造成发展差距加剧或者低水平均衡状态。随着区域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扁平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网络关系将代替层级性、单一性的镇村关系。同时,青得里镇作为博尔塔拉州首府的近郊镇,不应只承担乡镇产业及功能服务中心职能,更要融入到区域发展的整体格局当中去,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博乐市镇域镇村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基于镇域尺度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分布特征
新疆博乐市空气质量及变化趋势探究
浅议镇域村庄统筹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用PPP模式发展镇域公共交通——以宁波西店镇公交为例
绿洲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探究
“三位一体”创新镇村治理机制
基于AHP的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