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03-31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讲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证书课程体系

姜 垚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讲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集理论与操作为一体。企业所需求的人才,需要具备专业设计技能以及艺术文化修养,同时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构建职业能力分级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每一阶段应有的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递进式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从而满足当代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

1 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

当代高校课程体系构建是教育行业热点问题。国务院于2014 年发布相关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中深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体系的协调性发展,从而完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1.1 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后,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一,当代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文化课程存在断档,课程设置也与课程深度存在脱节现象;其二,当代高校专业教育层次无法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相匹配,课程内容与技能操作课程存在重复,缺乏人才培养目标;其三,当代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十分落后,无法摆脱惯性思维,从整体层面来看,教材脱离行业现状,无法实现以工作作为导向,并且脱离实际职业能力需求。

当前,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与评价标准的衔接并不顺畅,致使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文化理论课程和技能操作训练课程存在脱节和重复等问题[1]。

1.2 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原因

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原因包括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主要源于高校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致使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并不合理,未能建立科学的课程观,也无法摆脱三段式课程教学体系。另外,当代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大多结合国情、高校办学条件以及社会职业程度,改进国外部分合适的理论。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实际需求不同,加上学生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与课程目录进行良好衔接,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以及职业标准体系并不健全,从而导致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际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2 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2.1 终身教育原则

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模式,构建系统化的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深刻体现终身教育原则。高校课程体系构建需体现出其基础性作用,兼顾建筑室内设计课程的专业性,这也是当代高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依托。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考虑到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迁移性,同时还需考虑专业课程的延展性,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从而体现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理念。

2.2 职业能力导向原则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借助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改善传统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基础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通过职业能力分层培养方式,推动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递进性,促进专业课程教育的可持续性[2]。

2.3 多元参与共同开发原则

专业课程教育需体现其教育性,还应当体现其职业性的一面。高校需要联合建筑室内设计行业、企业参与其中,使教师了解到该行业对职业的需求,从而结合多方面考虑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另外,高校还要借助政府相关部门力量,综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设立职业教育机构,基于专业市场需求导向以及课程体系开发原则,设置可灵活操作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3 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3.1 发挥专业群效益,实现课程体系衔接

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按以往传统的方式对高校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已经无法适应当代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为了更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高校需发挥专业群效益,推动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高校需借助政府力量,以专业作为核心,构建以若干技术相同、职业岗位相关联的专业集合,满足当代企业发展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其次,高校也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围绕建筑室内设计职业领域,推动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摆脱现有困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教育经历,也拓展当代行业岗位群。

3.2 借助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建立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行“1+X 证书制度”,这是学习者在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所获得的文凭,也是学生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的登记证书。“1+X证书制度”的“1”是基础,而“X”则为“1”的填充、深化以及延伸。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进行相互融通,是“1+X 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第一,将“1+X 证书制度”培训内容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标准相对接,不同等级的标准对应不同的培养目标,从而保持培养目标和教学工作的一致性。第二,将“1+X 证书制度”培训内容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相互融合,“1+X 证书制度”并非是独立于专业教学外的课程体系,高校教师需要将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于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第三,统筹“1+X 证书制度”培训过程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课程的同步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场所以及教学时间等,实现“X”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体化。第四,合理统筹“X”证书职业技能考核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考试,将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对应,加强“X”证书培训内容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为实现“X”证书职业技能考核与建筑室内设计课程考试的统筹安排和同步评价奠定基础。以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参考标准,建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专业课程目标衔接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专业课程目标纵向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3]。

3.3 对接职业岗位产业链,实现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

互联网为当代高校的专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促使高校挖掘专业集群的引领辐射作用,为建筑室内设计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高校应当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培育与地方型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长沙市电子商务产业与湖南信息职院进行对接,院校对照电子商务专业标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行专业群课程共建,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打造电子商务技术与服务专业群,精准对接企业。另外,院校构建政府、行业、企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与望城经济开发区、黄花综合报税区、雨花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或参与长沙市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沙3D 打印战略创新联盟等10 余家协会联盟;成立对接产业链发展的“5+1”特色学院,从而打造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培养以及实习就业的一体化协同育人。

受到社会各类因素的影响,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有效缓解此类现象,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招聘、就业服务,开通网络签约平台,简化招聘服务流程,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高校还要陆续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推动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成功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推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以职业能力作为导向,建立层次化课程开发理念

高校开发层次化课程时,需以产业需求作为导向,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培养目标。完备的教学框架可以保证学生从各个角度与脉络中重复认知同一知识,实现真正的设计能力的提升。基于课程开发,兼顾学生的岗位特定能力,从而建立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从学生心态、岗位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3 个维度进行校本开发和体系化特色改造,构建专业特色理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层次化课程实现专业技术操作与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开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定制,按需实训,从而形成定向培养,推动高校层次化课程开发。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全方位、多角度还原工作场景,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总结,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自我、锻炼自我。另外,高校还需统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通用能力,加强对学生跨行业能力的培养,将不同层级的专业能力转化为分层级的专业课程,将核心能力贯穿于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推动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全面发展[4]。

4 结语

高校人才能力培养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职业能力分级培养方案,建立相关教学改革目标。以培养人才专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作为导向,需以专业课程作为基础,发挥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效益,实现课程体系的衔接,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建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还要与职业岗位产业链进行对接,实现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除此之外,高校应以职业能力作为导向,建立层次化课程开发理念,推动现代高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更多参考。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室内设计作品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收录证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