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与民宿发展的共生建构

2021-03-31韩雨桐熊颖茜侯雪晴王梦璇程铭

西部皮革 2021年6期
关键词:赫哲人鱼皮赫哲族

韩雨桐,熊颖茜,侯雪晴,王梦璇,程铭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1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技艺

1.1 赫哲族鱼皮技艺的缘起

赫哲族是坐落于中国东北的一个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赫哲族独特的地理环境——星罗棋布的湖泊、丰富多样的渔产资源,给予赫哲人民捕鱼之便,为鱼皮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赫哲人民熟悉掌握水产品的种类、鱼类的生长习性和捕获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鱼皮技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赫哲族的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风俗习惯各具风格。新中国成立前夕,赫哲人民普遍存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以及萨满教信仰,万物有灵论构成了赫哲人原始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其赋予了鱼皮文化强有力的生命力和精神支柱;在服饰上,过去赫哲族独有的服装是鱼皮衣。关于穿鱼皮衣服的说法,早在 《山海经》卷九的《海外东纪》中就有记载:“玄股之国,在其(黑齿)北;其为人衣鱼食鸥。”说明赫哲族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懂得用鱼皮制作衣物。[1]“鱼皮柔共兽皮夸,五色相辉映日华。裁作衣裳为袜线,天留文锦与渔家”,[2]其充分体现了赫哲人具有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为鱼皮文化提供智力源泉。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赫哲族服装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变化,鱼皮衣的实用价值锐减,鱼皮作为一种民族艺术品被珍藏于博物馆之中。

1.2 赫哲族鱼皮技艺的价值

1.2.1 艺术价值

赫哲族鱼皮技艺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叙述着赫哲族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鱼皮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百花园中一朵风采迥异的奇葩,它作为人类一项独特的生存艺术,创造了人类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奇特景观。[3]赫哲人世代薪火相传,将这一灿烂文化承袭下来。鱼皮文化随着时域的变化,时明时暗、时隐时现,时而青翠欲滴,时而万紫千红,时而五彩斑斓,时而晶莹剔透,因此更显神秘而陆离……虽然这里并不完全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但却保留着人类最原始、最古朴的文明印迹。向世人昭示了人类向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意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和超凡脱俗的生存艺术。[4]

1.2.2 经济价值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鱼皮文化借助新闻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大拓宽了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速度。现代人由于对鱼皮手工制品的了解程度有限可能会产生种种误解,但鱼皮制品为博物馆、美术馆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展品,使人们对鱼皮制品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用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开阔了人民的视野,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加深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赫哲人不但传承鱼皮制作技艺,而且不断进行传承发展和创新,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鱼皮工艺品,融入了当地旅游事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3 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的现状

赫哲族以“鱼皮部落”为世人所知。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至今只有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20世纪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穿着以鱼皮为面料做成的服装,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观念、现代纺织技术的更新等原因而逐渐被其他材质所取代,现在,赫哲族鱼皮技艺虽然作为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但伴随着渔猎经济瓦解,赫哲人以鱼皮为衣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了频繁的人口流动,赫哲族人员外流,鱼皮技艺缺失传承人,面临逐渐失传的危险。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尤文凤曾经说:“鱼皮衣是有价值的,手艺不能丢了。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在生活中穿鱼皮衣服了。但是鱼皮衣服承载着的技艺,依然受到人们的肯定、喜爱,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技艺。”

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是凭空想象、凭空产生,而是需要有相应的载体作为实际的抓手,才能让文化世代相传,落到实处、变为现实。因此,将民宿作为衔接文化灵魂与实体空间的桥梁,进一步体现“实体化”。面对赫哲族鱼皮文化技艺的传承问题,我们不能躺在前人的树荫下乘凉,而应该推陈出新,结合当下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特色,去继承,去创新,去弘扬,使古老的渔猎文化重现荣光,而不仅仅是躺在书本或博物馆里落尘积灰,让鱼皮技艺与当下正火的民宿经济相融合,让少数民族民宿承担起减缓人口外流规模、设法“留住人才”、培养“耐得住寂寞”的传承人的功能。使其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得到双重的完美发挥。

2 赫哲族民宿概况

2.1 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旅游民宿建设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地区的重要动力,因赫哲族其特殊的地理分布位置,其旅游业下属的民宿治理发展事关着我国边疆地区治理的效度。如何利用好特色乡村品牌,将民宿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找出治理措施和方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赫哲族在建国以前极度贫穷,国家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后,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民宿也从家庭旅馆的形式变成了民宿村,规划面积达7.8公顷,不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注重生态环境治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通过调查研究,截至目前,较为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旅游村有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钓鱼台景区、壁画小镇、赫哲族乡德勒乞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区。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网络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网红”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在媒介环境下,由网络推手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形成的。[5]抓吉村的赫哲人抓住机遇,办起网红民宿,21栋轻现代风格的“网红民宿”——途远驿站已开始试运营,如今,昔日偏僻荒芜的小渔村已变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赫哲风情园。在传承赫哲族传统技艺的同时,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增光添彩。抓吉村妇联主任周春香是土生土长的赫哲人,她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她们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使赫哲族群众过上小康生活。[6]

且数据显示,仍有民宿项目正在招标中,如哈尔滨市黑瞎子岛镇赫哲族民宿村改造项目环境景观整治改造规划公开招标。

2.2 优势与特色

赫哲族民宿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促,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景色具有多样性,拥有冰雪艺术文化;是边疆省份,地理位置特殊,东部与北部与俄罗斯为邻,自2014年三条国际大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渐成东北亚经济发展的新枢纽。人流量大、交通便利,与外界交往频繁。其二,从黑龙江省自身条件来说,最新出台的地方民宿标准和龙江丝路带为其提供了政策扶持和坚实的后盾;在文化上,受俄罗斯等外国文化的影响,通过多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具有异域特征、东北特色和民族特点,因而体现出独特性、多元性,吸引力巨大。在生态上,对环境的开发程度较低,保持了比较“原始”的状态,天然林地、湿地面积较大,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空气质量优良。为厌倦了城市快节奏和喧嚣生活的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身心放松的氧吧。其三,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享受资料消费,旅游占比在家庭开支的份额中明显增长,在旅行中,游客更加倾向于居住民宿而非宾馆、旅店……

总而言之,赫哲族的少数民族民宿具有文化多样、地域性突出、本土特色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些“软实力”赋予了赫哲族民宿的硬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2.3 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赫哲族民宿已经十分完备,赫哲族旅游民宿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赫哲族民宿旅游业的知名度低,国内外鲜少有人知道在中国遥远的东北部还存在着一个神秘而悠远的民族,因此赫哲族民宿旅游业客源不充分;其次,赫哲族民宿旅游存在着经验不足的现状问题,赫哲族因其本身地理环境偏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仅有的民宿旅游资源布局分散且不集中,缺少必要的系统化管理,这样,赫哲族民宿旅游的口碑观感便会大大降低。如何打响旅游招牌,增加知名度?如何协调好旅客间关系?如何解决目前黑龙江赫哲族民宿存在无品牌、无名气、无经验、无体系的困境?这些都是赫哲族民宿旅游发展向好势头必须解决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硬件条件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更深层的体验需求以及短期居住需要。这些都要求对赫哲族民宿进行规划和设计。

3 鱼皮技艺与少数民族民宿发展的基本关系分析

3.1 少数民族民宿促进鱼皮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鱼皮技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堪忧,原因之一是没有正确处理保护和应用的关系。人们谈及“应用”“商品化”常置若罔闻、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会破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底蕴。实际上,保护与应用是对立统一的,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彼此互不冲突,“强调创新是对文化的自信不足,商用会污染文化的纯洁性”这种观点过于极端,违背了中庸之道和适度原则。保护鱼皮技艺是为了传承和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文化的经济价值显得更加不容忽视,将民宿作为展示民族特色文化的载体,赋予鱼皮技艺以经济价值,就是增强了它的活力、生命力,让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3.2 鱼皮技艺能够带动旅游事业和民宿的发展

民宿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并且民宿也在不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将鱼皮技艺应用于当地民宿设计和装饰之中,能够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个性化和艺术性,增加多样性的休闲娱乐活动,符合入住者体验不同文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除此之外,赫哲族当地政府和民宿经营者可以利用所获得的利润升级民宿基础设施,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产业化和规模效应。

3.3 民宿中的非遗传承

将赫哲族鱼皮技艺和发展热潮的民宿相结合,赫哲族的鱼皮文化不仅为民宿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同时也带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最终实现了对鱼皮技艺的活态保护。

民宿作为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展现鱼皮文化魅力的依托点,从字面上可以分为“民”和“宿”,民通常指农家庭院,宿则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需要为旅游者提供住宿的场所。民宿不仅给旅游者提供住宿,而且承载了展示赫哲族鱼皮技艺的功能。

保护赫哲族的鱼皮技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人们直接“住进”鱼皮文化中。除此之外,民宿还作为鱼皮技艺出售的窗口,村民将制作的鱼皮画在民宿出售,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同时更好地传播了鱼皮文化。

4 鱼皮技艺传承与赫哲族民宿发展的共生路径

综上,我们有必要采取文化传承保护与民宿发展协同治理的措施。

4.1 贯彻环境兴旅的方针

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的原则,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日益深入人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强有力后盾,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为了发展旅游业而不顾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过度开发,其实是鼠目寸光之举,绿水青山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应确立“环境兴旅”目标,推进生态旅游,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事业协调全面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宿旅游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当前民宿规划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赫哲族民宿规划应该依托于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与人文民俗,而不是流俗于昙花一现的网红民宿产品,成为一种结合当地渔猎文化特色的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民宿品牌。让游客全身心感受赫哲族历史文化,缓解奔波于城市的疲倦。

黑龙江省赫哲族位于边疆地区,地理环境特殊。现代地缘政治与国际社会格局的变化与趋势使古往今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患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我国提升边疆治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赫哲族定居于东北地区三江流域一带,是直面国家腹地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前沿地带。将传承鱼皮技艺与发展民宿旅游相结合,为了辅助边疆治理,要求民宿村对民宿所有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住宿者进行身份登记,确保透明性,建立起人民之间的举报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发扬民族文化。调动每一个个体,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既是发展当地经济,也是繁荣民族文化,通过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倒逼政治的稳定,从而提高边疆治理水平,是“共赢大满贯”的局面。

4.2 实现鱼皮文化与民宿建造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从赫哲族的自身条件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扩大旅游业规模,集中建设民宿村,将分散的无规则的民宿汇聚到一起,凝聚成一个有效的运作系统,进行专门的、系统化的改善和经营。整合旅游资源,将民族图腾绘制在建筑物表面和室内家具上,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把文化价值转变为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使用价值三者的融合,拓宽赫哲族文化本身的厚度和生命力,体现出赫哲族民宿发展的特色,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前提进行创新,实现鱼皮技艺产业化。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最能呈现当地民族特色的民宿,寻找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道路。鱼皮技艺的传承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结合当下的时代流行元素,一步一个脚印去改变创造它。鱼皮服饰制作的工艺流程复杂而冗长,赫哲族先民流传下来的先熟制工艺技术施行不易。在实际生活中,旅客对它背后迷人的渔猎文化感到倾心,但其较为高昂的价格令更多人望而祛步。如何使赫哲族独树一帜的鱼皮技艺更多的与现实中的民宿经济相融合,成为当下更进一步繁荣经济与传承文化的关键。例如,建立“主题”民宿——鱼皮衣主题民宿,改造赫哲族传统的鱼皮服饰并放置于民宿内部。鱼皮衣受满族服饰影响样式多为旗袍,可以借鉴现代服饰的特点,增加穿着活动的方便性和舒适度,为游客提供随意试穿、拍照留念的服务。游客亦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灵感任意涂鸦,制作专属鱼皮衣,增加它的趣味性和美观性,让鱼皮服饰不仅仅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收藏于博物馆,使其重新鲜活起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4.3 发展电子民宿文化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以繁荣线下实体文化为主,进行线上的文化建设亦不可忽视。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和资金拨款,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扩大网络技术平台,运用大数据扩展民族文化基因的知名度,在信息泛化的基础上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广赫哲族的鱼皮民宿。大众传媒的力量也不容忽视,酒香也怕巷子深,新闻媒体是助力少数民族特色民宿走入大众视野的重要工具。利用好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社会团体和相关组织同样应该关注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的结合,以一己之力投入市场推销宣传、参与民宿村旅游地区的开发工作,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如果缺失涉及此方面的社会组织和专家机构,可以查漏补缺,填补空白。

5 结论

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7]这是赫哲文明独一无二的民族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民族特色,实现赫哲族特色鱼皮文化与当地民宿设计的相互促进。一个优质的民宿必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宿设计应该发掘文化的经济价值,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同时,鱼皮文化为民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濒临失传的鱼皮技艺得到了保护与传承,最终实现鱼皮技艺传承与少数民族民宿发展的共生共荣。

猜你喜欢

赫哲人鱼皮赫哲族
同江非遗传承人
——凭借传统手工艺奔小康
赫哲族现代民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音乐结构及特征阐析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渔歌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赫哲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蕴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