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纹样与工艺
——以斗古乡大花苗为例

2021-03-31卯娇李小斌

西部皮革 2021年19期
关键词:花苗传统节日苗族

卯娇,李小斌

(六盘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

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鲜明支系文化的民族,其中,样式多姿的服饰文化最能代表苗族深厚的工艺技巧和审美风貌,时下,随着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与创新步伐的加快,独树一帜的苗族服饰文化散发着强烈文化气息。斗古乡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作为苗族重要的支系,挖掘大花苗的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并进行传承和发扬,不仅有利于增近公众对苗族服饰艺术的了解,而且对活态传承服饰手工技艺具有现实意义。

1 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概述

苗族分布地域广泛,支系众多,在我国主要聚居在黔、川、湘等省份。大花苗系苗族支系中的重要一支,以炫丽多姿的服饰技艺而闻名,在贵州威宁是大花苗保留原始风貌最为浓郁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大花苗的服饰文化和制作技艺得以很好的保存。大花苗服饰特征鲜明,无论是色彩还是纹样与其他苗族支系迥然有别,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服饰上,图案色彩丰富、制作技艺繁缛彰显了大花苗所追求的“花”样美学,同时也体现了威宁地区三苗“好五色的”传统[1]。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苗人对节日有着特殊的传统,在苗人的习俗中中,每逢传统节日会穿上盛装,盛装的做工不仅最精细图案还异常漂亮。因而传统节日服饰最能体现出其特点和制作工艺的精髓。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集染、织、绣等技艺于一身,因此,通过服饰反映了大花苗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深入,民族服饰文化相继进入公众的视野,挖掘其少数民族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探寻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工艺制作的工艺特色及美学价值显得极其必要和重要。以威宁斗古乡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为例,分析图案和工艺表现技巧,提出服饰工艺创新的思路,为少数民族服饰的工艺创新提供参考。

2 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纹样

斗古乡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图案精美,制作工艺独特有一定的实用性与观赏性。传统节日与大花苗服饰艺术相映相生,在节日来临时,大花苗男女老少会穿上具有本支系独有的精美服饰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大花苗服饰包括衣、裙、包头、腰带、绑腿及背包、背篼等,用色,以红、黄、白三色为主调,主色调在整个图案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花苗服饰上的图案十分丰富,包括几何纹、植物纹和动物纹,这些图案主要源于生产实践,因此在图案表现上呈现出浓郁的苗民生活情景。

2.1 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常用于披肩,在图案构成上,较多采用菱形、方块等几何图形,有时也会选择花边结构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放射状线条也较常用。大花苗服饰的每件绣品都由多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图案组合而成,图案参差交错,粗看繁杂紊乱,其实他们的组合很有规律,主要是通过纹样间的连续与交叉,形成有节奏感的视觉效应,这也反映了大花苗对于自然物象抽象化处理的一种技巧。

2.2 植物纹

植物纹主要有花、草、树叶等纹样,其中花瓣纹样是节日服饰最常用的图案,这些植物纹样基本上是对生活中自然物象的再创造,如,向日葵、葫芦、菊花、蕨菜等等,通过对生活环境中植物的观察,将这些饱含生活气息的植物转化为图案装点服饰,深刻说明了大花苗所追求的艺术源于生活的审美观。大花苗服饰上的植物纹突出以抽象和具象两种方式呈现,为了满足构图需要,有时也会采用夸张和简化的手法处理纹样造型,从而使整个服装充满层次变化具有可读性。

2.3 动物纹

大花苗服饰中的动物纹样种类繁多,就服饰纹样呈现的有:牛纹、鸟纹、蝴蝶纹、马纹等,其中最为主要的动物纹样就是牛角纹样,牛角有两个寓意,一是代表劳动人民,因为牛是苗族的主要劳动力象征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牛角还代表权利,在古时候村寨的领导头饰上戴的就是牛角纹样的帽子,这个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大家对长老的尊重。牛角纹样的服饰现在很少见,只能在传统节日的时候才能看见,以前保存下来的牛角纹样服饰多用于收藏。此外,蝴蝶纹样在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中也最为常见,在苗族文化传统意识中,衣服上有蝴蝶图案的小孩会受到神灵的保护,这不仅与苗族图腾崇拜有关,也体现了苗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3 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制作工艺

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工艺是将织花、挑绣、刺绣三种方法综合运用,并以挑织、贴补花、数纱绣、平绣工艺四种工艺制成,在织绣的过程中多采用直线、折线等造型方法,与织花、蜡染形成了统一的视觉语言。威宁地区的大花苗服饰相对于贵州中、东部地区的苗族来说风格较为粗犷[2],织、染、绣三法在形式上相互补充和衬托,不仅塑造了丰富的层次感,也富于材质强烈对比,充满独特的浑然、厚重之美。

3.1 服饰材料

大花苗传统节日穿的服饰非常精美,服饰由披肩、吊块、袖子、内衬、肩带、系腰等六部分组成。裙子主要由漂白布花裙子为主,其他的还有麻布花裙、麻布花格裙、麻布靛染裙、白麻布裙等。其服饰的材料来源主要有:棉布、麻布、纤维、麦秆、羊毛、雉尾、铜丝、铜片、金、银等。其中,棉麻材料主要来自大花手工织成,通过种植麻然后纺织成线最后用织布机织,这种纯手工与自制材料的生产方式是大花苗服饰艺术的一个亮点。

3.2 织花

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中的织花工艺十分独特,方法是在白色的纸上画出精美的图案,然后将其剪下帖在衣服上,最后用织和绣的方法把图案固定在衣服上,这中方法类似于剪纸。织花过程中图案的配色一般用各种彩色的线绣制而成,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上的织花常常用在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处,通过用贴补花的方式织上图案使整个礼服倍感精致。

3.3 挑绣

大花苗的挑绣工艺可以分为穿绣、回针绣、环绣等针法。制作的工艺不像黔东南地区的苗族用蜡染的形式去绘制图案,这里的染用得很少,但优势也会将织、染、绣结合。斗古乡大花苗的裙子最擅长用挑绣技艺,一般是由织布机织出来或是在织好的白布上绣上花纹,纹样有花、树叶、山河、蝴蝶等。在过传统节日中人们所穿戴的挑绣服饰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中二方连续图案较常见,构图有一定的规律性,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变化丰富,生动秀丽。

3.4 刺绣

苗族刺绣发展历史久远,民间的刺绣针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平绣(直绣)、回针绣、缎面绣等等。刺绣主要用于披肩的工艺制作,披肩做工要求精细,技法精湛才能体现图案的美,而在大花苗服饰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披肩,在节日的到来人们会穿上盛装,突出盛装的主要部分就是披肩,披肩整体是由两块长方形的麻线及红羊毛等织成的,其中两长方形有两对角使用蓝布或以其他颜色的布块连接起来。披肩大的色调是以暖白色为基调,刺绣的图案配色用蓝、青、紫等色作为辅色。图案有虎背、孔雀花、蕨草花、蝴蝶花等。

4 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作为少数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其工艺已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对象,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将独特的服饰工艺传承下去值得思考。从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的现状来看,由于外出务工的苗族年轻人越来越多,当前从事传统服饰工艺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是有人制作服饰,手工挑织渐趋稀少,机械纺织大势增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部分工艺濒临失传。因此,传承与发展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显得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贵州非遗保护的推进以及文旅产业的突飞猛进,为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关于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在传承的思路上,一方面可以通过非遗进校园拓展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工艺的传承空间,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增近公众对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制作工艺的关注和了解,从而实现活态传承。其次,将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制作技艺与旅游衍生品有机结合,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例如,设计出大花苗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民族特色包装袋等,借助当前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机遇,通过衍生品的应用,不仅来提高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工艺的创新发展。总之,从旅游、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等多角度进行创新,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第三,可以运用数字媒体形式建档,将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制作成短片进行数字化遗产的建设。事实上,这种对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动画化设计与转译,能够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这对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3]。

5 结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苗人凭借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大花苗服饰的美是苗族人民劳动创造的成果。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图案及其制作工艺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通过对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图案和工艺的分析,并提出传承与创新的初步思路,以期为当下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设计创新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花苗传统节日苗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可爱的小花苗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小花苗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