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汴绣技术与屏风家具的创新融合研究

2021-03-31边蕊赵玥张煜

西部皮革 2021年19期
关键词:屏风刺绣装饰

边蕊,赵玥,张煜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1 传统汴绣屏风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汴绣最早发源于北宋时期,是河南开封的特色名片,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汴绣作为1000 多年前的官绣,自身承载着中原地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

汴绣经历了北宋从兴起至鼎盛,随着迁都南宋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汴绣的承袭与发展。20世纪50 年代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与扶持下,张福有成立了汴绣合作组。1958 年汴绣合作组扩建并更名为开封汴绣厂,从此,汴绣便在刺绣领域中异彩纷呈、快速发展。

汴绣工匠们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始终注重深入发掘、整理、创新和发展。总结目前出现在汴绣的针法,有三十六种之多,在绣法上创新出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还将喷绘技术运用在刺绣艺术上,创作出《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等佳作,改革开放后汴绣再次进入发展高峰期,1992 年《文莱苏丹像》绣制成功,丰富了汴绣作品的题材[1],还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汴绣多以古代名画为题材,主要是通过绣女的手工工艺来完成,作品多以观赏类为主,如各种屏风、书法等,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汴绣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精神追求逐渐提高,现在汴绣作品选材和材质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画绣,而是趋向于迎合消费者需求,创新多种形式,同时汴绣的工艺也在逐渐创新和发展。

根据历史记载,屏风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为天子所用,代表了皇权的至高地位和宫廷礼器。绣屏是屏风的一种,绣屏工艺的产生体现了传统屏风内涵的转化以及礼制和实用功能弱化、装饰功能突出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的变迁[2]。

随着屏风使用者对屏风功能性、实用性、造型性、装饰性需求的提高,屏风中的内容、画面等也日渐精致丰富,因此屏风在汴绣承载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着大众审美需求的发展。自此,需要结合历史和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传统汴绣屏风进行创新研究[3]。

1.1 汴绣的艺术特征

汴绣由宋绣发展而来,绣品具有极强的绘画感,色彩秀丽、图案严谨。汴绣由于题材多为绘画作品,在刺绣配色上注重仿真效果,相较于粤绣、湘绣强烈的对比色彩,汴绣少有艳丽、比照强烈的颜色搭配风格,多数善于采用清新素雅的色调,在这一点上与苏绣的用色特点较为相似。

1.2 屏风的空间特征

最初,由于时代的影响,屏风的设计风格十分简单,但是不能够满足市场社会的需求,只有和别的装饰进行融合,才能使屏风更加具有美感,使人印象深刻。

屏风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家居空间能够得到充分使用,美化环境,不仅实用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主要空间特征可分为两类:单一型和双功能型。前者多为装饰作用,用以点缀环境,与室内家具相结合成为单一的装饰欣赏品;后者则比较常见,主要起到隔断的作用,并且屏风历来是我国传统室内隔断家具,在古代家具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以做装饰,运用在大小型空间中。

2 汴绣屏风的工艺

汴绣屏风是指以汴绣作品为装饰的屏风。在中式家具中屏风是中不可替代的室内装饰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重要象征,历史悠久。最早始于周朝称“扆”或“黼依”,绘有斧纹,放置在天子座后,象征着天子的权威[4]。“屏风”这一汉字词最早出现的文献在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5]。

屏风的种类主要包括插屏、折屏、桌屏、挂屏。在汴绣屏风中,以插屏形式最为常见,折屏其次,相比之下桌屏与挂屏就较为少见了。不管是哪一类屏风,基本功能都有隔断、挡风、遮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材料如玻璃、塑料、石膏等新兴材质进入屏风设计中,现在的屏风的实用功能减弱,逐渐偏向于观赏、美化方面。

在屏风的制作中,一般以屏芯、屏框、底座组成。屏芯的制作材料有玻璃、雕漆、镶嵌、刺绣等,汴绣屏风的屏芯就是汴绣的绣底,不同材质的绣底由汴绣手工艺人通过刺绣的用途和针法不同来选择,通常以绸缎、布、纱、绢为主要材料。屏框与底座材质基本相同,大多选择竹、木为原料,由于松木具有不易开裂的特点,被屏框广泛实用。另外,许多高档屏风的屏框会采用紫檀木、花梨木等昂贵木材。现代屏风在新材料的影响下,在屏风材质上的选择也更多。同时在屏框与底座上也会通过镂空、浮雕等工艺增强装饰性,与屏风内容相呼应。

3 汴绣屏风的纹样题材

当代汴绣以观赏性绣品为主,在题材的选择上则倾向于历史画卷,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传统文化方面题材,以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性画作,如《蒙娜丽莎》等。在现代生活环境的变化下,人们对标准化、机械化产品的厌倦,以及对手工艺产品、原创精神的重视,都为汴绣带来了许多变化,为了使汴绣适应现代社会的人们的审美变化和需求变化,汴绣手工艺人们不再拘泥于观赏性绣品,积极开拓汴绣产品种类,如衣帽、配饰、家纺、生活用品等实用品。

在这个趋势下,屏风成为汴绣商品类型的重要板块。通过对现在市场上汴绣屏风的种类整理分析,可以将汴绣屏风的题材大致分为牡丹图、报春图、山水、动物花鸟四个方面。这些题材大都具有吉祥祝福的美好寓意,如牡丹代表富贵繁荣,梅花寓意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在河南一涵汴绣公司创作的白鹭六折扇屏风中描绘了白鹭在竹林中的惬意景象,白鹭纯洁高贵,具有一路连升、生活美满的寓意。

汴绣屏风的特殊含义也决定了它的用途,除了自古以来的隔断、遮挡作用,汴绣屏风由于其较强的装饰性与美好的寓意,以及对河南地域文化的代表性,成为庆典、馈赠的不二选择。从一涵汴绣公司的屏风销售中可以看出,除本身因为家具实用因素需要购买汴绣屏风以外,还有许多为庆祝开业典礼、校庆回馈母校赠礼、乔迁贺礼等需求定制汴绣屏风。

4 现代汴绣屏风的创新应用

现在许多家居装修时屏风也会映入人们眼帘,同时因着科技、材料、工艺的革新,以及现在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创新研究需做到既能尊重传统文化,又能融入时代精髓,引领时代风尚。相对于以前的工艺来讲,汴绣大师王素花在创作第一幅《清明上河图》时,在传统刺绣手法上第一次结合使用了喷绘技术。用喷绘将画作绘在绣缎上,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使绣品与画作更加接近,效果十分理想。同时王素花大师在对古代传统针法的研究中,将汴绣针法发展到了三十六种。

现代社会审美的需求直接影响到了汴绣屏风所需要做的改变,笔者认为汴绣屏风的创新研究主要可趋向于三个方面:简洁化、个性化、民族性。

首先简洁化,传统汴绣屏风造型厚重,内容装饰繁复;而现代屏风则是风格清新,材料多选用轻柔、通透为主。更注重装饰性,轻薄简约的汴绣屏风能营造出一种“隔而不离”的效果,融入家具生活中,同时符合现代生活审美的需要。汴绣屏风的创新应兼收并蓄,使其能在现代装饰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从单一性到多样化。

其次个性化,现代设计都讲求自主原创性设计,在汴绣屏风中也不例外。重视空间环境的设计与装饰,具有自身特色。因此汴绣屏风题材更加广泛,尤其是屏风形状的设计,与传统相比,可具有超前艺术形式,从千篇一律的样式到个性多样的形式。

最后民族性,创新需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汴绣屏风中也应具有传统文化因素,能够在手工汴绣屏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也能与其他刺绣绣种做出区别,成为中国刺绣史上独具风格的刺绣工艺。

最近汴绣新品牌“如一涵”,将现代意境山水创新运用到汴绣屏风的设计中,部分“如一涵”的新汴绣屏风是以山水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整体风格清奇秀丽、淡雅怡人,使用单套双套针法搭配实木外框,不仅清风秀雅,还融合了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体现。以及汴绣名品凤戏牡丹图,采用真丝底料与天然桑蚕丝线绣制,屏框与底座采用高档红木框与玻璃制作而成,刺绣内容为一只凤凰站在正在怒放的牡丹花上,凤凰嬉戏百花之王,寓意是万物欢欣、百鸟朝贺,象征天下太平、四海同春,是极具传统特色的手工艺汴绣屏风制品[6]。

5 结语

汴绣在传统时期是女子的手工艺技巧,与屏风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传承发展至今。我们不仅要将传统手工艺汴绣与屏风进行结合,还需要融合时代特色、跟紧时代潮流、贴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使汴绣屏风的创新能在各种空间环境中更好地装点生活、丰富环境,做到工艺艺术品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激发更多同行人的思考,为我国传统工艺汴绣屏风文化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

猜你喜欢

屏风刺绣装饰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清新唯美的刺绣
固表防感玉屏风 珍贵如玉肺不虚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DIY节日装饰家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