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技术完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

2021-03-30李聪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5期
关键词:户籍消防单位

李聪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消防救援大队,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户籍在我国有着突出作用,是由户政行政机关制作,属于合规法律文书,详细记载并存档了人口的信息,最早的户籍制度兴起于春秋、战国之交,演变至今,制度内容更加完善。最近几年,随着消防规范化、专业化程度加深,经济发展实力增强,防火工作越来越全面化和精细化,同时高效化、准确性的特征十分鲜明,要想有所突破,就要严格要求,提升消防管理质量,促使其向专业化发展,而想要实现理想目标,就要依托信息技术,走信息化道路,从而将“户籍化”管理推向全新高度。

1 “户籍化”管理的困难

1.1 信息采集难度大

结合现有情况来看,现阶段“户籍化”管理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难度大,造成了管理混乱。现实工作中,因为消防安全“户籍化”相关制度落实较晚,起步时间不长,传统的工作模式导致信息零散,同时还伴有精细化不足的特征,都属于点滴碎片,再加上单位人员调动频繁,以及合理产权划分混乱等复杂局面,很容易让档案资料丢失,残缺不全,甚至有的重要文件损坏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据可查”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涉危单位对信息外泄十分担心。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数据更加烦琐,数据量非常巨大,这都无疑增加了消防部门管理压力,导致初始信息采集困难重重。

1.2 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除了上述问题外,人员不足问题同样突出,以某消防大队为例,辖区列管重点单位已经超过了300余家,在自己辖区内,高层建筑较多,已经远超300多栋,但现实工作中,在岗监督检查人员还不超过10人,除日常性工作要占据部分时间外,想要将工作全面、细致落实,“户籍化”信息采集、整理工作需要花费“8h以外”的时间来完成。通常情况下是信息采集完成后,将信息带回办公室,花费较多时间完成分类、整理工作,信息的利用率不高。作为监督检查人员,更是面临超大任务量,为了工作需要,经常要放弃自身休息时间,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基数少,核心数据处理速度慢,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1.3 数据统计处理难

前文已经提到过,“户籍化”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采集,在采集结束后,数据统计也存在一定难度。这主要是源于收集和梳理基础信息相对滞后,结合以往工作方法,数据完全依靠纸质文档留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将这些资料汇总,进一步统计和整理,从传统模式中不难看出,工作量十分巨大[1]。随着信息复杂程度提升,这种人工处理方式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已经与现有工作环境相违背,不适应性非常鲜明。出于上述种种原因,数据不细致非常鲜明,部分内容繁杂重复,甚至出现错误记录,并且难以剔除,管理十分混乱。

除此之外,动态信息更新滞后严重。在信息时代,每天都会有数据更新出现,数据量是过去的数十倍,对于初步建档单位,无论是消防管理人员,还是具体的消防设施设置,都要满足实际需求,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发展相对滞后,信息的匹配度不高,动态信息更新滞后。例如,有的单位法人已经在消防安全管理期间更换了很多次,建筑几经装修,甚至有的早已经不存在了,单位已经倒闭等。

1.4 工作成果利用率不高

通过实践表明,消防“户籍化”管理属于相对完善且精细化的科学体系,涉及内容较多,多数环节联系紧密,其核心思路是借助合理制度体系,搭建真正有利于消防安全管理的实际信息网络。在此基础上,将各项工作细化,做好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将其渗透到每一个基层“细胞”,进一步明确消防责任范围内,每一栋建筑的情况,对单位的动态信息全方位追踪,确保将监督检查充分、合理应用到真实的灭火救援工作中。但结合现有情况来看,现阶段使用的工作台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消防信息档案并不健全,仅是停留在档案本身,忽视了携带和取用。这类情况,将导致外出检查时,甚至是灭火救援时,关键信息无法及时、精准调取,信息的使用需要“死记硬背”,消防信息利用效果不佳,成果转化率不高。

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户籍化”管理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较大阻碍,其中“户籍化”管理的推进更是困难重重。为了扭转局面,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高质量推进消防安全管理,将“户籍化”管理推向全新的高度,确保实际的管理效率。

2.1 充分利用互联网,不断将工作面延伸

在现实工作中,需要在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化的策略和手段,搭建高度匹配的消防安全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现实工作中,应结合实际需求,为每个重点单位完成精细化、专用账户设置,这是“户籍化”管理的前提,通过建立“户籍化”管理档案,发挥互联网的功效。例如,现实使用中,为了及时、多角度了解社会单位最真实的消防能力和消防安全状况。可以为每个企业单位借助户籍化管理系统设置一个独立账号,在此基础上优化和完善消防管理档案。为了发挥管理平台的效用,户籍化管理系统可以结合现实需求设计两个登陆平台,除了基本的“消防机构平台”外,还要额外增设“社会单位平台”。在平台中,设立咨询和评价窗口,随时接受社会单位的反馈,采取交互的形式,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以及合理化、专业化分析,尽可能提升信息采集的便利性。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为社会单位更新信息打造便捷化的平台,大大提高消防信息利用质量。

2.2 制定合理的制度

实践证明,无论哪一项工作的推进,都需要制度作为支撑,制度是基本保证和必要前提。只有制度完善,后续工作才能顺畅。现实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步:①制定月度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工作的细化,将工作细化到每一周和日,让“户籍化”管理环环相扣,通过每周工作计划的高质量完成,推动“户籍化”的管理,全面落实基础性工作,保障工作稳步推进;②匹配高质量的动态信息反馈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员意识。让人员有责任感和紧张感,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重工作品质[2];③与其他部门的协作要保证顺畅,加强各类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做好分析、利用,在实际的共享比对阶段,尽可能避免重复工作,对已经掌握的信息重点筛查和相互纠错;④采取科学有效路径,以“先组建,再完善”的最佳思路,将工作台账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从建立“一户一栋”开始,逐步充实工作台账。在工作台账的完善工作中,渗透信息化技术,提高台账的使用效率。

2.3 开展人员专项培训

为了满足现实需求,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真正推行高品质的“户籍化”管理。需要开展专业化程度强的人员专项培训,通过对人员的持续培养,提高消防能力。在人员缺编的基础上,社会消防执业人员要得到全面、综合培养,充分发挥各类消防单位的优势,鼓励并帮助其掌握“户籍化”管理的科学、有效方法,将信息收集种类精准把握,完成相对专业、稳定的高素质队伍搭建,保障信息采集质量,高效及时更新具体的消防工作情况,为消防管理提供支撑。与此同时,还要让人员掌握与消防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在消防管理中的全面渗透,为全面加快“户籍化”奠定基础,从根源解决人员不足情况。例如:当进入消防系统后,点击[消防工作记录]可以弹出[消防安全培训]模块,此时就可以呈现出全部的安全培训记录信息。在此基础上,可对安全培训记录完成修改、新增、打印等,合理掌握人员培训信息,以便制定针对性训练。

2.4 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完成“户籍化”管理

结合现实经验以及借鉴成功做法,在“户籍化”管理期间,为了确保管理的时效性,可以将无线射频技术(RFID)高效率应用其中,主要原理是在各类建筑中完成信号源的搭建,在此前提下,监督执法人员,在开展工作期间,便可以携带手机,或通过类似电子设备直接读取建筑信息,掌握消防基本情况,将“户籍化”管理科学性与高效性全面发挥[3]。现实工作中,为了更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手工表格档案的方法早已过时,急需革新,应引进新的方法,提升管理效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消防安全“户籍化”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可以全面提升消防管理质量,确保理想的消防安全状态。为了发挥理想效果,要搭配合理考核办法,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借助信息网络,将各项工作责任细化,并将其分解和深入到每一个“细胞”,从源头将信息化和消防安全“户籍化”进行融合,通过不断尝试,提高其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转变为消防安全“户籍化”的有效助力。

猜你喜欢

户籍消防单位
《消防界》征稿启事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填单位 要推敲
漫画说消防
看错单位
消防也幽默
协办单位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