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分析

2021-03-30刘鑫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5期
关键词:城市绿化城市规划绿化

刘鑫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城市绿色系统规划理论是城市总规划的细化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城市性质、目标、布局等内容,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指标的明确,科学进行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从而达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

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镇快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城镇用地规模的增加[1]。在城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内涝问题逐渐出现,降低了城镇建设的质量。在这些城市病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前提下,城镇快速发展与绿色发展矛盾日益激烈,导致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减少,不利于城镇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因此,结合绿地系统规划理论,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开展,对于我国城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2 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目标,其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生态文化建设需求相符,城市规划基于绿色系统规划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进行规划内容与方法完善,不仅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还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3 绿色系统规划编制不足

我国绿地发展的实施时间较短,《城市绿地系统编制》于1991提出,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完善,编制内容已经趋于成熟,为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但是,绿色系统规划编制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视度不高,导致绿色系统规划编制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效果不佳,不能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

2 绿色系统规划理论的新思想

2.1 城乡一体化理论

目前,绿色系统规划理论主要在我国城镇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没有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得到应用,缺乏区域层次思想,不利于城乡空间建设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论的提出,使政府、企业和个人认识到绿色系统规划理论的重要性,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使不同地区在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可以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城乡环境,提高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生态价值[2]。

2.2 立体化设计理论

绿化立体化设计是一种新式的绿化空间结构模式,其可以在不大改变城市空间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绿化范围的提升,有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绿化立体化设计是指借助垂直方向,进行绿化范围的扩大,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科学进行绿色植被的选择,转变了传统的绿化模式,为我国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3 景观生态格局理论

景观生态格局理论是绿色系统规划理论的生态学表现,其主要是在进行城市绿化系统本身进行全面、深度分析,总结影响城市绿色系统建设的相关因素,使得城市根据其发展与绿化需求,进行规划方案的完善,赋予了城市生态和时代价值,有助于城市规划的绿色发展。

3 城市规划区绿色系统规划理论的应用方法

3.1 城市绿化系统规划流程完善

健全的城市绿化系统规划流程既可以保证城市绿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绿化规划的科学性,还可以及时发现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流程方案,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提高城市绿化建设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城市环境的改进。

首先,我国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城市绿色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工作的开展,充分掌握城市绿化的现状及居民对于绿化的满意度,结合调查现状与居民建议,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规划流程的完善,保证了流程方案与城市绿化需求相符。其次,各地政府应当进行绿化评价指标的优化,各地政府通过对城市空间、设施、规划方案、环境、绿化管理等方面的指标分析,从多角度进行绿化指标的分析,为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完善,提供科学的参照指标,有助于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再次,各地政府应当鼓励公众参与绿色系统规划,不仅可以对公众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的科学调整;还可以增加公众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并以提高城市规划效率为目的,协助政府进行绿化规划与实施,有助于城市绿化的有序开展。最后,各地政府应当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全面对城市规划进行评价,有助于城市规划工作的合理化调整。由于城市绿色系统规划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相关部门需要不断结合城市发展、绿色系统规划理论变化、公众建议、相关政策等因素,进行城市规划绿色系统规划方案的调整,以保证城市绿化水平提升。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传统技术和信息技术调查方式,进行城市绿化调查工作的开展,借助调查结果,反馈城市绿化的满意程度,为城市绿化工作完善,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调查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调查结果,综合对城市绿化进行评估,找出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城市绿色系统规划理论,进行城市绿化工作的完善,为下阶段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3.2 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

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与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紧密的联系。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研究工作,充分认识到相关法律对于城市绿色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借助绿地系统规划理论,进行城市规划的科学布置,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3]。

首先,我国政府应当基于城市科学规划需求,进行绿地系统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把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放在同等地位,结合我国城市不断发展需求,进行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绿色规范措施的落实,不仅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还为城市内部的科学布局提供更多的依据。其次,我国政府可以基于内部各部门职能管理划分需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不断总结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各部门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各部门可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在工作中,协助城市绿色规划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保证城市规范的有序开展,还为城市规划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最后,我国各地政府在基于绿色系统规范理论,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公众参与原则,一方面构建公众参与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导公众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使其根据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需求,积极参与规划工作的问题探讨,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城市规划问题或建议的提出,使得城市规划方案更加符合公众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搭建公众参与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城市规划相关信息的共享,为公众了解城市规划内容,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还可以在平台中与公众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收集公众对于城市规划的意见,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完善提供更多的支持。

3.3 城市绿色系统规划方法的发展方向

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城市发展需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拥有的发展方向,主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空间结构规划的生态化转变。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其需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规划方案的合理化调整,以保证规划方案与城市发展相符。因此,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使得城市认识到规划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在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规划时,进行了生态化的转变,使得城市规划具有层次化和多元化,满足了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②规划内容的多元化转变。城市规划内容存在复杂性的特点,为了保证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相符,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城市用地、发展、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规划内容的科学设计,保证规划内容与城市发展相符。绿色系统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使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各因素分析过程中,做好各个环节的互动工作,促进了城市规划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城市规划的效率[4]。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于城市生态建设景观布局和整体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绿色系统规划理论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科学进行绿色系统规划理论的应用,做好城市规划的经济、生态、人文协调工作,完善绿色系统相关法律,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从而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猜你喜欢

城市绿化城市规划绿化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