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成本模式的湘赣边乡村绿色庭院营建研究

2021-03-30刘子涵邓寒松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人居庭院绿色

刘子涵,邓寒松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

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以来,各地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改善提升。但各地采取的措施基本以整治环境卫生、设置垃圾收集点、沟渠硬化等基础性工作为主,其中就对庭院环境的整治就强调易清洁,物件摆放整齐的初级治理,并以此为认定美丽庭院的主要标准。这种标准的实施忽视了乡村庭院的舒适性、生态性、审美性的功能营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庭院建设也同样面临高品质提升的现实,特别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乡村绿色庭院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传统庭院采用简单硬化,围墙围合的纯功能性做法来说,绿色庭院的营建毕竟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和一定资金投入。如此,造成了现代典型性乡村的绿色庭院营建普及难以推广,使人居环境品质无法有效提升。本文通过对湘赣边部分乡村庭院的调研,就低成本营建绿色庭院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利用低成本模式推广,为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宜居”目标提供庭院营建的理论指导。

1 湘赣边乡村庭院普遍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乡村大范围的房屋住宅更新以来,湘赣边区域乡村同样以全新的风貌展示着时代乡村的特点,由于受观念和经济条件限制,普遍忽视了新建住宅对庭院的投入塑造。加之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使得庭院功能基本以停车、放置杂物、偶尔的人员聚集为主要目的。地面简单的全方位硬化,砖砌围墙成了现阶段乡村庭院的“标配”。根据对炎陵县、遂川县、井冈山市、茶陵县、浏阳市的二十个村落120个庭院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地面铺装采用水泥材料单一硬化的占95%;有围墙的占60%,且全部为砖体砌筑或水泥粉饰;无观赏性园艺绿化的占比90%;有休闲桌凳等配套设施的占5%;乡土文化传承氛围营建基本没有;90%的农户希望提升庭院品质但又限于经济和本身观念意识问题而无法实现。通过现状庭院的形态发现,目前的乡村庭院还是处于干净整洁,能满足基本生活功能需求的低层次水平,距离高质量的绿色庭院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正是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中农民的需求和具体营建矛盾的体现。

2 需求和营建的矛盾

农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期盼自己的家园建得更美好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但往往在集中财力物力建成新房后,对庭院的高品质改善营建就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在人居环境改善政策的号召下,农民有了提升庭院品质的强烈愿望,由于高品质的绿色庭院概念相对农民来说还是很模糊,以至于营建中盲堆砌。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有效的引导,一味地购买新材料、现代成品工业材料去建造,导致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最终,推广效果不佳。因此对绿色庭院内涵的正确理解是建造的前提。

3 绿色庭院的内涵

绿色庭院环境是乡村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语境下的庭院不仅要满足生活生产的功能,更要满足生态、休闲、文化传承、审美的需求。绿色庭院的营造就是乡村高质量人居环境建设措施之一。它包含生态材料的运用、可渗性地面铺装、乡土植物花卉的种植、休闲停留的空间功能、文化小品和审美小景、场所肌理的营造,以及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等方面。绿色庭院不只是表象的美化做法,而应该具备生态的、文化的、审美的、时代性的内涵[1],但鉴于乡村的经济承受能力,绿色庭院的推广必须建立在底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推广实施。

4 低成本因素

湘赣边区域乡村所处地理环境均为山区,竹木、陶瓦、石块等乡土材料资源丰富,传统民居建筑主要采用夯土、竹木、石块构成。民房规模化更新提升后,拆卸旧房遗留大量的废旧建筑材料,这为庭院的营建采用当地材料为主提供可行性。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和生活废弃的旧物件来营建庭院可以切身降低材料成本。如旧的木板梁枋门窗,砖瓦石墩、竹木器皿,陶罐磁盆、废弃的农具和交通工具等等都是可利用的低成本材料。山区植物资源丰富,各种四季乡土花灌木为庭院绿化提供了低成本的绿化植物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低成本的材料资源既是生态环保理念的体现,也是将庭院作为传承乡土文化的一个窗口[2]。

5 营建模式

绿色庭院的营建需要片区规模性行为才能带来区域性的良好生态效益,因此转变庭院建造的观念、合理地选用材料、科学的降低人工投入等措施,要通过营建实践形成低成本的模式才利于推广。

5.1 观念意识的转变

在乡村建设中重视房屋的建设投入,忽略庭院和村庄环境的协调美化是常见现象,庭院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乡土文化传承、人际关系交往平台及区域生态服务的功能。由于对庭院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仅仅本着能用、干净、易清洁的观念,将庭院地面、墙面简单的水泥硬化,或点缀几株不成景的植物就认为是美丽庭院,这是认识上的误区[3]。要引导农民把庭院建设作为生活休闲、环境绿化美化、文化传承、普及审美的场所来对待,树立生态环境和绿色家园的观念。庭院的营建有别于房屋建造,技术性和安全性都远远不能相比,所以,要本着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理念,更能体现庭院环境的个性魅力。

5.2 材料的应用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渗透,乡村本真的风貌逐渐式微,房屋住宅和道路设施都采用了工业化的材料营建,使得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社会的发展和乡村人文风貌的延续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冲突体,因此庭院的营造中发挥废旧物件的肌理价值和审美情趣能有效的缓解这种矛盾往纵深发展。生活中废弃的竹木、金属、陶罐及旧房拆卸的砖、瓦和梁柱等材料,有丰富的材料肌理,沉着的色彩表象,能传达生活的印记、反映时代的变迁,再现浓郁的本真乡村风貌。提倡利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材料能起到节约材料成本,提升审美意蕴的双重效果。废旧材料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摆放,而是通过艺术化设计和组景方法,使其服务于庭院,体现乡土性、文化性、艺术性的高品质庭院环境[4]。虽然废旧材料的选择应用是低成本庭院营建措施之一,但人工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3 人工成本的控制

湘赣边乡村和其他地区乡村一样,都面临着大量劳动力到城镇务工的现状,给庭院营造带来了劳动力投入的压力。如用工程方式承包施工势必增加投入成本,凭一己之力又难以实施。根据乡村劳动力现状特点,可以在村委会引导下或自行组团的方式营建,以任务量相近似的四到五户家庭组合成庭院营建互助体。互助体内既可共享废旧材料或批量购买相关材料,实现优惠价格采购,更可以相互帮助施工制作,免去直接的人工工资成本,解决了需团队才能完成项目的困境,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营造的效率。基于绿色庭院的文化性、艺术性内涵,完全靠农民自己去完成会出现品位不高的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社会力量的介入。

5.4 社会力量的介入

湘赣边乡村青山绿水的大环境,整体风貌表现为“绿有余而美不足”的季相特征,解读绿色庭院内涵,艺术化的环境设计维度就不可或缺,才能营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庭院环境。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尤其是艺术设计的参与,用艺术设计的手法,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庭院,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环境文化转换为乡村符号,设计吻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艺术形式和造景[5]。艺术设计的介入可通过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宣传,提供乡村建设的平台,动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社会公益人士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潮流中,充分利用发挥好社会力量建设乡村。

6 结语

综上所述,湘赣边低成本模式绿色庭院营建的论述研究,改变乡村庭院普遍“简单粗暴”的功能性庭院为绿色庭院的做法,扭转时代性乡村建设进程中对庭院环境建设的漠视,是延续乡村本真的重要措施。绿色庭院营建的低成本模式相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湘赣边乡村来说是可行且可推广的。绿色庭院的推广将促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同类型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因此值得广大乡村借鉴。

猜你喜欢

人居庭院绿色
绿色低碳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回到庭院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斑鸠飞落的庭院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