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黔中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

2021-03-30杨毅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5期
关键词:城市群战略区域

杨毅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81)

黔中城市群范围包括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下辖33个县(市、区),总面积5.38万km2,2020年GDP约1万亿,常住人口规模约1900万人。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为黔中的快速发展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撑。作为贵州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空间载体,黔中城市群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期、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期,仍然具有交通、生态、战略安全和特色产业优势。顺应国家发展要求,持续推动贵州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宏观战略彰显优势、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引领发展,将成为黔中城市群“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路径。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对于黔中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成爆发式跨越,主要是由于黔中地区自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提出,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以黔中城市群为中心,逐渐成网状结构向周边城市扩散,这种黔中地区的交通发展,加强黔中城市群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黔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高速推进,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不断呈现出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1 区域联动战略

黔中城市群应积极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借力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寻找外部动力。国家新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发展思路是强化区域协作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借助国家战略发展平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是黔中城市群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属于经济最为活跃、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成渝地区是西部的经济发展中心,也是距离黔中城市群最近的国家级经济增长极。这些地区的经济、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都是促进黔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推动力。滇中地区和北部湾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株潭地区是周边区域重要的增长极,这些地区对于黔中城市群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既增加黔中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压力,又具有一定的合作空间。因此,黔中城市群需要加强成、渝、桂、湘、滇的大通道的构建,积极主动发挥黔中地区交通便利的优势,促进城市群的区域合作,加强提高自身的发展优势,这是黔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契机。

对于黔中城市群,需要加强内引外联的发展战略的构建,努力打造“X”字形的发展空间格局,充分发挥贵阳、遵义、安顺、毕节、都匀和凯里6个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合理分工,加强发展协作,争取做到空间发展一体化,并打破由于封闭环境而带来的发展壁垒。加强区域联动,需要发挥重要的战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努力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②加强区域协作,进而打破地理位置封闭的发展壁垒;③通过区域协作改变现有发展格局;④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抢占西部地区区域合作制高点。

2 核心聚集战略

黔中城市群处于城市群发展初级阶段,培育中心城市是本阶段的重点发展战略,同时需要突出重点,采取非均衡发展的策略。与广东、浙江和福建等地区不同的是,黔中城市群在小城镇和产业型聚集发展的模式不充分,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发展规模与效应,对于城市群的整体支撑力度比较欠缺。但对于贵阳和遵义等地而言,其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容易成为极化发展。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其经济实力以及服务业发展等综合性在黔中城市群处于龙头地位,应不断加强对新的发展路径的探索,积极推进“强省会”策略,推动贵阳和贵安融合发展。对于遵义、毕节、安顺等城市来说,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路径以及发展规模扩张,而凯里和都匀需要加强完善自身发展战略,努力整合发展资源,促进地区形成发展极。针对上述情况,打造中心城市是发展的第一选择。

关于选择这种重点区域优先发展的策略,主要是为了避免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区域增长极核,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区域快速发展。

3 交通引领战略

推进区域同步协调发展,需要努力完善铁路、公路和民航等多种交通设施,形成立体化多功能交通网络,促进各种运输无缝链接,打造货客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城际交通发展,加强城市与城际交通无缝链接,早日实现“一站式”交通服务体系,构建经济发展逐渐向周边城市群扩散,早日实现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1h的生活圈,支撑资源开发、旅游建设等经济产业发展的交通网络成型,逐渐引领黔中城市群城镇化发展。

重点发展黔中城市群与珠江三角洲区域、成渝双城经济圈及其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联系,逐渐构建网络交通发展新格局,加快高速网络的覆盖率建设,同时还需加强区域快速环线的构建,这是推动黔中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改善城际交通路线,对于推动城镇群一体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4 产业跨越战略

黔中城市群尚处于城市群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但具备发展的潜力,需要加强资源、资本和创新等多种发展模式的探索。①利用好自然和人力资源优势,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内生动力;②逐渐发挥后发优势,借鉴经验曲线和科技创新力量,着重引进先进的发展技术和生产环节以及控制性工序;③加大自主研究力度,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黔中城市群需要依托交通廊道布置现代产业,通过新型工业化的重点突破,构建以工促城,以城兴工的发展模式。增加就业岗位,突破发展门槛,形成城市与产业间良性互动,并强化区域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产业跨越战略的发展重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利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而城镇化又推动其他产业发展;②加强区域资源整合,聚集优势发展工业产业;③优化和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落实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十二大农业产业和十大服务业工程;④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着力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

5 生态支撑战略

要以环城林带、长防林带、生态保育林为基础,助力加强生态网的构建,为保持生态水土和城市经济以及人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发旅游景点,促进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努力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场所,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娱乐场所和清新的空气。加强对绿色生态系统的开发和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构筑宜居环境提供保障。生态支撑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着力建设安全的生态体系;②加强环境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力度;③大力治理石漠化,努力促进生态恢复;④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节能环保。

6 文化提升战略

文化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黔中地区处于少数民族较多的区域,拥有较多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山水地貌具备特色,有利于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由于黔中地区拥有较多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可以以遵义历史文化名城、织金洞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黔东南和黔南民族风情旅游等为发展依托,努力构建旅游和文化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实现黔中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多样化和品质化,提升区域文化氛围,宣传区域文化形象。

7 结语

在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在经历“黄金十年”和实现决胜脱贫攻坚宏伟任务后,贵州需要以六大宏观战略推动黔中城市群发展,应对新时代的新需求和新挑战,迈入新的发展征程。黔中城市群一方面还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又承载了贵州经济社会和对外开放发展的增长极职能。因此,本文基于区域联动战略、核心聚集战略、交通引领战略、产业跨越战略、生态支撑战略以及文化提升战略为研究主线,论述新时代黔中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进而顺应国家的发展要求,推动贵州健康发展,不断以宏观战略彰显发展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突出主要的发展重点,形成战略式跨越,推动贵州翻开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城市群战略区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分割区域
战略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战略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