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食品经营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03-30

现代食品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营者经营部门

◎ 金 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1 网络食品经营概述及监督部门

1.1 网络食品经营概述

网络食品经营者包括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两类。由于食品的特殊性,国家相关部门提出规定,须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才能在网络平台上售卖食品,且其除了要满足普通商品经营需求,还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若是网络食品经营者未按照法规制造、存储、售卖商品,即构成网络经营违法行为。

1.2 网络食品经营监督部门

为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督,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我国设立了网络食品经营监管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海关部门。虽其同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部门,但监管范围不同,两者协同监管,才能为当下网络食品安全提供保障。此外,国家法律法规也明确提出网络平台需对网络食品经营起到监督作用,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食品经营的监管。

2 网络食品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不到位

当前网络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如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三无”食品、质价不符食品、卖家自制食品、零售散装食品等。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监管不到位。虽然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中明文规定,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时需采用分段监管模式,但食品监管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无缝对接,所以食品监管部门效用无法发挥出来,食品监管效率低下。此外,食品安全委员会权力有限,只能进行针对性监督与管理,所以监督效果受到了极大影响。

2.2 电商平台审查不严

电商平台在网络食品经营监管中发挥着审核作用,需审核网络食品经营者的资质、登记其资料。但由于当前电商平台众多,为吸引经营者入驻,多数电商平台将入住门槛降低,并没有按规定严格审查网络经营者资质及食品进货记录。

2.3 法律制度有待健全

相关部门没有做好监督工作便会影响监管工作的落实。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问责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管体系。

2.4 消费者举报不积极

在网络平台交易中,经营者因地域跨度较大很少主动出具购物凭证,而消费者并没有养成索要凭证的习惯,再加上送货环境与食品级要求存在差异,所以常会出现食品交叉污染现象,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在发生问题后,消费者会在网络平台中质问经营者,但是经营者认为消费者需提供证明,由于因素较多、食品属于小额消费,且投诉举报的步骤较为复杂,所以消费者大多都会选择默默忍受或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很少会向有关部门举报。

2.5 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存在问题

从事食品安全监测的人员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技能,所以导致食品安全监测水平较为低下。再加上部门机构资金短缺,无法及时更新监测设备,所以无法正常开展监管工作,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3 网络食品经营监管对策

3.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的网络食品经营法律制度,可为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奠定基础。在立法层面上,国家应当重视网络食品监管,并加快立法进程,做到全方面、多角度的食品安全监管。具体来讲,相关部门需基于《食品安全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网络食品经营入市门槛提高;需健全问责制度,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执法队伍的建设。此外,相关部门需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培训活动,借助其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及综合素养,使执法人员学到更多的知识,且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基于各方面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将行政执法力度加大,进行严格检查,便可将不合格的食品扼杀在摇篮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1-2]。

3.2 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条件

为规范网络食品监管,提高监管实效,需对市场准入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具体来讲,电商平台须对将入驻平台的网络食品经营者的个人意见进行登记,需审查其许可证,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减少食品安全问题。此外,电商平台可增设调查小组,对已入驻的食品商家持证情况进行调查,若发现已入驻的食品商家存在问题,需给予严重惩罚,比如关闭其店铺且不可申请开放店铺。另外,监管部门须针对电商平台建立监管制度,制度中要明确指出电商平台失责行为会获得相应的处罚,借助其使电商平台承担主体责任,从而对市场准入条件、入驻平台条件进行严格把控[3-4]。

3.3 转变监管机制

转变监管机制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并对经营者所销售食品开展索证索票。此外,有关部门需建立监管台账,要规范经营者发布食品信息时的内容。具体来讲,食品相关页面需明示必要的标识、标签、检验报告及说明书,如食品生产厂家、电话、地址、许可证号、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3.4 推进行业自律

仅靠监管部门执法并不能完全避免网络食品经营安全问题发生。要避免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需要推进行业自律。具体来讲,网络食品经营者在发布食品信息时需主动在网上进行备案,需保留网络食品经营者档案及历史交易数据,定期到药监局备案。经营者还需进行食品生产审查、监督,需监管所交易食品的信息,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向相关部门 报告。

3.5 完善投诉举报机制

在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忍让或与商家协调解决。消费者不愿意进行投诉、举报,是因为举证难及投诉复杂。为使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参与到网络食品经营监管中来,可基于消费者监督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如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进行举报的公众平台,消费者只需打开平台便可随时上传并举报网络食品安全问题。

3.6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①需将当前食品安全产生标准、卫生标准进行整理,并基于此制定食品标准,规范化食品安全技术。②国家需加大食品监管资金投入,使相关部门机构可及时更新监测设备,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创造出良好的民众食用安全环境。③需培养食品安全监测人才。对现从事食品安全监测的人员需进行系统培训,让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监测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监测水平,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保障。此外,相关部门需不断引入专业性人才,为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7 建立社会诚信制度

食品安全问题属于社会诚信问题。想要杜绝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将社会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实施黑名单制度。当发现网络食品经营者出现违法行为时,需给予其警告,并处以罚款、勒令整改及拉入“黑名单”,并将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及其行为进行曝光。

4 结语

网络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因此网络食品经营监管部门需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维护电商环境。具体来讲,政府需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转变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条件,完善投诉举报机制,推进行业自律,建立社会诚信制度;消费者需积极参与网络食品经营监管,当购买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时,要利用维权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网络食品经营者需做好审查、监管义务,主动在网络上备案食品信息,定期到药监局备案。

猜你喜欢

经营者经营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经营者》征稿启事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压机——精明采石场经营者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