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应用推广的高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1-03-30王海强王仲英李井竹

山西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企问卷软件

王海强 王仲英,2 李井竹

(1.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8; 2.河南省智慧农业远程环境监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8; 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0 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简称BIM)是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1],实现了二维数据到3D建筑模型、4D进度模拟、5D造价信息的转变[2],其“未来先见”功能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提供了方便。国家部门、地方政府部门为推广BIM制定了相关政策[3-5],为了适应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在BIM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6]。关于高校的BIM应用研究多集中在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7-10],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涵盖各高校的数据支撑。

本文在高校教师、学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的方式分析师资状况、软件熟练度、实践经验、BIM课程、BIM融课、校企合作、1+X证书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状况,为BIM应用在高校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和针对性建议。

1 调查问卷概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网络问卷,共收集到来自河南高校的问卷796份,剔除不符合标准的问卷21份,共得到有效问卷775份(其中包括教师69份、学生706份),其中涉及高校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问卷中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均有所涉及,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样本数百分比有一定的不均衡,但涉及高校数量基本相当,问卷基本上能够反映出BIM应用在不同层次高校的探索和实践状况。

表1 问卷统计分析表(高校)

2 调查问卷分析

2.1 高校BIM应用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5,11]和咨询高校专家确定了5个能够 反映高校BIM应用现状的指标:1)BIM培训;2)BIM师资团队;3)BIM专业;4)BIM学生社团;5)“1+X”BIM证书,问卷中问题的具体描述见表2,以回答“是”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进行分析,不同层次高校的BIM应用现状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大部分的高校都在BIM培训、师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始了探索和实践,但在不同层次高校呈现一定的不均衡性,高职院校BIM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明显多于本科院校,这与高职的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但与国家鼓励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政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表2 高校BIM应用现状的指标描述

2.2 高校师生BIM状况分析

高校教师、学生的BIM状况主要包括BIM应用掌握和应用状况两个方面。BIM应用掌握状况以软件掌握程度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熟练程度进行赋值,软件类别编号及赋值如表3所示;BIM应用实践状况以实践工程的数量作为分析依据,以所占人数的百分比进行分析。BIM应用掌握状况如图2a)所示,BIM应用实践状况如图2b)所示。

从图2a)数据可见,教师在各类软件上的熟练程度均明显高于学生,全过程造价BIM软件的熟练度与基础建模阶段BIM软件熟练度基本相当,但教师、学生对应用阶段(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BIM软件熟练程度均远低于二维基础绘图软件,尤其是运维阶段熟练度最低。从图2b)数据可见,教师参与BIM工程的比例高于学生,并且参与BIM工程数量呈现一定的不均衡性,5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并未实际参与BIM工程实践,而4.35%的教师、1.42%的学生参与BIM工程的数量在5个以上。河南省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布了《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项目》,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提升个人BIM教学水平。

表3 BIM应用软件

2.3 高校BIM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课程,BIM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开设BIM课程或将BIM模块融入现有课程,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软件实操课、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四个类别,本研究从BIM课程、BIM融课两个方面研究目前高校的BIM人才培养现状。BIM课程开设情况如图3a)所示,BIM融课情况如图3b)所示。

从图3a),图3b)数据可见,未开设BIM课程或未融入BIM模块的院校占比基本均小于10%,90%以上院校为应对建筑市场对BIM人才的需求均对应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侧重点主要在软件实操类课程(如Revit建模),基础理论课的开设和融入情况次之,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目前虽然一些企业开展了BIM毕业设计比赛,但由于缺少官方BIM比赛的驱动,BIM毕设的参与度相对较低。BIM应用不仅仅是软件的操作,而是一项综合技能,需要综合实训或毕业设计的综合练习提升综合技能水平。

2.4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可以针对企业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目前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主要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造价、监理、BIM咨询)、软件公司、科研院所,校企合作普遍采用的形式有四种:共建实训室、实习基地、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目前与各单位校企合作的高校的占比如图4a)所示,与各单位校企合作的形式如图4b)所示。

从图4a)数据可见,目前高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主要为软件公司、咨询单位、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的合作相对较低。从图4b)数据可见,高校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主要是共建实训室,与施工单位的合作主要是实习基地,与咨询单位的合作主要是现代学徒制,与各单位的项目协作占比基本相当。软件公司提供的是硬件和培训,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关键还在实习、学徒培养、项目协作的过程中的全过程培养。

3 高校BIM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高校进行BIM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需要借鉴已有经验和进行适当的调整,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制定适合BIM应用推广的人才培养方案可参考以下建议:

1)培养BIM师资团队。目前部分本科院校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已开始积极向应用型转变、部分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向职业大学转变,但在BIM职业技能培养方面BIM师资短缺仍旧是限制BIM人才培养的首要因素。高校可通过在组织上成立BIM教研室或教学科研团队、在硬件上建立BIM实训室、在发展上遴选骨干教师参加BIM技能培训或挂职锻炼、在形式上聘用企业BIM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等方式建立“双师型”BIM教师团队。

2)完善“1+X”BIM证书制度。目前“1+X”BIM证书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能力考核无法完全匹配企业岗位需求成为限制“1+X”BIM证书向企业推广的关键因素。高校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岗位需求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提升证书能力考核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性,进而将企业人员纳入培训体系和作为企业考评岗位能力的标准,提升教师、学生、企业人员考取证书的积极性。

3)推广BIM职业技能大赛。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建筑信息模型”纳入比赛赛项,但在其他官方比赛(由政府部门举办的比赛)并未将BIM技能比赛纳入比赛赛项,高校对企业、协会举办的BIM技能比赛的认可度较低也导致高校BIM人才培养动力不足。建立BIM职业技能的官方比赛,通过比赛提升BIM应用的普及性、认可度,可有效推动高校通过校赛、省赛、国赛的三级选拔模式查找目前BIM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推动BIM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初步将BIM技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人才培养方案在系统化上尚无法满足社会化需求。高校可根据社会化需求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把基础技能培养从二维绘图转向三维绘图,逐步将三维绘图的熟练程度提升到二维绘图的水平,根据专业类别系统化的培养学生在某一阶段的BIM应用能力,形成课证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5)深化师生企业实践。高校教师专业实践经验是决定其教学能力的关键,目前高校受限于自身条件,大多重理论轻实践,且BIM应用教学多偏向于软件基本操作或碎片化的知识应用,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实践应用有较大差距。高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学生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教师通过一线实际工作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一线实际实习经验完善知识体系,通过参与项目实践提升BIM技能对市场、企业需求的匹配性。

6)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直接对接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直接对接行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应紧随企业需求,为保证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顺应行业发展、学生毕业可直接上岗,高校应加强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等主要建筑业参与方的校企合作,通过签订师资培训协议、实习基地协议、现代学徒制协议、项目协作协议等方式让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工程中,通过把完成企业的BIM生产任务作为教学任务的方式提升教师、学生应用BIM技术解决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提升教师的BIM教学科研能力、学生的BIM应用综合技能。

4 结语

高校作为BIM应用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同时也承担着推广BIM应用的重要职责。高校可通过参与完善“1+X”BIM证书制度、参与BIM职业技能大赛推广BIM应用;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适应BIM应用发展的“双师型”师资团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学生BIM应用综合能力对接行业需求,实现BIM人才培养匹配行业需求。

猜你喜欢

校企问卷软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禅宗软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软件对对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校企合作五反思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