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植物景观设计浅析

2021-03-30马卫忠单承康刘永涛

山西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种植设计乔木纪念

黄 倩 马卫忠 单承康 刘永涛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1 概述

纪念性景观的本质是纪念过去、缅怀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对先贤对革命烈士的崇敬追思之情,通过心理学、美学、现象学和景观学等理论营造景观空间,运用象征、隐喻、借喻、拟人等手法传达精神内容,升华纪念情感,实现景观空间与情感空间的互融。

2 项目概况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城南6 km的阳朗坝,园区内部包括息烽集中营旧址及纪念馆展厅、纪念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息烽集中营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历史价值和社会效益。本工程为息烽县建设工程项目表中“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外部环境改造项目。工作内容包括对纪念活动广场、展厅前后游客休息区园林工程、绿化工程、水电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新建与改造。

3 种植设计原则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景

根据方案总规划的功能分区,在前期植物规划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细化,制定体现各区特色的设计方案,点状的植物配置形式运用对比手法强调纪念主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线性植物配置形式强调纪念空间的轴线关系,突出纪念主体;面状植物配置保留原有的植被类型和配置,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1]。结合地形、功能等合理地选择植物配置形式构建各区特色,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虚实对比,景观实景与感知意象对比,彰显浓重的纪念氛围。

3.2 适地适树,近远结合

植物景观设计应认真分析场地内栽植环境、立地条件和气候等因素,从植物的生态特征、生长习性入手,在植物选择上,合理选择树种,适当引用外来植物丰富景观色彩;在空间布局上,采用适宜的配植形式充分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景观的整体美,兼顾植物近、远期效果,形成稳定、持久、和谐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3.3 契合主题,营造意境

植物造景应契合各区内景点所表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构建植物空间,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将植物景观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相融合,协调环境中各个组成部分,起到铭刻记忆、缅怀历史、宣教后人的作用。

3.4 生物多样,季相变化

纪念性景观以美学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生态习性和文化内涵等特征,常绿落叶相结合,营造出四季变化的景观色彩,既反映纪念性主题,又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构建丰富多样的纪念性植物景观[1]。

4 种植设计作用

在纪念性景观中,植物除绿化美化作用外,还具有氛围营造、情感延续及强调标识等作用[2]。

1)烘托主题。植物景观设计通过选择具有特殊寓意的植物、与景观构筑物、景观空间结合设计等设计手法起到烘托纪念氛围和主题的作用[3]。在植物选择方面,常用松杉柏类常绿针叶类乔木营造庄重、肃穆的纪念情感;在种植形式方面,也多采用规则式种植,将重要景观节点利用景观轴线相串联,建筑、小品、雕塑等构筑物分列轴线两边或位于中轴线位置,以明朗大气的植物布局烘托设计主题,协调环境各个组成部分。

2)延续情感。纪念空间营造景观氛围,使观赏者在空间体验中获得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共鸣。乔木的生生不息、灌木的茂密繁盛、植物的长久延续也作为记忆长存、历史铭记的标志,延续了历史情感的同时,也寓意新的希望。

3)背景衬托。纪念空间中,植物可作为空间场景或叙事背景,以起到突出主题、衬托主题的作用。

4)强调与标识。由于植物在色彩、形态、季相、文化、情感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植物也常作为特定的与纪念对象产生关联的景观元素,更加凸显缅怀之情。比如名人手植古树名木、某位文人墨客寄情之物,植物与特定文化、情感相连,具有显著的强调与标识性[2]。

5 种植设计类型

场地内绿化种植设计分为三种类型:原地保留、现有移植、新植新种,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本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原则,原地保留区域内苗木长势良好,乔木以原地保留为主,可进行适当养护、维护,地被以除草除杂为主,后期补种大吴风草散植进行绿化覆盖即可;现有移植是指现有乔木与新方案中消防通道、硬质铺装、雕塑小品相冲突的乔木,在新项目场地内消化,移植至新地点,既能进行景观改造提升,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移植来源主要为后期改造提升为广场移动花箱、博物馆前中心花池、忠魂曲雕塑后方、集中营入口、广场支路道旁或占用新设计消防行车道的长势较好的乔木;新植新种植物为新设计苗木,按照设计要求规格选苗进场种植。

6 项目分区详细设计

根据种植设计类型及景观功能,将场地分为四个区,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主题活动区:此处以草坪为主,保留原有场地内的加杨、桂花等,搭配选用丛生朴树、茶条槭、银杏等孤植大乔作为点景,桂花、雪松等常绿乔木为基调,配植具有象征意义的红梅、红枫、腊梅、白玉兰等观花色彩鲜艳的亚乔,选用时令花卉、宿根美女樱、紫娇花、火星花、火炬花等花多色艳的地被组合,结合场地内展示标牌、名人雕塑、使命与担当廊架等景观小品,在人员游览过程中进行研学宣教,更好的激发观赏者爱国主义情怀,深化对红色景观的认识,使其在亲身实践中通过情景的感染、气氛及文化小品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增强爱国情怀,感悟战争的残酷与先辈的勇敢,通过情景的感染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入口形象区:入口区是景观的重要部分,既是纪念馆的形象展示窗口、集散活动区,又是瞻仰英烈、缅怀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此区域原有植物为移动花箱内植物,除选用个别长势较好的桂花搭配种植外,其余桂花及花箱植物移植到植被保留区用作补植树种,填补原场地内空白区域,其他设计植物为新植新种。在植物设计上,运用极少的元素来表达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过轴线对称方式列植乔木,搭配整形灌木地被,通过色彩、形体和内涵等组成要素向公众传达的革命、希望和理想的信念,营造纪念氛围。

前入口广场前区(纪念馆大门后)列植桂花,桂花与大门旁原有香樟相呼应,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正值仲秋,浓香四溢,香飘数里,以列植乔木+修剪整齐的灌木地被衬托庄重肃穆的雕塑,规则式的种植形式构成纪念符号,明确表达出纪念的中心主题。前入口广场后区列植雪松,与忠魂曲雕塑后方原有龙柏呼应,尖塔形,树体高大,树形优美,姿态庄重肃穆,繁茂雄伟的树形列植于广场的两旁,形成甬道,极为壮观。星火相承水景两旁列植水杉,初春嫩绿满树,欣欣向荣,盛夏郁郁葱葱,秋季色叶橙红,蔚丽壮观,冬季虬枝峥嵘。后入口广场(忠魂曲雕塑旁)列植深山含笑,树干通直,树冠圆整,花开时节白花满树,洁白雅致,四季常绿,亘古不变,把浓烈的纪念哀思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馆前活动区:馆前活动区种植设计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的群落搭配方式,增加观花及色叶植物,丰富馆前活动区的植被色彩与层次,提升观赏价值。

植被保留区:本区原有植被丰富,郁闭度高,长势良好。此区域内乔木以原地保留为主,可进行适当养护、维护,地被以除草除杂为主,后期补种大吴风草散植进行绿化覆盖即可。

7 结语

纪念性景观是历史文化的承载,可运用多种手法将景观情感、象征精神与景观实体进行有机融合。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应以保留原场地内具有景观价值、历史意义或者生态价值的植物为主,辅以植物种植设计,既保留了场地记忆、历史痕迹,又满足生态需求,降低了建设成本;在植物选择上,应以色彩、季相、树形为基础,结合建筑、水体、山石、雕塑、游览视线、游览路线等要素,充分挖掘植物本身的象征意义,根据空间要求及景观主题选择主要配置种类,对纪念空间进行丰富、限定以及点缀。通过植物与纪念性构筑物,烘托纪念氛围,在向观赏者阐述历史的同时,连接观赏者的感知,达到景观空间与情感体验的共鸣。

猜你喜欢

种植设计乔木纪念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园林绿化中乔木栽植难点及养护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五)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忘不掉的纪念
找出犯罪嫌疑人
兔兔主编的来信